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动态博弈
2018-02-03高燕魏启岚龙子午杜为公
高燕++魏启岚++龙子午++杜为公
【摘 要】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博弈。股东要对财务资本的溢出效应进行考量,经营者则对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进行考量。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两大重要的生产要素,存在紧密的互相依附性。只有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才能避免产生无谓的资源消耗和机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应努力倡导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和谐劳资关系,通过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耦合实现共赢。
【关键词】 财务资本; 人力资本; 吸收; 溢出; 博弈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3-0054-03
一、引言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下简称两权分离)背景下,企业存在两类资本的所有者——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 1 ]。公司治理领域广泛关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并提出了多种公司治理机制,以抑制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在股东理论看来,投入财务资本的投资者给企业带来了创造价值的奠基性资本,并以此带动人力资本的增值,企业资源配置与人力使用均应服务于财务资本的增值。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股东投入的财务资本并不能自行创造价值,它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产也创造价值(Blair,1995)。
黄志忠认为,在大多数企业,剩余风险的一部分是由长期雇用的雇员承担的,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企业所需的特定技能,这些技能是公司宝贵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雇员不能将这些技能用于他处,雇员向公司投入了资本,而投入的资本也暴露在风险之下[ 2 ]。
由此,两权分离背景下,企业的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自然而然地“绑定”在一起。但是,信息不对称天生存在,股东不能确定经营者是否恪尽职守,是否增大在职消费等而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经营者亦不能确定股东是否会最大程度地激励經营者,对经营者承担的风险给予“补贴”。
在小微企业,股东大多数都是经过多年艰苦创业而成长起来的,股东一方面十分珍惜企业已有的成果,另一方面更期望企业逐步壮大,取得更大成就。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寻觅有才能的经营者并有效激励之是股东面临的主要难题。小微企业的经营者亦存在多方面的期许——对于经营效益好的公司,经营者期许成为所有者的一员,从而分享一部分剩余收益;对于经营效益不好的公司,经营者期许股东输入社会资本或转变行业,拯救危机中的企业。
事实上,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股东和经营者均面临多期的选择,双方可以基于长时期的选择域进行决策,从而双方均可在后一个选择期对自己因信息不对称而做的零和选择进行更正,然后以补偿对方的方式进行补救,最终达成共赢。本文即根据股东和经营者连续多期的选择域,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对股东和经营者的决策进行分析,以期解释经济生活中股东和经营者的选择并倡导共赢的选择。
二、相关概念界定
根据溢出效应定义,一个行为主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行为主体之外的人或社会带来收益。鉴于此,本文研究财务资本的溢出效应即财务资本拥有者(下文将对财务资本拥有者、投资者、股东三者交替使用)投放资金创办企业,不仅获得资本增值,而且对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岗位提供等方面也有直接的社会贡献,对于其高薪聘用的经营者则会带来不菲的个人报酬。
根据吸收能力定义,一个主体获取到外部信息或机会后,不仅会认识外部信息或机会的价值,而且会通过吸收和创新将外部信息或机会应用于自身的商业活动,从而享用其利益[ 3 ]。鉴于此,本文研究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即人力资本拥有者(经营者,下文将对二者交替使用)被投资者聘用后,在企业积累个人财富,获得关系资本,并逐渐成长起来。
根据动态博弈论,一般是指博弈的各方按照先后不同时间,依次、有顺序地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一般用扩展式表述来描述和分析动态博弈[ 4 ]。扩展式表述将参与人的战略空间描述为:主体拥有哪些信息,在什么时候行动,每次行动有哪些具体行动可供选择,参与人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相机选择。鉴于此,本文研究财务资本的溢出效应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动态博弈过程,即小微企业的投资者将企业交由经营者管理,支付高薪,提供企业的营销渠道和社会资本;投资者对经营者的道德品行和忠诚度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者通过多年的磨练吸收了企业的营销渠道和社会资本后,双方如何抉择的过程。
三、财务资本溢出效应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动态博弈模型
(一)假设条件
1.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即投资者和经营者均会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规避各种可能风险的行动。
2.所构建动态博弈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博弈的一方首先采取行动,而另一方则根据对方的行动来进行本次的决策。
3.博弈双方处于信息不完全的情形下。
4.博弈双方都清楚对方是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理性选择。
(二)博弈过程
1.本文的具体假定
(1)经营者的初始禀赋为Ce,收益为f。
(2)股东选择溢出,经营者才有吸收的基础,设经营者吸收的成本为C,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成本为C1。股东如果不溢出,则经营者的最终获益为f扣除初始禀赋Ce后的余额。
(3)经营者如果选择不吸收,其收益为0。在经营者吸收的情况下,设经营者吸收的成本为C,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成本为C1。
(4)经营者通过吸收来刺激投资者进一步投资,投资者因此可获新的收益为M1,如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风险加大,则所受的损失可能为-M2。
(5)经营者得到投资者的投资后不努力工作或“窃取”投资者赋予的营销渠道和社会资本(为简化,下文与“窃取”交替使用)则无成本损失,同时,因为偷懒行为和“窃取”行为,投资者追究的成本为F(x),若投资者追究成功,经营者受到的惩罚损失为b。endprint
(6)投资者无论能否追究成功,经营者的无形资产损失如信用形象等均为R。
2.博弈树
根据上文的具体假定与博弈过程分析,本文的博弈树为图1。
如图1博弈树所示,(-M1,f-C-C1)表示投资者获益继续投资,(0,f-Ce)表示财务资本溢出后经营者偷懒(不吸收)的所得,(0,f-C-Ce)表示经营者充分吸收而投资者不再追加投资的结果,(-M2,f+M2-C-R)表示在经营者充分吸收的前提下,投资者追加投资后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偷懒且“窃取”投资者的成果而投资者进行容忍的博弈结果。若投资者加以追究,则可能追究成功也可能追究不成功。当投资者追究成功时,博弈结果为(-M1-F,f-C-b-R);当投资者追究不成功时,博弈结果为(-M2-F,M2+f-C-R)。(-M1,f-C-C1)表示经营者不偷懒,不“窃取”,投资者获得收益后继续投资的所得。(-M2,f-C-C1)表示经营者不偷懒,不“窃取”,在竞争、风险加剧时的所得。
3.博弈过程分析
(1)博弈树的分析
1)经营者需要资金、社会关系的时候不向投资者寻求其财务资本的溢出,而是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此时投资者的收益为0,经营者通过自我积累后得到的收益为f-Ce,双方的收益为(0,f-Ce)。经营者由自我积累的方式所获得的收益为f-Ce,而此时各方的收益均为(0,f-Ce)。
2)经营者选择受雇于投资者。如果投资者选择不溢出,那么投资者的收益仍然为0,此时经营者为了寻求财务资本的溢出成本为C,双方受益为(0,f-C-Ce)。
3)投资者选择溢出后,若经营者受雇于投资者,由于竞争和风险加剧,双方的收益为(-M2,f-C-C1)。
4)投资者选择溢出后,若经营者并不努力工作,甚至“窃取”投资者的营销渠道和社会资本。此时,投资者可选择追究或容忍。若容忍,则经营者不仅得到原来的收益f,还抢占了投资者的营销渠道和社会资本,同时造成了自身形象、信用等的损失R,此时双方收益为(-M2,f+M2-c-R)。
5)若投资者选择追究,需付出追究成本F。如果追究成功,经营者受到惩罚,投资者得到赔偿,双方收益为(M1-F,f-C-b-R);如果追究不成功,投资者得不到补偿,同时也损失了追究成本,而经营者同样个人形象、信用受损,此时双方收益为(-M2-f,M2+f-C-R)。
(2)纳什均衡分析
假定投资者追究成功的概率为P,则不成功的概率为1-P。在博弈最后阶段.如果投资者追究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窃取”行为,其收益为:
假设P为投资者能够成功追究的概率,那么追究失败的概率为1-P。博弈处于最后阶段时,若投资者追究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窃取”行为,其收益为:
P(M1-F)+(1-P)(-M2-F)
当P→0,F较大时,P(M1-F)+(1-P)(-M2-F)→(-M2-F)<-M2,则投资者的追究會导致更大损失。故在最后阶段,容忍是理性投资者的选择,而不是追究。
在博弈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经营者会选择努力工作、不“窃取”还是不努力工作、“窃取”时,理性的经营者明白自己偷懒、“窃取”投资者也会选择容忍,在比较努力工作、不“窃取”的收益f-C-C1和偷懒、“窃取”的收益f-C+M2-R时,由于R较小,所以f-C+M2-R>f-C-C1成立。则处于该阶段,努力工作与不“窃取”不会成为经营者的选择。
博弈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投资者明白经营者会选择偷懒、“窃取”,同时自己最终也会选择不追究,在比较溢出收益(-M2)和不溢出收益(0)之后,理性的投资者肯定选择不溢出,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不将经营者纳入股东,总会“留有一手”的原因,也是理性投资者为最大化其自身利益的结果。
在博弈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经营者明白投资者会极力保护财务资本而选择不溢出,那么自我积累就是理性经营者的选择,不然损失的成本为c。纳什均衡的结果是经营者不寻求吸收投资者的财务资本,各方收益均为(0,f-Ce)。
(三)结论
由上述动态博弈来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一是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博弈其纳什均衡结果为投资者偏重于遏制财务资本溢出,而经营者偏重于不寻求投资者的财务资本溢出。
二是经营者的努力工作程度越高,则跟投资者的差距会缩小,进而对于吸收投资者溢出的财务资本更有利,但可能会对投资者所追加的投资有相关的竞争挤压效应产生。
四、政策建议
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无论对于财务资本还是人力资本,这一命题均成立,因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博弈。对于小微企业,股东尤其看重其财务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股东一方面要为任用合适、能干的经营者支付挑选成本(包括解雇不合适、不能干经营者花费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激励合适、能干的经营者兢业、忠诚。因而,股东要对财务资本的溢出效应进行考量。与此同时,经营者通过“吸收”股东的初始投资,一方面寻找了发挥其积累的人力资本初始禀赋的平台,另一方面又面临提升其人力资本溢价能力的压力。因而,经营者要对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进行考量。
事实上,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两大重要的生产要素,存在紧密的相互依附性。只有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才能避免无谓的资源消耗和机会成本的增加而最终获得共赢。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应努力倡导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和谐劳资关系,通过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耦合,推动投资者放松对其财务资本的“固守”,从而提高资本增值速度。而经营者则应珍视投资者给予的机会,拓展人力资本溢价渠道,加速自我积累。
【参考文献】
[1] 宋良荣,徐福缘.基于分享制的资本配置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2):62-67.
[2] 黄志忠.基于资源配置的公司治理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36-42.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