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2018-02-04吴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中国画

吴波

摘  要:诗词与绘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两大瑰宝,二者本来是相互独立的艺术。自从唐朝以来,文人画家喜欢画面的空白部分题上自己或者他人的诗词,因此就将诗词的意境与绘画的意境相互融合在一起,逐渐演变为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直到今日,诗词当中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已经和绘画当中的审美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相互和谐统一。本文针对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文学;诗词美;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引言: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与绘画的有机融合,为我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很多灵动和美感,甚至是对我国绘画艺术的一种升华。诗词与绘画的融合,能够为欣赏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因此绘画与诗词两者已经不能相互分开。

一、诗词中意境美对绘画的影响

中国的古代诗词文学与绘画艺术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主观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才成就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而其中提到的灵境就是艺术当中所提出的“意境”,所以中国诗词当中的意境美就是画家所营造的画境,只有情、景相互交融,相互映衬,才能形成绘画艺术当中的永恒境界。

唐代诗人韦庄曾在《菩萨蛮》中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述的就是一副江南景象,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描写的就是钱塘湖畔的风景,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陽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这些都为后来的中国绘画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素材。绘画追求的就是一种即使有万里之遥,也可以在方寸之间和眼前表现以及展现。因此绘画当中的意境,就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进入到一个通透的世界中,将其中所描绘的景物用画笔展现出来,呈现给人们一个真实的世界,五彩绚丽的世界。

而意境它不是用眼睛去看,属于一种精神内涵,传达出一丝蕴意,表达出自重理念,寄托一份情怀,陶冶人的情操,引人遐想深思,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身心愉悦。如果绘画当中没有体现出意境之美,由于整个作品失去了灵魂。

二、诗词中含蓄美对绘画的影响

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佛像,都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深刻的含蓄之美,佛像的眼神之中让人感受到慈悲、智慧。在诗词的创作之中,很少有诗人直接去描写人物、景象,而是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联想的手法来完成诗词的创作。例如宋朝女诗人李清照曾在《渔家傲》中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就利用联想来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之情。

在我国绘画的创作之中,画家也不会轻易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都是借助一个媒介或者物体展现出来。比如杨柳就代表着挽留,红豆就代表着相思,竹兰梅松四君子就代表着高洁、超逸的品行和节操。比如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体现出的是作者的节操和美德。王冕的《墨梅图》,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待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千姿百态。画笔苍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显出清贞孤傲的气概,促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三、萧散之美对山水画的影响

萧散之美是没有任何羁绊的,是舒适随意的。如果诗词家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受到各种羁绊和约束,怎么会有行云流水、潇潇洒洒、从容淡定的心灵呢?如果被诗词格律所束缚,就无法寻求诗词当中的舒适、自在、散淡之美,就无法回归自然,将自然事物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如明代诗人沈周的题画诗中写道:“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就展现出了自然之美,清逸之美。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文人意识的流布与萧散境界是相互紧密相连的,萧散之美运用在山水画之中,是一种安慰,一种释放,一种自我的劝解。

结语:

综上所述,古典文学中的诗词,它的意境之美、含蓄之美、萧散之美、自然美都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词相比于其他的文学载体,它的体裁较小,内容更为精炼,每一字句都蕴含着诗人的才思情逸。

参考文献:

[1]随超.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6,(1):101-102.

[2]王誉璇.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J].中华少年,2017,(16):31.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中国画
中国画
更正说明
中国画的终结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