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018-02-04张正峰
张正峰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民的出行等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在公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公路路基和路面的检测和管理,以保证公路的质量。
1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建设的相关工艺
1.1 路基建设中的压实工艺
为保证我国公路路基路面建设的质量,应加强路基路面建设的技术性要求,当前采取的建设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冲击压实施工技术,另一个是振动压实施工技术,这两种方法在当前公路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对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冲压压实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物体下落的重力,对路面造成一定冲击力,进而采取有效方法,有节奏地对路面进行压实工作。此外,此方法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粘性的土壤来说,具有更好的效果。振动压实施工工艺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自动化的机器来进行压实工作,根据相关的需求,设计可以振动的压实机器,然后将其安装到压路机上,利用高速率的振动频率,对路面进行压实工作,进而将路面上的土体进行粘结,提高路面质量。路面压实工作具有一定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1.1 施工材料的测验
加强对施工材料含水量的检测和控制,特别是对水凝土含水量控制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水凝土的含水量过高,便会使其发生润滑作用,增大了施工的安全性防护难度,并且影响压实工作的有效进行,很容易使土体出现不匀称的现象,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对于含水量较低的水凝土施工材料,其突然间的颗粒密度势必会相对减少,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路的密度,并在增强土壤之间的粘接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路基路面的质量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其含水量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导致土壤材料过于干燥,反而不利于路面的压实工作。因此,由于混合料本身的特殊性质,对于路基路面的压实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对路面的密度进行勘察,对施工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1.1.2 施工碾压工作相关流程
在我国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建设中,应加强施工碾压设备的引入,然后根据实际需求,采取行之有效施工操作方法,这是保证路面施工压实质量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都是一些重型碾压设备,因为轻型碾压设备使用有太多的限制,并且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碾压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相关的部门单位常常采用吨位级别的大型压实设备进行公路碾压工作,对于碾压方法来讲,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本前提下,还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碾压位置。碾压过程中,根据相关需求,采取合适的碾压速度等原则,对加强路面压实效果以及提高使用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 加强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策略
2.1 加强工程前期工作的准备
对路面建设工作来讲,在前期阶段对工程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准备基本的工程概况,对工程设计的图纸进行有效的绘制和管理,尤其是其设计内容,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其设计满足路面建设与维护的相关需求,包括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气候、地质以及水文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第二,在此基础上,实际项目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准备和完善,以确保万无一失,其中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中地下水位、水准点等情况的检测和分析,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进而有效避免一些危害的发生。
2.2 加强对路面裂缝的治理工作
在公路路面的实际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裂缝,并且不同路面存在不用类型的裂缝问题,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有效治理,以确保路面使用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其裂缝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路面基层的裂缝,二是路面面层的裂缝。对于路面基层的裂缝来讲,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具有较小收缩性的水泥结构,以此作为基层机构,进而增加路面的稳定性。由于此种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质,包括有干缩和温缩,然后在通过采用专门缓凝减水剂与其进行配合,以避免路面基层裂缝现象的发生。对于路面面层的裂缝来讲,其路面产生的裂缝问题主要包括低温裂缝和疲劳裂缝两方面,这些大多数都与路面沥青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对高粘度沥青具有较低的湿度敏感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利用,以保证在路面建设过程中,使这路面裂缝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3 结语
总之,加强对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的控制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公路路基路面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其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作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来加以解决,以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质量,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 顾瑾.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 (0) :244-245.
[2] 郭素军.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6(34) :42-43.
[3] 戴家宝.分析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11) :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