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聊城市住区规划构建方案探讨

2018-02-04郑入学

智能城市 2018年5期
关键词:住区步行布局

耿 洋 郑入学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然而,开放街区型住区规划理念在我国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的规划经验和先进技术,再结合城市住区自身特性来结合,从而探索适合本土化的开放式住区规划思路和模式。

1 开放街区型住区理论概述

1.1 开放街区的概念和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 将开发街区型住区定义为: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比居住区小,供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的地段。学者杨保军指出开放街区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大开放”和“小街区”,对于存量地区提出大开放策略,就是说如果街区规模过大,则鼓励开放,以方便居民生活;对于增量地区,则鼓励采用小街区模式。城市开发街区型住区具有小尺度、开放的特点,将街道和开敞空间、公园、住宅、商业服务、文化等多种功能和设施有机组织在一起[1]。

1.2 封闭式住区和开放街区型住区的对比

1.2.1 封闭型住区的问题解读

仅仅通过主干路来疏散交通的作法遭遇挑战,许多专家指出封闭式小区应成为解决此问题的症结所在。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封闭式住区的三大问题。

(1) 封闭社区制造交通拥堵。封闭社区将公共道路私有化,限制外来人车穿行,形成与城市道路隔离的局部道路体系。封闭社区围合较大的圈地规模,外部形成较大尺度的城市道路间距,导致交通路线选择性较低,容易造成车辆拥挤和堵塞,还增大了行人穿越社区的距离。

(2) 隔离城市生活和社区生活。具有人体尺度且靠近居民的街道生活是保障社区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但封闭社区围墙边界弱化了街道行走的乐趣,扼杀了商业活力。

(3) 弱化交往空间。封闭小区以安全为借口,截断传统城市的信息纽带。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和公共道路变为私有化,当社区责任被围墙大门所隔离,人们交往的机会被迫减少。

1.2.2 开放街区的优点

(1) 城市交通:开放式街区缓解主要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交通路线的选择更加自由灵活,也为步行者提供便利优美的道路环境[2]。同时,小规模街区和密路网增强交通的组织,提供多种路径的选择,减少绕行距离。

(2) 城市功能:街区式住区创造高密度、混合开发模式,使得城市向紧凑化发展。较高密度的路网创造了更多的道路沿街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和多样化,有利于提高街道活力和安全感。

(3) 城市空间:街区制住区开发模式能够形成更为致密的城市肌理,沿街底商形成连续界面,丰富了住宅山墙一侧的沿街立面,形成较为亲切的人体尺度。

(4) 配套设施:街区制住区鼓励配套设施共建共享,还强调公共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以沿街店铺的形式存在,既为街坊又为城市服务。

2 国内外开放街区制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2.1 国外开放街区制住区规划案例

2.1.1 美国佛罗里达州Seaside小镇

美国佛罗里达州Seaside小镇始建于1980年,是位于郊区的滨海居住度假小镇,被时代周刊列为美国近十年“十大设计成就之一”,也是开放型社区首个应用者。

(1) 规划布局:小区以中央广场为核心,社区道路都通向海滩和城镇中心,公共服务设置在广场周边,供所有住户使用;城市界面以中高密度住宅为主,景观界面打造滨海低密度区。

(2) 功能布局: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环绕中央广场布置,形成有足够以引力的公共活动中心。设计独栋别墅、双拼、连排别墅等多样化住宅,满足不同人群阶层的需求。

(3) 道路交通:社区道路系统没有区分主干道和次干道,且全部人车混行,通过增加路网整体密度,降低道路等级,既提高了出行通达性,又降低了机动车速率。邻里半径不超过400m,保证大部分家庭步行到邻里公园仅需3min左右,到社区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需步行5min。2.1.2 日本幕张新都心

(1) 规划布局。把住宅地区布置在中心部,和周边明确分区,并给住宅地区整体赋予位置感和方向性,既形成明确的都市形态,又给住宅区创造良好的氛围,形成方形街坊。“交流带”沿富士山与海的轴线,连续性布置公园绿化、公共开放空间配套服务设施,形成街坊的骨架。

(2) 功能布局。①公园绿地:沿滨海布置带状绿地,结合西侧山体形成主要开放空间,住宅区内绿地渗透,形成斑点结合、等级分明的公园绿地体系。②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结合公共绿地布置,满足服务设施的均好性,满足儿童上学的适中距离。③多样化住宅:不同层高的住宅类型,在充分考虑日照和景观视线的前提下,进行不同高度的住宅布置,西北侧是超高层街区,住区外围以高层街区为主,中间地带多为中层住区,充分考虑天际线的规划效果。

(3) 道路交通。将以车辆通行为主的交通性道路和居民日常生活和交流活动为主生活性道路进行区分。交通性道路满足快速通行的要求,生活性道路人车共行,形成充满活力尺度适宜的街区。

2.2 国内开放街区型住区规划案例

2.2.1 北京建外SOHO

(1) 规划布局:建外SOHO采用“大开放,小封闭”规划理念,既很好地与城市融合,共享绿地景观和服务设施,又能营造内部安静安全、低交通量的生活氛围。住区四周不设围墙,属于典型的开放住区规划案例。

(2) 功能布局:内部规划有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混合功能,不仅在平面上布局上体现了功能的多样性,在垂直方向也体现功能混合理念,以及更为人性化的功能布局。所有人都可以共享这些配套设施,为周边居住或工作的人们提供便利,更好地体现了建外SOHO的商业价值。

(3) 道路交通:住区内规划有多样化的“街道”空间,还在裙房屋顶上通过架空天桥连接的“街道”,方便连接各种功能的空间,并且通过不同层面的立体“街道”规划,从空间上将内部居民和外来人员进行隔离,增添了街区活力和商业价值,也更好地结合绿化景观,巧妙地界定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2.2.2 深圳万科四季花城

(1) 规划布局:采用“大开放、小封闭” 街区网格、围合式住宅组团来界定空间,街区与城市相融合,既增加了沿街商业的活力,又营造了住区内部安全、安静、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在住区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2) 功能布局:“围而不合”的街区邻里结合功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地处城市边缘的住区居民摒弃对未来配套的担忧,配备多样化公建设施,居民易于到达各处,有多样的选择方式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3) 多样化住宅:多种类型的住宅促进不同阶层居民的混合,减少了同质化聚集的居住现象,实现了住区之内不同背景居民的融合,倡导多样化的居住人群,也增加了住区内建筑的可识别性,增强社区归属感。

(4) 道路交通:遵循窄、密路网的道路规划理念,将地块划分为适宜步行的街区,简洁顺直的路网,将住区与城市融为一体但又保持街区内部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2.3 成功开放街区型住区规划原则

通过上述四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可归纳得出一个比较成功的开放式街区制住区规划满足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规划布局:开放式街区型住区不是单纯拆除围墙,也不是住区完全开放,而是社区大环境市民共享、组团或院落相对封闭的“大开放、小封闭”的模式。

(2) 功能布局:通过混合功能布局来满足不同居民多样性的需求,在住区内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方便地享受城市的各种服务功能,缩短了出行距离,鼓励人们步行。

(3) 住宅多样化:多样化、多种类型的住宅满足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需要,促进不同背景居民的交流与融合,减少同质化聚集的居住现象,同时还增强了建筑物的多样性和识别性。

(4) 道路交通:开放街区型住区提倡窄、密路网的规划建设,疏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形成尺度适宜的街区,保持街区活力,鼓励慢性交通的发展,同时为城市交通提供多种路径的选择,减少绕行距离。

3 聊城市住区规划改善建议

3.1 聊城华建1街区

3.1.1 项目分析

华建1街区是聊城市首个提出街区制住区规划的居住项目,位于聊城东部新城的核心,规划四项街区式物业形态,其中居住部分涵盖多层洋房、小高层、高层等多种户型。

此项目采用了“大开放,小街区”的规划模式,结合了街区制住区的部分规划理念,但仍有需要改善之处。规划中居住项目北燕山路分为西区和东区两部分,东区的街区规划规模仍然偏大,城市街区型住区一般位于城市150~250m之间的间距中,其封闭规模一般在2.5~5公顷左右[4]。

项目内部规划有高端的绿化景观和配套设施,但规划仍局限于住区内部的居民使用,南侧办公街区的人们和周边住区的人们难以接近此处的绿地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

3.1.2 改善建议

(1) 规划布局:聊城华建1街区规划基本满足“大开放,小封闭”的规划原则,但由于东片区街区规模偏大,住区东部片区内部适宜增设一条南北向支路将东区分成两个体量合适的街区,小尺度街区可增强车行和步行的渗透性,还有利于公共交通从此经过,缩短居民到达步行站点的距离。

(2) 功能布局:街区制住区倡导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在规划层面让住区内部的中心绿地更加开放,结合步行廊道,让南侧办公街区和周边居民可以通过步行方式来共同利用公共绿地景观,提高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的自身价值,同时避免周边住区重复建设相同的公共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道路交通:将东片区增加道路规划再划分为两个较小街区,并结合新增支路两侧规划沿街商业,形成更畅通的支路网,可形成更好的配套商业和更有活力的街区。

3.2 聊城星光·金色星城

3.2.1 项目分析

星光·金色星城是聊城市结合开放式街区制住区规划的一个居住项目,以小高层为主,多层为辅,住宅建筑面积约13万m2,居住人数约6500人。不过,此住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 住区规模较大,造成车行和步行的渗透性较差,难以形成符合人体尺度、社区商业繁荣的生活社区空间。

(2) 虽然试图寻求住宅的多样化,但是住宅类型仍然较为单调,忽视部分住房套型的需求,导致难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的融合和可持续性。

(3) 住区内部规划有高档的绿化景观和体育运动设施,没有面向社区外部开放,仅仅考虑到内部居民的使用需求。3.2.2 改善建议

(1) 规划布局:宜将本地块划分为3~4个规模相近的街区,并考虑与周边现状城市肌理的协调,进行街区制住区开发建设。

(2) 住宅建设:建议规划多层、小高层、高层多种户型和价位的多样性住宅发模式,实现住区内不同背景居民的融合。

(3) 功能布局:可以吸取建外SOHO的成功经验,住区绿地结合城市道路规划面向城市大众步行接近的绿地景观,摆脱过去封闭居住小区和城市的隔离,实现住区和城市绿地景观共享,更适宜人们步行到达。

(4) 道路交通:吸取成功开放住区的简洁顺直、窄密路网的经验,优化原有的U型路网,创造具有良好居住氛围的开放型街区,同时考虑沿街商业和公共活动中心的协调,以保持街区活力。

4 结语

开放式街区型住区是当今中国城市规划领域亟需推广的规划理念,而且很多城市也出现了一些规划案例,但目前因为缺乏规划经验和正确的规划理念等而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聊城市两个街区型住区规划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成功案例的规划理念提出一些改善建议,结合地方特色科学合理应用开放型住区规划理念,创造更适宜人们步行、环境友好、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1] 商宇航.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 金岩,陈新任.美国开发社区结构对于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的启示[J].艺术设计研究 (增刊),2014:70-73.

[3] 吕飞,罗晶晶,孙湛辉.开放社区的规划对策研究—以北京沿海赛洛城项目为例[J]. 城市建筑,2016(22) :84-87.

[4] 曾卫,王华,尤娟娟.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3) :82-89.

猜你喜欢

住区步行布局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
Face++:布局刷脸生态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