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数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2018-02-03冯锋华
冯锋华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依据新课程目标,对数学教材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教师通过认识、理解文本主体;品味、驾驭文本特点;感悟、思辨文本精髓;“反思、创新”文本内涵.可以让课堂教学丰富、生动,具有实效性,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文本解读;品味文本;感悟文本;创新文本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数学的教学更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材文本解读的研究和探索,更能让课堂教学丰富、生动,而且具有实效性、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数学教材便是将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利用文本深入浅出的解读出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信息源.教师依据新课程目标,对数学教材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就是要把文本读厚,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透过简单的图形、符号、算式,深刻挖掘其隐性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和文本进行双向对话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对数学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认识、理解文本主体
准确弄清该课时文本在本节、本章、本书中的地位和价值.数学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处理数学知识的“整体”与一节节课的“局部”之间的矛盾问题,因为处理不好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准确弄清该课时教材在本节、本章、本书中的地位和价值,并树立以整体结构的意识“用”教材,把数学教科书中以纵向或横向的“点”为单位的符号进行加工和重组,使学生主动地把握贯穿单元教学前后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先整体感悟认识再局部地把握知识.如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课时)(苏教版八年级上册P127)为例.本课以“恰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为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呈现、再现,最终解决了如何“恰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课后面的章节就是“一次函数”,“直角坐标系”正是数形结合的桥梁,是未来学习函数的基础.将来学习函数时,学生在建立坐标系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易错点,在学习“恰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应该做好足够的预估,从而降低学习函数时的难度.这就是对本课文本的主体解读.
二、品味、驾驭文本特点
从初中数学使用苏教版教材至今,教材文本内容已经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和增删,要及时把握新版本教材文本的特点,解读和品位出修改和增删内容的实质.所以说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要尊重其主旨,品读其内涵与延伸.解读教材,就要驾驭文本,将文本解读“懂-透-化”的过程进行到底.懂,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熟悉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等,做到有的放矢.透,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准备把握与分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感悟、思辨文本精髓
教师文本解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居高才有临下.但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面对整齐划一的教材,我们应对话学生,以学论教,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适当地进行了“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空间);“改”(改变例题、习题);“调”(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挖”(挖掘教材中发展学生新思维的因素);“组”(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对话学生,深入文本,思辨文本,有效重组,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达到知识的顿悟.我们还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课时)为例,来感悟、思辨文本精髓.
甲圖
乙图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是把上图实例讨论前置来处理本节文本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给正方形建立坐标系”之后(这一内容,原本是教材这一部分最后的讨论题),出示(图甲),引导学生看图,然后再让学生画出(图乙),最后让学生说出七个点的坐标结束.
暂不把讨论前置,把例题处理成练习这一做法是否合理.单就这一例题的处理,很明显就失之简单,没有真正起到例题的作用.到底这样的例题能“示例”了什么,教师们并没有弄明白,这也许就是大家要把它处理成练习的根本原因.而这道例题的教学价值可能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作为第三课时,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是“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词是“恰当”,因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前两课时就已经解决的,现在要解决的是怎样才是“恰当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例题的第一个教学价值点就出来了——为什么要选取“中心广场”为原点?
因为这是一份旅游图,正常情况中心广场是游客的集散地,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便于游客判断各旅游景点的位置,选择路线.原来“原点”的选择,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首要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暗示了第二问题的诞生——确定了原点真的就能引导你到达你要去的景点吗?接下来就是学生要利用(图甲)这张来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是这道题的第二教学价值点,训练规范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明确地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坐标系上准确地确定各个点的位置.
小结: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原点,而选择恰当的原点是有条件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很明显,教材编者编这道生活化的例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平面直角坐标系”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去领悟“恰当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点——选择恰当的原点,明确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教材将给正方形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安排在后面,其实就是要借助这个例题领悟到的数学概念,进行纯抽象的数学训练.
这就是对本课教材文本中一个例题精髓的解读和思考.如果我们对每一课时的文本的每一个环节都研读至此,我想其实数学教学就不会那么的“难过”和“纠结”了.
四、“反思、创新”文本内涵
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借助文本解读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感受数学的美,进而丰富数学的内涵,积淀数学文化底蕴.回归文本落实到课堂,主要表现为对“我学会了什么”和“我还想知道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没有精到的数学教材文本解读,只是一味地做题目,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难真正学会数学,大多只能学会教师教过的题目.稍一变形就不会做,原因何在?因为他们并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感受到数学文本想要表达的实质,所以没有真正形成数学的内在思维,只有大量的题目碎片.只有通过认识、品位、感悟、反思创新,才能使教师对所教文本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会让学习对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凭,都需要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更要有精到的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成功之根本,是奇迹诞生之动力,是步入殿堂之基石,是生命辉煌之源泉.所以,提高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做到真正立足学科思维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也会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最终达成学生的数学认知、数学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史绍典.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4-121.
[2]吴彩金.观其貌 品其味 活其本——对数学文本的有效解读[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29-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