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18-02-03王健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王健

摘 要: 学院文化建设决定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从文化资本角度看,学院文化资本具有显性、隐性两种价值形态,而其存在形式则有三种:个体化资本,指的是学院的个体文化;客观化资本,代表物质化的文化产品;制度化资本,表现为学院的标识、规章制度等。在校园文化建设场域中,学院个体文化塑造的惯习必须与场域需求一致,才能占有优势地位,学院通过深化学科建设、加强师资培养、构建制度体系等方式进行资本的有效运作,实现资本的增值。

关键词: 文化资本 二级学院 文化建设

自学院制正式实施以来,学院逐渐成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在整个大学文化发展进程中,作为高校承上启下的二级单位,学院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实现大学文化共性与个性共赢的主要力量。学院文化建设不仅体现着文明的创造与传承,还决定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

一般而言学院文化指的是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所具有的管理特色、价值观念、公共关系、行为规范、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等。本文以江南大学理学院为例,尝试从文化資本理论的全新视角阐述二级学院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文化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

1986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认为资本有三种,分别是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及文化资本,在一定情况下,文化资本可以向另外两种资本转变。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个体化形式,指个体本身具有的文化能力;客观化形式,指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产品,如书籍、绘画等;制度化形式,指将个体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某种社会认证制度加以确认,形成以文凭或资格证书衡量个体文化程度的制度性标识[1]。

为了进一步阐述文化资本的作用,布迪厄又引入了“场域”与“惯习”两个社会学概念。“惯习”,解释为一个持续不断地获得观点、思想和行为的性情倾向体系[1],这种倾向在个体日常实践中不断积累产生,期间会接纳甚至融合其他文化因素,而个体进行实践活动时,其本身具备的惯习则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起到导向作用。场域被定义为“由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惯习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2],这种网络并没有物质性边界的概念,它由个体们按照特定关系共同建立,是个体实践及竞争的场所。场域作用的原动力则来自于这个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一种资本只有在相应的场域内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3],文化资本的作用就在于对个体惯习的塑造,当这种塑造与场域需求相一致,个体惯习就处在整个阶层的优势地位,享有更好的资源,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而这种优势则继续反哺个体,形成一种共赢。

由此可见,在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场域中,只有当学院文化资本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需求相符时,这种文化资本塑造的个体惯习才能在场域中得以生存与发挥;只有当学院个体惯习在场域中占有优势地位,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体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二、学院文化资本的价值形态

文化资本有显性与隐性两种形态,显基于物质,隐重于精神,这种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本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向经济及社会资本的转变,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就学院文化个体而言,显性资本体现为学院建筑、设备、标识等,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购买与交换,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增值,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资本容易被模仿,可以简单复制。隐性资本体现的是学院灵魂的内化,是学院人相似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及思维习惯等。这种资本虽然外显于其观念与处事,却根植于学院人内心。可以说,文化资本的延伸,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很大程度上均取决于隐性资本的沉淀与积累。

江南大学理学院集数学与物理之大成,开基础与应用的新风,既具有历史的厚重,又具备新生的蓬勃。理院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执着求真的钻研精神在学院人中时时演绎、代代延伸。这种内隐资本根植于理学院人心中,无法以物质衡量或交换,却比任何物质化产品更具影响力。对于踏入学院学习的每一个学生而言,这种隐性资本时时刻刻规范着他们的言行,塑造着他们的灵魂,以一种长期潜在却无可忽视的方式实现着资本的积累与提升。

三、学院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分析

(一)学院个体化文化资本

学院的行为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他们具备的文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院的个体化文化资本积累的高低,如果说教师的文化实力、师德师风影响学院整体的文化走向与价值观念的话,那么学生群体的资本则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延伸。年轻的理学院建院不过十年,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专职教师109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59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9名。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学院每年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同时长期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互动,邀请著名学者来院讲学,主办国际建模、计算、仿真、优化及其应用会议(ICMS2010)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会议(ICIC2010)等。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SCI等三大检索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获得国家、省部级奖2项,申请专利6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已经被推广应用。理院学生团结奋进、积极进取,近年来在数学、物理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大奖4项,国家级近20项,省级20余项。

(二)学院客观化文化资本

学院客观化资本指的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产品,其一般意义与前文显性资本相当,具体则表现为学院藏书、软硬件设施、学院标识等。尽管这类资本可以一定程度地通过经济手段获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资本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个体化资本的积累,对于提升学院凝聚力,增强学生荣誉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学院藏书是学院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学院个体的文化基础与资本增值;而各类软硬件设施则更是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保障。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场域中,学院的文化标识既是个体惯习竞争的标志,又是个体文化资本的突出产品。endprint

理学院拥有独立教学楼,院内机房、资料室、各实验中心设施齐备、资料齐全。目前院级资料室有各类中文图书近1000册,外文40册,专业期刊四十余种,同时学院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立教学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引进各类新书以供师生参阅。理学院院徽上同时显示着数理方程与大小两个同心圆,象征着理院人团结奋进,在数理道路上勇攀高峰的精神。

(三)学院制度化文化资本

对于学院而言,其制度化文化资本表现为具体的制度化条例,如院训、院风、各项规章制度等。其所构成的是学院人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承载的是师生对学院理念的认同,维持的是学院文化的有效传承。院训是学院文化资本的灵魂;院风彰显学院人的风尚,而规章制度则保证了各种思潮冲击下文化资本的有效运作与增值。学院文化建设的进程,文化资本的积累都必须建立在和谐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资本之上。

就江南大学理学院而言,“厚重数理,博学至新”是学院为学为人,价值取向的高度凝念,也是对学院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学院人共同奋斗目标的最具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

四、学院文化建设实践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场域中学院个体惯习竞争

场域内不同个体的差异成了个体惯习竞争的原动力。只有当个体文化资本塑造的惯习与场域需求相一致时,才能使其在场域内占据优势地位,获取更好的资源,寻求更大发展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就江南大学理学院而言,“十一五”期間,理学院根据江南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战略,优化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强化基础教育与研究,坚持理工结合,坚持产学研发展。在此基础上,学院深化学科建设,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二)学院文化资本的积累与投资

资本只有在运作中才有活力,其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文化资本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文化资本带来的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经济价值等一系列利益增值的总和。文化资本能够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资本的运作,生产出各类文化产品,从而产生经济价值。蔡尚伟认为,“文化资本一方面以文化积累和财富的形式直接生产(产出)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和财富。另一方面以智力投入、创意的形式融入生产过程之中,获得超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化形态的体验附加值、审美附加值、知识附加值、科技附加值等文化附加值”[4]。

1.深化学科建设,促进资本扩张。

理学院以数理学科建设为龙头,基础与应用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深化学科建设,实现资本的纵向积累,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资本的横向扩张。在原有成绩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拓展优势学科,主动进行学科交叉,先后与生物工程、食品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专家联合,合作培养研究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同时,学院长期保持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每年邀请多位著名学者来院讲学,积极主办各类学术论坛,聘请多位国内外学者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在校企联合方面,学院与尚德太阳能、实益达等多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促进学院学科建设,扩大学院影响力。

2.注重师资培养,追加个体资本。

教师是学院个体化文化资本的重要载体,注重师资培养,提高师资质量则是学院对此类资本的一种追加投资。对于江南大学理学院,这种投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院逐步完善师资选派,资助机制,积极参加学校“百名博士”计划,设立“理学院科研基金”,鼓励学院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激励他们参与更多的国内外重要项目。其次,增强机制活力,鼓励有益竞争,支持青年教师的国内外进修,充分抓住学校实施鼓励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聘任校聘教授、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政策有利契机,支持高学历青年骨干教师多出成果,多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再次,学院根据现有教师学历、支撑层次及学位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努力建设适应学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开展品牌活动,实施资本投资。

如果说师资培养是针对体化资本的投资的话,那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品牌活动就是一种文化资本的入股。品牌活动是客观化的文化产品,它可以促使学院师生进一步融合,提升学院形象,增强学生的学院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尽管在活动初始,学院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尽管这种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当某一种品牌活动在学院内生根发芽乃至茁壮成长,学院人就会自然而然地为其浇水施肥、开枝散叶。这个活动会成为学院的代言,带来更多的关注与资源,实现资本的积累与增值。

江南大学理学院历年举行的“数学建模”就是这种兼具专业与实践的品牌活动。自2006年以来,从艰难组织、零星获奖到现在无须宣传,全校学生踊跃报名,获奖量激增,期间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今,理学院师生在全国数学建模中屡获大奖,国际级竞赛中也佳绩频传,几位建模指导老师成了校内公认的建模名师,每年无须宣传,学生参与度及成绩都节节攀高。以此为基点,理学院建立了三级竞赛机制,在校内开展高数等学科竞赛,在提升专业影响力的同时,更为高一级的赛事输送优秀人才,同学们也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科研中应用建模知识,甚至以此作为今后自身就业创业的资本。“数学建模”已经成为理学院的一个品牌文化,而其文化资本的价值也以一种输出式、可视化的形态展现出来。

4.规范规章制度,活化制度化资本。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接受约束,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体制也是生产力[5]。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为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提供保障,还可以盘活学院现有资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当然院训院风一类制度化资本一旦确立就很难更改,但是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与评价体系却需要有发展的眼光与资本运作的能力。

以江南大学理学院为例,根据学校建立“三型”党支部要求,从2006年开始,学院实行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基层支部工作计划。为此,学院建立了党建联系人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干部培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系列条例,同时搭建了四大工作平台,分别是:支部工作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师生引导平台及党团共建平台。这种创新型的支部管理方式不仅实现了师生间的零距离对接,还将制度化资本运作落到了实处,真正发挥了制度化资本的魅力。

总之,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场域中,只有明确方向,从师生个体、文化产品及制度形式等各方面增加文化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才能实现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目标,提升学院影响,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永全,胡钦晓.解读巴黎高师:文化资本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1(4):42.

[2]布尔迪厄.P.,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Bourdieu, P. & Wacquant, J. D.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2: 101.

[4]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5.

[5]刘晓午.厉以宁:体制也是生产力[N].中国经营报,2009-9-28.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JDFDY04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