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城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8-02-03刘天彪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家庭学校管理

刘天彪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城区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生活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受此影响,有严重违纪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问题学生”也呈现一定上升趋势,有些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更是陷入了新的危机,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实践效果。

一、问题学生教育模式的“破”与“立”

1.问题学生行为是学校教育的新困扰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县域内部分中学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法制安全事件,如某县属中学学生殴打同学致死案,某中学女生殴打同学并在网络上传播视频案,某城区中学学生校外打群架致他校学生受伤案,某中学学生伙同社会不良青年偷盗自行车案,某中学学生偷盗手机案等。这些发生在个别问题学生身上的违法案件,连同他们身上存在的诸如打架斗殴、逃学旷课、不服管理、不良交往、夜不归宿等违纪现象和不良行为,均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给学校和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实,打开网络搜索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的各种校园暴力、违法事件、违纪行为时,会发现这些事件和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事件和行为有些是突发的,有些则是学校法治教育缺失、德育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致。但这些事件和行为的发生,无一例外地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学校的法治教育、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问题学生的基本表现和成因分析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往往都不是“一日之寒”,也非单一因素所致,就笔者所在的县域范围内而言,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1)家教不当导致的是非不分

学校教育之余,家庭教育是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分化的重要因素。个别学生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能力有限,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或者引导教育过于世俗,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甚至有的家长本身就有不良嗜好,他们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和品行培优。这些现实的家庭环境,导致学生对真善美和法纪等的认识模糊,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进而使他们不自觉地变成了学校教育标准下的问题学生。

(2)厌学情绪导致的行为偏差

个别学生长期对自己要求较低,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上思想开小差,课后作業应付了事,课外也不认真读书,完全放任自我。这些学生不努力完善自己,也缺乏反省意识,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思想逐步滑坡,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品德行为愈发走向学校纪律的反面,产生校内违纪和校外违法行为。

(3)交友不慎导致的不良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不慎交往了品行不端的不良学生,甚至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受到这些损友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一步步偏离学校的教育标准,学习上进不再是他们的主流意识,吃喝玩乐倒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长期受到这种不良影响,他们的不良行为会越发出格,甚至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4)网络游戏导致的暴力倾向

个别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尽情享受,麻痹自我,挥霍青春。而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他们变得缺乏敬畏之心,暴躁冲动,言行不计后果。这些学生遇事不注意言辞,不讲道理,不化解矛盾,动辄动手伤人,造成严重后果。

(5)家庭因素导致的性格缺陷

因为种种原因,个别学生家庭出现状况,有的生活在不和谐家庭或离异家庭,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空巢家庭,还有的生活在有违法犯罪人员的家庭。凡此种种家庭里,各种生活矛盾、教育困难和其他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往往导致部分学生思想偏颇,行为偏激,甚至造成性格缺陷(如懦弱、神经质、易激惹等)。其实,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研究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学生不是来自于问题家庭的。

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因,都在警示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新的问题学生教育模式,完善新的教育环境下针对他们的教育机制,建立新的有效的问题学生教育新体系。

3.建立无盲点的问题学生教育新体系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依靠班主任的层面,或是停留在出了问题再依靠说服教育的传统模式上,只有打破旧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全方位、无盲点的教育格局,依靠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笔者所在的学校经过不断摸索实践,针对问题学生探索建立了“大教育、微管理、融入式、全方位”教育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大教育、微管理、融入式、全方位”

教育模式的实践

“大教育、微管理、融入式、全方位”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要点是:依靠机制建设校内和校外相互协调的问题学生教育格局,把这些学生融入到全体学生中,在展开全方位教育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跟踪教育,重视问题个体行为的源头监测和预警,实施预防为主、全面教育和重点跟踪转化相统一的教育方式,达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具体来说,这一模式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全方位无盲点的法治教育、德育体系

一是坚持“一把手”指挥中心。要把问题学生的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重要节点之一,由学校一把手亲自抓指挥、抓协调、抓问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认真务实地抓工作落实。这是有效工作的保障起点。

二是建立实施分工协调的“四条工作路线图”管理机制。即以综合教育和专项教育为主的“教导处—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路线图,以主题教育和行为教育为主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路线图,以自律教育和检查监督为主的“党支部—校团委—学生会—学生”路线图,以安全保障和周边治理为主的“总务处—警务室、预青办—学生”路线图。把学科教育、专项教育、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值周值班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和校园周边治理等统一协调起来,既分工设岗,又互相协调,在学校内和学校周边打造无盲点教育管理环境。endprint

三是建立统一合力的校外教育管理网络。通过家长会和“双报到三反馈”(即到学校报到、到社区报到;学校反馈、家庭反馈和社区反馈)教育实践活动,把学校、家庭和社区有机统一到学生管理中,形成针对问题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日校外无盲点管理格局,再通过班级QQ群、班级微信平台等网络通讯方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围绕问题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全方位的有效引导。

2.针对问题学生个体展开跟踪教育

在无差别的融入式学校教育和全方位无盲点的校内外教育格局之外,再采取一系列分层次的微管理措施,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和转化。具体来说,针对问题学生,依次实施年级组和班主任动态摸排建档跟踪教育,学校领导分工包挂谈话警示教育,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办公室负责跟踪教育转化等不同层次的微管理,净化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其展开摸排登记、跟踪教育等教育工作,有重点、有目的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3.从源头上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防患先于救治,调查研究、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针对现实情况和影响因素,该模式强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调研和监测预警,畅通问题学生行为反馈渠道,及时发现新情況,调查研究,积极应对,力求做到预防在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已经发现和掌握的问题,力求做到“五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到位不放过,经验教训不总结吸取不放过,信息不反馈沟通不放过。

实践证明,“大教育、微管理、融入式、全方位”教育管理模式既建立了有效的学校、家庭、社区统一协调的教育管理格局,又实现了针对个体学生长期跟踪教育的转化渠道,是新的教育环境下解决问题学生教育难题的有效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笔者所在学校的问题学生数量由原来的18人减少至5人,其违纪行为显著减少,违法行为彻底杜绝;校园周边几乎没有骚扰学生的不良青年,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三、问题学生教育中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学生教育中还存在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它们是制约教育工作的瓶颈,也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值得全社会和所有家庭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1.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

笔者在教育管理中发现,问题学生无一不是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学生。如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价值观过于世俗,或对孩子缺乏管理,放任自流等,极易给孩子的思想、行为带来不良影响。

2.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文化娱乐场所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大部分问题学生都存在进入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文化娱乐场所、结交不良社会青年的现象,而这些场所也无原则地允许未成年学生进入其间,导致这些学生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侵染,使他们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在不自觉中出现了各类行为偏差,不仅违反纪律,更有甚者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极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学校管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