科技引领 国际合作 产业对接 绿色发展2017年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第二届)暨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2018-02-05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
◎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
编者按 11月30日至12月1日,以“科技引领 国际合作 产业对接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第二届)暨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彭苏萍院士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来自产学研各界和矿产资源领域的领导嘉宾2000余人参会。
这是矿业行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科技支撑矿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次重要活动,旨在推动矿产资源与材料产业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矿业现代化和矿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大会分八大板块,设置了48个论坛,与会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矿产资源形势与战略转型、全球矿业发展前景、国外矿业投资面临挑战、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矿业热点问题发表精彩演讲,展开热烈研讨。
矿产资源与材料资源发展必须创新驱动力工业与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罗 文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的成立对于提升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竞争力、推动矿产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联合有关部开展的新材料所批应用导向使用,推进了新材料示范平台、测试平台、参数部平台和联盟平台的建设,着力促进动力对接上下游协助配套,推动一批材料品种,推出一批典型成果,共促矿产材料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面对新的发展,矿产资源与材料资源发展必须创新驱动力,加快探索上中下游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加大行业研究,积极组织对接新材料应用创新和案例重大项目等科技计划,支撑矿业产业与材料产业发展;打造创新服务的平台,开展产业监测与一体分析,完善相关体系,解决重点标准老旧缺失问题,推动材料标准与应用规范衔接配套;搭建促进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推进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分担共享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竞争力;深入发展研究行业部门的规律特点,并加强政策设施的推广。
“一带一路”的矿业发展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赵白鸽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是一个合作的平台、研究平台、资源发掘平台,对我国新型产业、矿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矿业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和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造成的短期过剩,矿业仍然有一段较快的增长期,根据有关的国际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数将从现在的18.5亿增加到48.8亿,这个数字将近翻了3倍。中国、印度和东盟6国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13亿的城镇居民,而城市化的一个特征,就是资源高度密集型的生产消费的模式。这是从全球来看,未来十多年,金砖五国无疑是如此,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对资源需求也会空前的增长。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目前实际上刚完成40%还不足,城镇化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过程。根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农业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达到3.2亿左右。今后几十年高速增长期里,还会有几亿人进入城市。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解决农民的进城问题,改善城市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这些都势必带动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的轻工业发展。这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有力的支撑,也是对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最大的一个阶段。
当前,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孕育高性能产业从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增蓄势待发,一些重大的科技问题原创性的突破,正在突破新前沿和新方向,一批重大的颠复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人工智能互相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加轻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换更新换代更加加强。
矿业是和科技及新的产业业态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目前来看以“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的合作蓬勃兴起,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重大工程等国际合作日益深入,为创新创意的矿业合作模式打造全球矿业产业链也创造了新的契机。
应该运营管理资本、资产组合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相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在矿产资源和材料应用创新联盟的平台上,将会使我国新型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大踏步走向世界。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资源与材料应用行业大发展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彭苏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已有近100家联盟成员、80名院士专家。70%的联盟成员单位为国有和民营企业,30%的单位为科研院所和矿业与材料服务单位。最大的国有矿业公司在我们联盟里,比如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五矿集团、中铝集团、中国黄金等等;最大的民营或者混合所有制矿业企业也在我们联盟里,比如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可喜的是,联盟成员单位中还有众多的中小型矿业企业,这是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的生力军,是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发展希望所在。同时,国内最为权威的研究院所也都是我们的联盟成员,比如工程院、北矿院、恩菲、地质大学、矿业大学等等。所以,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真正体现了产、学、研,代表了国内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行业,是中国矿产资源行业的重要平台,定将为推动中国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处于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同时国家正在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因此,联盟成员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资源与材料应用行业的大发展,为工业制造2025服务,为经略全球矿产资源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秘书处要当好四个“桥梁”:一是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二是做科技与生产之间的桥梁;三是做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桥梁;四是做国内与国际的桥梁。比如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行业的1000多家单位、2000多人、还有国际友人,都来参加这个大会,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桥梁。
联盟由各成员单位构成的,源于成员单位。脱离了成员单位的支持,联盟也就不复存在。因此,一方面,联盟必须要维护成员单位利益,为成员单位服好务;另一方面,也希望联盟成员单位能够支持联盟的各项工作,支持联盟的发展,及时提出联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加强钢铁行业资源保障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董事长 邵安林
资源能源强国意义重大。对于未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我就聚焦钢铁行业资源保障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我们过程钢铁工业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1996年达到1亿吨,2003年达到2亿吨,之后爆炸式增长,迅速达到8亿吨。随着产能的增长,我们对钢铁工业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品种质量也明显改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处理和优化,国际竞争实力也明显提升,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但是客观地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严重影响到钢铁工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基本安全。其中就有资源保障的问题。从我们钢铁工业全产业链来看,是一个严重失衡的状态,矿和钢的发展不同步,钢铁产能明显过剩,而自有铁矿石产能严重不足。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和第三大铁矿石的消费,却始终没有话语权。近10年,我国钢铁行业平行利润1.6%,远远低于平均利润率。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调整,国际矿业巨头又实施了降价战略,依托低成本优势进行逆势扩产,将高成本矿产挤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形成更大垄断的比例。目前,我们整个钢铁产业链整体调控能力非常薄弱。
我们要从整个钢铁产业链、从战略层面上去分析和解决资源保障问题。国际矿业垄断这样一个局面给我们国家整个钢铁产业带来了威胁,一是大量吞食我们的钢铁产业利润,导致我们的钢铁企业长期处在低利润水平,甚至在生存线上挣扎,没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二是危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让我国钢铁业、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
其实,我国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探明储量850亿吨,原油产量还有200亿,850亿吨排在世界第四位,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资源没有有效及时地进行有规划的开发,开发利用水平非常低,加上海外资源不明问题,导致我们没有构建起钢铁产品的铁矿布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多年来从各个层面,国家层面、政策企业,企业层面,也包括学术层面缺乏对这个产业整个的战略研究、系统规划、包括行业的监管,这样就形成了对下游产业的供给严重过剩,而且供给结构又很不合理,高端、低端失衡。对上游的资源又失去控制,面面对两种资源运没有从战略曾经基于一个定位和掌控,对国内的产品没有进行独立的产业地位。二是行业管理薄弱。因为国内大部分铁矿企业都隶属于钢铁公司管理,只作为一个工序边缘化管理,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去经营,不能按照矿产特有的规律及时规划建设,也没能形成适应国际市场变成的综合性能力,所以就造成资源自给率下降。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国内矿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力比较弱,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集团。这个比例超过200万不超过10家。四个产业政策错配。我国的资源与巴西、澳洲的资源相比,禀赋条件比较差,加工提纯技术复杂、工艺流程比较长,但是企业的税费负担却很沉重,税费率负担平均高达20%以上,是巴西、澳大利亚的3-4倍,这样一来资源条件又不好,政策又反着错配,负担又很重,这使得国内国外的矿业企业明显处于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状态。五个忽视忽视全球资源的布局。我国境外的资源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日本、欧洲等频铁矿国家拥有境外权益矿重超过50%,而我们过程境外权益比重不超过10%。这样抗衡国际框框贸易垄断的能力是明显不足。
在当前这样一个形势下看待国内的铁矿业,就不能单纯与价格做对比,更应该关注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产业安全的使命,从国家产业安全和稳定层面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统筹设计、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系统制定战略决策,建立起有效的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增强开发国内资源的信心。我国资源水平禀赋性质条件先天不足,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创新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原矿品位低但是原矿品位高与进口矿,目前可以拿到69%,进口矿目前实际交易的品类现在不足60%。另外成品矿质量高,国外进口矿有菜质在增加,只要我们技术问题、成本问题、行业管理问题,这些系统问题解决好, 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国内资源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绿色智能的矿业发展之路,对钢铁工业发展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在铁矿石贸易大宗商品中排在前三位,芯片和石油,而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居第一位。这样就使得我国有了话语权。目前国家对芯片和石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方面、税收方面、战略储备方面的税收政策,但是对依存度最高的铁矿石这个产业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扶持力度还远不够。希望国家层面来制定资源保护战略、钢铁占也政策合理调控,国家内的全产业链的能力。
三是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度。根据途径加快淘汰、改造、整合重组一批中小矿产,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产,实施集约化、区域化。从国内铁矿野战军资源产量、技术成本、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已经具备了建设大型矿业集团的条件。以鞍山周边地区为例,如果实现一个整合的话,就能够达到掌控资源400亿吨,原矿生产能力可达到4亿吨,成品矿能力可达到1.5亿吨。现在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资产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逐步逐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地引领引业规划开发。
四是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虽然我们目前一些大的国有企业掌握了国际开发技术,但推广力度还不够,国内技术水平是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在加快行业整合重组的同时,建立一个协同创新机制,运用市场化的办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政相结合的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和技术标准,加快技术推广的应用,增强整体的全行业的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境外资源供应体系。充分发挥骨干央企业的骨干优势,积极争夺境外优质铁矿资源,建立一个多原稳定安全经济的境外资源供应体系。
响应时代号召,为中国矿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 陈景河
紫金矿业从1993年开发紫金山起步,起步伊始“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但是,历经24年的风雨兼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任领导班子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下,已茁壮地成长为当今全球矿业市场上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而且正朝着国际矿业先进行列目标发起猛烈的冲击。紫金矿业目前形成了以金、铜、锌等金属为主的产品格局,矿产金产量稳居国内第一,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矿产铜和锌生产商之一。
紫金矿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南非、刚果(金)、秘鲁等9个国家设有投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紫金矿业携手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巴理克黄金公司,以2.9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设公司50%股权,共同开发波格拉金矿。该金矿目前年产黄金约15吨。更加令人兴奋的是,2015年紫金矿业再次与国际矿业巨头联姻,以对价人民币4.12亿美元取得艾芬豪旗下的世界级超大未开发铜矿刚果(金)卡莫阿铜矿的49.5%股权。经过两年多的勘查,成果显著,成绩喜人。新增1200万吨高品位的铜资源,其中706万吨品位高达6.09%。由于南部卡库拉矿带的发现,该铜矿的铜资源储量有望超过4000万吨,约占我国保有铜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该矿床已是全球第五大铜矿,并有望跻身全球前三大铜矿的行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然对中国矿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新时代,紫金矿业将努力为中国矿业提供紫金方案,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国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探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 凌 文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六个论断,用四个词概括: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按照能源供给要安全、消费要安全、开发利用高效智能化的角度来看。从能源来讲,煤电业提供了我国70%的发电量、50%的化工产品原料,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环境污染,所以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创新驱动来讲,这也是国际能源的发展趋势,是能源的导向和社会公众的期盼。国家能源集团拥有有12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直属机构、能源局的研发中心,环保部的重点实验室等, 有八大业务:煤炭、常规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和产业金融。在创新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强调企业要做四个方面的创新主体,即需求决策的主体、资源投资的主体、研究组织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研发项目,在安全绿色、智能开发、煤炭标准转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申请专利近12000件,授权专利7738件。
国家能源集团承担着能源强国和矿业强国的历史使命,未来,我们将与各位院士、各位专家一起,共同为矿产矿业强国和能源强国,为实现两个百年伟大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是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铝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等200余家从事矿业与材料产业的科研院所、企业以及30名院士、50余位行业专家联合发起成立。联盟由专家委员会、理事会及秘书处构成。联盟专家委员会主要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重大理论、技术支撑。联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旨在通过建立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全产业链服务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院士专家提供全产业链会诊服务,为会员提供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开发投资平台,定期举办产品、项目、资金对接会;发行内部刊物,开展会议、培训服务,评选全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优秀示范基地,推荐国家奖和院士人选,对联盟成员进行奖励等一系列实际行动,促进矿产资源产业与材料产业合作,提升联盟单位行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与材料产业全产业链的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