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措施
2018-02-04王桂花
王桂花
首先在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施工改造前,要做好设备、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并寻求交通部门意见,根据以上内容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确保现场轨道改造施工能够合理过渡,充分明确站场轨道改造施工的目标、工作量,确保能够依照预定方案、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减少现场线路封锁,降低通信、电气、信号等专业的施工压力。
1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1.1 图纸审核的重难点
1.1.1 规范标准方面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必须严格依照施工需求和系统标准规范进行,在现场施工前及时对图纸进行复核,针对图纸中的钢轨枕木的配置情况、轨道最小曲线半径和长度、道岔曲线头间的最小距离、夹直线长度、道岔间距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确保相应的轨道能够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否则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的顺利开展。
1.1.2 施工方面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图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设计工作量与现场实际工作量之间的差异问题;既有站场的股道钢轨和枕木之间的配置与设计标准存在差异,现场实际改造施工中股道标准必须根据既有线路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合;对于施工中的数据计算,要充分考虑道岔铺设,确保道岔间短轨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否则要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调整;针对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的改造施工期间,轨道的最小曲线半径设计要在小于300m时能够有效满足次要线路的基本要求,由于曲线半径的变化轨距会加宽,而在使用混凝土类型的轨枕时可以使用小曲线半径的混凝土轨枕实现轨距加宽的目标;在进行道岔铺设时,注意线间距是否存在不利影响,道岔后岔枕的长度要避免放置于渡线上,减少影响铺设锯枕的情况出现;对于曲线进入混凝土轨枕道岔岔后枕的锯枕处理要确保满足现场施工设计要求,若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变更。
1.2 施工调查的重难点
既有线路站场的轨道改造施工前必须要对各个专业、设备、设施进行调查。在了解线路运营的情况下,明确经过既有铁路线的客货列车站内进出途径、流量、运营时间和速度等重要参数。充分了解既有站场的轨道布置、各股道轨的类型、枕木的具体型号、道岔的种类和数量、岔枕的型号和数量、已有轨道的标高和坡度,需要进行轨道衡、检修地沟、红外线设备、车辆减速装置、脱轨器等设备设施的要确保合理设置。由于既有线路站场的可用空间有限,若现场的轨道改造施工处于股道内或咽喉区,现场施工场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若现场存在困难,必须及时向站外进行延伸,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或挖除土石方的方式进行处理,若有必要可向车务申请将运输影响较小的线路封锁起来,总而言之,要在现场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提供利于预铺、滑移、插入工序的施工空间,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尽量减少现场施工时间、设备、纵横次数。要尽量减少需要纵移的道岔,可以利用临线纵向滑移的要进行择优选择,避免使用本线进行纵移,在进行纵移轨排道岔的预铺位置选择时可根据线路的滑移路径、坡度进行控制,确保滑移便利的位置进行预铺,对于需要横向处理的,容易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通过搭设临时枕木进行道岔组装,确保搭设的枕木垛要确保稳定,避免坍塌。对于既有铁路线的电务、接触网,要明确轨道电路走向、绝缘情况、信号机位置、转辙机、道岔内绝缘位置、接触网杆线、道岔定位杆、供电回流等情况。
1.3 轨道改造施工方案的影响因素
1.3.1 运输系统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要兼顾铁路运输,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场站运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方案,以运输工作为主线分步进行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可以先改造辅助线路、货场线路、专用线、到发线等运输影响小的系统,然后才改造主线路,若能够满足基本运输需求,可以重点关注施工需要,或封闭整个线路,将次要线路升级为临时运输主线或改移主线等方式进行处理;若部分既有铁路线站场站改平面、纵断面的改变较大,可以先修建施工便线,然后对车进行封闭拆改。
1.3.2 已有设施
场站中相邻的道岔、接轨点钢轨型号,及其实际磨耗情况都会对钢轨施工过渡产生影响,必须根据场站中轨枕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看是否需要更换轨枕,现场的道床情况会影响施工工艺和备碴施工。对于既有线路的标高、坡度,必须明确,相关参数是确保顺坡方案分步进行的重要基础。既有铁路线的间距会影响道岔铺设和线路的顺接问题。
1.3.3 施工环境
既有站场内施工场地有限,材料进出、放置、组装、滑移、插铺,以及人员、机械使用都会受到限制,并影响制定现场的施工方案。既有线路场站轨道的改造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需要交叉配合的点位,系统施工的整体协调难度大。轨道铺设过程中要注意留置绝缘轨缝。
1.4 既有铁路线轨道改造施工准备阶段
1.4.1 测量放线、控制岔位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是最为基本的工作内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但在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的测量放线工作与新建线路存在差异,现场的实际施工放线工作开展前,要对既有线路进行有效调查、测量,结合相关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合现场情况与设计院进行沟通,对现场施工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完全受制于设计院确认的图纸资料,必须要确保现场能够精准进行线路中心桩放样测量。特别是在既有铁路线中插入道岔的定位放样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既有线路的间距问题,在现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合理定位,不能机械的根据设计间距进行测量放样。针对特殊的道岔必须根据场站实际情况调整既有线间距,以便更好地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根据场站改造过渡的方案及时确定现场施工的先后步骤,然后标记控制桩,确保放样处于施工线路的中心点位上。实际封锁施工期间,现场施工时间紧、干扰大,需要将线路中心的放样点提前到侧线或其他固定物上进行布设,以避免对现场施工造成不利影响。若存在一个工作面需要同时进行两组或两组以上轨排道岔施工的情况,由于各自的施工速度不同,必须做好分界控制。
1.4.2 封锁过渡、人员交底安排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及既有轨节图绘制分步施工新轨节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每公里中的枕木铺设根数。每千米及扣件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依据轨道过渡轨节图、防护图,及其技术措施做好现场人员的分工安排,确保现场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期间各自的工作内容,同时做好现场的分工标记,确保各部分的工作一目了然。对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轨排道岔同时施工的情况,要合理划分任务,细致到系统接头的拆除、连通具体由谁来完成。
1.5 封锁过渡施工阶段
1.5.1 轨排、道岔的滑移就位
结合既有线路场站现场已有的道岔轨排,选择最为合理的滑移路径,科学布置滑轨滑车,对于实际的纵向滑移和横向滑移要考虑轨排自重和轨排的变形平顺度。纵向滑移时,布置滑车要均匀,确保轨排平稳安全,并优先选择邻线纵向滑移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邻线纵向滑移可有效避免本线滑移铺设、拆除导轨,减少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周期。横向滑移时要确保滑轨窜设轨面在同一平面均匀布置,使用枕木、木板支垫,确保井字墩平整、稳定,滑轨方向基本顺直且不存在反坡。
1.5.2 配轨
既有线路的场站改造施工期间,各类新旧线路之间需要根据设计进行配轨,而配轨是现场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线路开通顺利与否,因此,现场施工期间,必须依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配轨;常见的标准配轨方式包括点外配轨、点内配轨两种情况,点外配轨很难实施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点内配轨,点外配轨可以有效缩短锯轨和现场打眼的施工时间。在配轨过程中要重视配轨复核工作,在施工前必须对配轨进行再次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施工。
1.6 开通养护
在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封锁改造施工过程中,因现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道岔及有关线路的捣固养护存在问题,现场施工方必须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根据各个铁路局要求制定开通后的养护时间计划,一般情况下根据既有铁路线运营速度进行养护至阶梯提速结束,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线路开通巡视,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进行上报,确保铁路线的安全、稳定运营。
2 结语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复杂、工艺标准高,需要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勤观察、多思考做好相应技术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保障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