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例合成毒品患者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2018-02-05王文甫黄麦芳谭文周微陈银萍曹利洪李斌陈敏温素彭维朝周燕郝伟王绪轶
王文甫,黄麦芳,谭文,周微,陈银萍,曹利洪,李斌,陈敏,温素,彭维朝,周燕,郝伟 ,王绪轶
(1.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长沙市410007;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沙市410011)
目前,各类毒品的滥用形式十分严峻,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例,参照国际上通用吸毒者显性与隐性比例,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全国涉毒县市区3048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90%以上[1]。特别是近年来,合成毒品滥用愈演愈烈,已超过传统毒品滥用人数。各自愿戒毒机构收治了大量因毒品致精神病性障碍病人,也相继有大量文献资料报道[2-5],但是,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国内外都不多见。这些病人临床有何特点?治疗效果及出院后操守情况如何?社会功能、生活情况如何、复吸率是多少?复吸原因等情况都是戒毒临床工作者迫切想了解的。为此,我们对本院1年半内合成毒品患者出院戒毒病人随访成功的826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研究。现将相关情况予以报道,供同道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组病例资料为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人住院19天以上;未达上述住院时间和海洛因患者以及与毒品无关的精神病人未包括在内。共826例。
1.2 自编“住院戒毒病人临床资料及随访研究调查表”
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毒品滥用情况、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及疗效评定。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内容有:操守情况、社会功能、工作情况、收入、复吸原因等情况。
1.3 诊断
按ICD-10诊断标准,氯胺酮按ICD-10致幻剂致精神病性障碍,结合2012年卫生部(氯胺酮依赖诊断与治疗指导原则)进行诊断,诊断由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确定。
1.4 质量控制
成立戒毒病人随访科研小组,负责本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原主管医师对自己病人的病历资料按要求进行收集并对之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成功:指打通电话并能提供相关信息者。操守:出院后一直未沾染原滥用毒品,社会功能、人际关系正常,情感稳定,工作正常者;偶吸:出院后偶尔滥用毒品,但能克制,一个月内不超过2次,未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复吸:再次使用原滥用毒品并形成依赖、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或强制住院戒毒者。为验证随访资料的真实性,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卫所郝伟教授组织专业人员,对我们随访成功的合成毒品患者826例按5%比例随机抽取来院面访,并对每例患者进行尿甲基安非他明、尿吗啡、尿氯胺酮定性检查。
1.5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由经过培训的两名专职人员按要求进行数字输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滥用史0.2-240月,平均(46.62±29.89)月,出现精神症状时间平均(13.01±14.10)月,滥用毒品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为33.61月(2.8年);初中及以下文化占50.48%,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49.52%;平均住院天数(44.88±18.28)天;临床治愈率68.64%(567/826)。
2.2 诊断类别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683例(82.69%);氯胺酮所致精神病性障碍77例(9.32%),多药滥用66例(7.99%),其中冰毒、麻古+氯胺酮50例,冰毒、麻古+海洛因16例。
2.3 随访结果
2.3.1 随访成功者826例,失败者147例,失败原因主要有空号、错号、停机、拒接等。以下资料均为826例相关资料。
2.3.2 保持操守者
未复吸者630例占76.27%。826例患者保持操守时间12-30个月,平均(15.09±7.92)月。
2.3.3 复吸原因(有重复者)
在196例复吸者复吸原因中,心瘾187例,占95.41%;朋友压力67例,占34.18%;其他:婚姻问题13例(6.63%),工作压力7例(3.57%)。
表1 40例患者面访与电访情况
表2 操守组与复吸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3 操守组与复吸组精神症状比较
2.3.4 湘雅二院随机抽查情况
湘雅二院按随访成功826例的5%随机抽查来院面访,应来41例,实际来院40例(占97.56%),对每例病人进行面访并进行尿甲基安非他明、尿吗啡、尿氯胺酮进行定性检查。电访和面访结果基本一致,电话随访结果真实可信。详见表1。
备注:[1]因例数太小,未进行统计学比较。
[2]有4例,患者亲人认为复吸了,面访否认;1例电访承认复吸,面访追问为偶吸;7例电话中否认吸食过毒品,但面访承认吸食过毒品。因电话随访是患者亲人,并不完全了解情况,所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3]结论:电访和面访结果基本一致,可以认为,电话随访结果真实可信。
2.4 将随访未复吸者为操守组(包括偶吸81例)和复吸者两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复吸组中文化程度低者、吸毒时间长、操守时间短、吸烟时间长、收入低、无工作者明显多于操守组;文化程度高、有工作复吸低,有统计学差异。在精神障碍方面,感知觉异常、随访时精神状态异常复吸组明显高于操守组,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表3.
注:出院后是否服药操守组数据丢失1例,复吸组数据丢失2例;出院后是否复查操守组数据丢失1例。
※表示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真实可信:本组资料样本量大,目前,合成毒品如此大样本随访资料国内外并不多见,本组随访资料经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随机抽查,两者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说明本资料真实可信。
合成毒品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对象全部为合成毒品,并有如下特点:合成毒品中以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为主683例,占79.23%;男性多见;无正式工作者居多占71.55%;文化层次高低没有差异;滥用史平均为46.62个月,滥用毒品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为33.61个月(平均2.8年),与文献报道平均2.5年基本一致[6];出院疗效达痊愈者68.64%;住院时间平均达44.88天;随访成功率高达81.86%(826/1009);来院面访率高达97.56%;操守率高达76.27%,操守时间长达15.09个月。操守率如此高,操守时间这样长,与传统毒品一般脱毒治疗后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以上相比,是十分可观的[7-11],他们出院后,照样要回到原环境,面对原毒友,能有如此高的操守率,是令人欣慰的。我们认为,合成毒品的预后可能比传统毒品好。
操守与复吸比较分析:在操守与复吸比较中发现,文化层次、吸毒时间、吸烟时间、操守时间、有无工作、收入、感知觉障碍、精神状态等都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如下:
文化层次在本组吸毒与戒毒中的问题:文化程度高低在本组患者中没有差异,说明在新型毒品滥用者中,高文化层次人员参与者在增加,与传统毒品滥用以低文化层次为主不一致,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但是,在戒毒中,文化层次高者复吸率低,可能与患者理解能力强,对毒品危害认识深刻,故保持操守较好有关。
吸毒时间、吸烟时间与复吸:吸毒时间长、吸烟时间长复吸率高,说明有其他物质成瘾者易于复吸及吸毒时间长易于复吸有关。
操守时间与复吸:本组操守时间短者复吸率高,这与传统毒品半年内复吸率高是一致的,说明刚脱毒后,疗效并不稳定,心瘾淡化不足,是复吸的高危期,此时若监管不到位,过早接触原毒友,极易复吸。同时提示我们,出院后短期内,要坚持复查、服药,家庭亲人要多观察、监督,顺利度过复吸的高危期、防止复吸是非常重要的。
有无工作与复吸:本组有工作者复吸率低,提示我们,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若能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找个固定工作,可能会提高操守率,否则,每天无所事事,极易重蹈覆辙,再次步入毒渊。
收入与复吸:本组资料显示,收入低者复吸率高,是否与低收入者家庭、个人生活事件多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感知觉障碍、精神状态与复吸:本组中感知觉障碍、精神状态异常者在复吸组中多见,这比较好理解,随访时复吸者会有感知觉障碍、精神状态异常。
其他复吸原因分析:尽管本组有较高操守率,但仍有近1/4复吸,在复吸原因中,以心瘾重为主,其次为朋友压力、工作、婚姻等,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从本研究情况看,防复吸治疗仍然是一个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需全社会、家庭等共同参与。
综上所述,本组病人均为苯丙胺类兴奋剂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保持操守者较高,无精神衰退现象。本组患者操守率可观,操守时间长;平均达15.09个月。吸烟时间长、吸毒时间长、收入低、操守时间短者复吸高,文化程度高者复吸低。本研究提示:戒毒是个长期的过程,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很有必要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本研究未设对照组,也显得不足。另随访失败的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可能对操守率有一定影响。
[1]郝伟,赵敏,李锦主编 .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6.
[2]苏俊义,沈慧丽.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29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0;19(4):199-202.
[3]杨拓,刘玉璋,赵荣,等. K粉、麻古所致精神障碍24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15(5):259-261.
[4]王石斌,陈晗晖,孙海明,等.冰毒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2):79-82.
[5]卢金山,张锐,黄凯,等. 15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2007;13(3):135-136.
[6]王文甫,梅秀森,陈银萍,等.7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7;23(1):18-21.
[7]姜佐宁,郭松,汤宜朗,等.盐酸纳曲酮对阿片类成瘾脱毒后防复发的效能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1998,7(3):74-79.
[8]姜佐宁,郭松,吴艳梅,等.盐酸纳曲酮用于阿片类成瘾脱毒后预防复发效能的再评价[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8(4):275-280.
[9]秦伯益 .纳曲酮使用中的问题和经验[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5(2):4-7.
[10]陆叶,高菁菁,倪敏,等. 海洛因滥用者复吸原因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1):26-31.
[11]刘志民,曹家琪,朱光荣,等.阿片依赖者脱毒后复吸因素调整[J].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7;6(3):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