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要适时渗透勤俭节约教育

2018-02-03安生旺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

安生旺

摘 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更需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上适时渗透勤俭节约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勤俭节约,学会勤俭节约,传承勤俭节约。抓住身边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讲述我国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让学生背诵识记我国关于勤俭节约的经典文化,接受熏陶感染;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学会节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勤俭节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66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更需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校园经常有随时随地扔馒头、倒饭菜和浪费学习用品的不良现象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当下的青少年学生,身上缺少的不是“营养”,而真正缺少的是良好的教养、修养和素养,因此,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上适时渗透勤俭节约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勤俭节约,学会勤俭节约,传承勤俭节约。

一、抓住身边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记得一天早餐,我发现一个白白的馒头被扔到了地上。看着这个被扔掉的馒头,我陷入痛心地深思之中。先不说扔馒头的人是谁,就扔馒头的动机和行为看,实在是可恨可耻至极。于是,课堂上我就这件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馒头从何而来?这扔掉的仅仅是一个馒头吗?

讨论中学生们明白,一个小小的馒头是农民通过耕地、施肥、播种、浇水、锄草、收割、打碾等辛苦劳作的过程,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成果,是面粉厂的工人辛苦加工出来的,是国家出台好政策,又由政府拨专款为农村寄宿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是学校教师花费精力买回面粉,然后,由炊事员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所以,扔掉的不是一个馒头,扔掉的是劳动者的成果和辛苦付出!扔掉的是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期望!扔掉的是学校教师的信任和关爱!

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生一定要从小懂得珍惜粮食,爱护物品。因此,随意扔馒头这件事,往小点看,扔掉了一个合格中学生的好形象,扔掉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往大处想,扔掉了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扔掉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

二、讲述我国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

为了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教师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我国历史上勤俭节约的故事,课堂上让学生登台讲述,学生在聆听一个个勤俭节约的故事中接受教育。

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做官期间他十分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耕种所获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至今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据说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也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通过了解历史故事,学生得到启发,提高认识,接受教育。

三、让学生背诵识记我国关于勤俭节约的经典文化,接受熏陶感染

从古至今,国人不仅崇尚节俭,而且均有论述记载。如,“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左传》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恶。 教师要让学生从这句话里明白,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起节俭,教育家孔子也有言:“俭,吾从众。”(《论语·子罕》。他的“近悦远来、选贤任能、节俭持国”的治国思想,一直在影响着后人。隋文帝坐江山后,也十分提倡节俭持国,对不遵守“节俭令”的儿子就地免职,从而带动国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社会经济逐渐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都是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经典文化。让学生阅读莫言的小说《粮食》,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上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其实,古诗词和一些经典歌曲的内容也包含着勤俭节约的文化,让学生诵读吟唱,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一首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懂得节俭的诗歌。有一首老歌叫《勤俭节约是咱的传家宝》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哎嗨!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通过经典文化的读背吟诵,让学生从小明白“节俭才能治家富家,节俭更能持国强国”的道理。

四、 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学会节俭

学校与家庭都要教育学生懂得平时吃饭穿衣、学习用品,是父母用心血换来的辛苦钱买的,应当学会珍惜。即使学校每天早、中、晚提供的“三餐”,虽说不是自己掏钱买来的,那做饭菜的原料也是用钱买来的,那是党和政府拨的专项经费,也是别人的劳动成果,更应该爱惜和尊重,不能轻易浪费。故意浪费,其实就是最大的犯罪。

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不乱扔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个馒头,不浪费一度电、一瓶水、一件衣服、一寸土地……要从小懂得“勤俭节约是聚宝盆,铺张浪费是水决堤”的道理,只有人人树立“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意识,才能形成“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良好风气。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传统要代代传承下去,除了每个家庭从小教育孩子,学校引导和培养之外,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教师,我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要适时地把勤俭节约作为教学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熊雅洁.“创”“行”“倡”三部曲奏和諧乐章——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学生节约行为的引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18).

[2] 孙杰, 晓慧. 思想品德篇之勤俭节约[M]. 远方出版社, 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