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2018-02-03黄慕远鲍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被动语态错误

黄慕远 鲍芳

摘要:本文依据母语负迁移理论以及James提出的错误分类法,对65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出现的被动语态错误进行分析,探究英语被动语态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发现:(1)学生在被动语态使用中存在17种错误,母语负迁移为主要干扰因素;(2)相关母语干扰错误共计12种,包含8种结构上的干扰和4种应用上的干扰;(3)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中英文被动语态结构和中英文语言特点的差异。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减少受到母语的干扰。

关键词:被动语态 母语负迁移 错误

一、引言

“迁移是源自于目的语与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Odlin,1989:27)”。学习者在目标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赖母语从而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相关文化带人到目标语中(Lado,1960),最终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探究母语迁移问题能针对帮助学习者在目标语的学习中减少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迁移效果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Gass & Selinker,2001)。Ellis(1994)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几乎都存在母语的干扰。Faerch & Kasper(1983)指出:语言迁移也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学习者运用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中介语。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俞理明(2004)在专著中全面、深刻地探讨了语言迁移问题,以国外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并将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吴莹(2010)以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作为研究问题,得出了语言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并针对外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策略。

国外以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作为对象的研究鲜见。国内相关研究则多集中在语音、词汇、写作等方面,对某一特定语法现象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关注甚少,本文将就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现象来探讨母语负迁移在其使用中产生的作用。

二、理论背景

(一)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向迁移又称母语的干扰,指学习者不自觉地借用母语中某些不同于目标语的形式或规则而出现错误。Odlin(1989)将负迁移分为生成不足(Under-production)、生成过度(Overproduction)、生成错误和错误理解(Misinterpretation)。生成不足指学习者回避使用某些常出现在目标语中的结构。生成过度指学习者为了避免使用某些较难的结构而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结构。生成错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错误类型:“替代”,即在目标语中使用母语形式,“仿造”,即两种语言间的直接翻译;结构交替,即一种纠正过度的错误。错误理解指因根据母语特点臆断出的完全不同于目标语特点的理解。

(二)語内语际错误

James(2001)从语言学角度将语言错误分为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也称类推性错误,是由同种语言内部的矛盾而引起的,学习者通过不恰当的推断而导致的错误。语际错误又称干扰性错误,其源于母语与外语的差异,是学习者将某些不适用于目标语的母语规则或表达习惯借用到目标语中而造成的,这种现象主要是目标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作用的结果。

三、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65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被动语态测试和访谈,获取学生在英语被动语态使用上的常犯错误,且将其分类并统计,最后通过中英文对比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三个问题:(1)英语被动语态中大二学生常犯哪些错误?母语负迁移是否是错误产生的主要因素?(2)具体哪些错误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3)母语迁移错误的产生有何原因?

(二)对象

调查测试的对象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为65人。其中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为17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人数为26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人数为22人。

(三)工具

被动语态测试试题出自章振邦(2013)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试题涉及被动态时态、动词词组的被动态、非限定动词的被动态、双宾语的被动态、情态动词的被动态以及被动态的使用场合等方面。在被动语态测试后,抽取各个水平15%的学生进行访谈。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65名不同程度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被动语态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出学生常犯的17种英语被动语态错误并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错误类型、频数及其百分比如下表:

数据显示,65名学生在测试中共出现688处错误。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越高,出现错误的几率相对越低。其中未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共出现227处错误,占总体数据的40.3%;通过四级的学生出现错误250处,所占比例为36.3%;通过六级的学生出现错误相对较少,为161处,占总体的23.4%。依据James提出的错误分类方法,17种错误类型可分为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语内错误包括:(4)(8)(10),其数量占总数的9_3%;语际错误包括:(1)(2)(3)(5)(6)(7)(9)(11)(12)(13)(14)(15)(16)(17),其中(1)(2)两类错误与被动语态用法无直接关系,故此处视为其他语际错误,被动语态相关语际错误所占比例为88.1%。因语际错误是由母语干扰引起的,所以可得出结论:大部分被动语态错误是由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且母语干扰错误具体有12种。

12类母语干扰错误可大致分为结构方面的干扰(包括3,5,6,9,13,14,15,16,17)和应用方面的干扰(包括7,11,12)。下文将具体分析这些母语干扰错误产生的原因。

四、母语干扰错误产生的原因endprint

(一)结构方面的干扰

汉语的被动句由特定介词“给、受、被、叫、让”等来表达,且不存在句法或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而英语是屈折语,被动态由助动词“be”加“V-ed”的结构表示,其中“be”涉及数、人称以及时态的变化;“V-ed”则包含了动词的规则或者不规则变化。因此阻碍了中国学生有效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

1.基本结构上的错误包括错误类型(3)(6)(13)。例如(标*的为错误表达):

A)*This building was builded/build/were builted in 1998.

(R:This building was built in 1998.)

B)*(1)These stories were be told to the children.

*(2)The stories told to the children.

(These stories were told to the children.)

从以上错误可见,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如A),build的过去分词需发生不规则变化为built,学生则容易错写为build、builted或builded。在be动词结构中,其单复数形式要与主语保持一致,由于汉语中动词没有数的变化导致学生容易忽视主谓一致问题(如A:*were builted)。对于被动态be done结构,学生容易遗漏be动词(如B种2)或过度增添be动词导致双谓语错误(如B中1)。

2.时态错误

A)*He is offered some assistance.

(He was offered some assistance.他被给予了帮助)

B)*Their work must be done.

(Their work must have been done.他们的工作肯定已经完成了)

C)*This matter is looked into.

*This matter would be look into.

(This matter will be looked into in the future.

这件事将要深入调查)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都会涉及时态(错误类型5)。汉语中动作的时间概念常由一些时间副词或特殊结构来表达,如:“了”表示过去;“已经”表示完成;“将要”表示将来等。而英语中,时间概念靠动词变化来表示,时态变化多达16种。由于英语时态变化多且与汉语差异较大,导致学生容易忽略动词的时态变化或时态结构的错误。被动语态时态错误在不同水平的学生中都十分常见,其数量占总数的20.5%。

3.特殊结构上的错误包括错误类型(14)(15)(16)(17),如:

A)*This work must do/done at once.

(This work must be done at once.這项工作必须立刻完成)

B)*The pen Was bought/is bought to me by her.

(The pen Was bought for me by her.)

C)*I am proud awarded/be awarded the prize.

*I am proud of awarded the prize.

*I am proud being awarded the prize.

(I am proud to be awarded the prize./I am proud of being awarded the prize.)

A)为情态动词的被动态,其结构为“情态动词+bedone”。由于汉语中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且无动词变化,导致学生忽略了被动结构写成主动形式“must do”或错写成其他形态。B)涉及为双宾语的被动语态。汉语主动双宾语句变为被动时,一个宾语前置到主语位置,另一宾语则置于句末即可。而英语中,保留的宾语前需要加介词“to”或“for”。由于语言间的差异,学生容易将介词遗漏或是用错。C)中涉及非限定动词的被动态。英语中部分动词或动词词组后可接不定式或V-ing作宾语,在被动句中,相应不定式和V-ing也要变为被动形态“to be done”和“being done”。由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动词后的非谓语动词类型和非谓语动词被动态。同时又受到汉语无动词变化的干扰,导致出现错误。

对于被动语态的使用,访谈中一个未通过四六级的学生表示:“被动语态比较难,和中文语序好像有点不一样,我不太会用,所以一般不用被动语态。”另一位通过四级的学生说:“英语被动语态变化形式多样,每次我都是先想好中文表达再根据中文翻译,但还是经常出错。”可见,两类学生都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水平较弱者多表现为“回避”。即生成不足,水平相对较高者多表现为生成错误,“仿造”为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应用方面的干扰

英语语言风格严谨,注重形式和逻辑,倾向客观描述事物。汉语语言模糊、灵活,多从主观角度描述事物。Quirk(1972)曾指出:被动语态带有叙述客观性,使得论述更显科学性且能避免主观色彩。是故,英语更偏向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偏向使用主动语态,据MeEnery & Xiao(2005)统计,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是汉语的十倍。再者,英语重主语。其句首的名词一定具有主语的语法功能,若主语是受事,则必须使用被动语态。汉语注重主题,汉语中的主语只起说明主题的作用,施事和受事都可以作为主题,且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导致学生在应用上出现偏误。错误类型(7)(9)(11)(12)都属于被动语态的应用错误。如:endprint

A)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1)people believe that he is a good man.

*2)He is thought to be a good man.

*3)He WaS thought a good man by people.

(It is known that he is a good man,)

B)大家要求再重复一遍这个句子。

*1) People asked this sentence to be repeated.

*2)People aSk to repeat this sentence again.

*3)This sentence was asked to be repeated.

(This sentence was asked to repeat.)

A、B例句为被动含义,汉语中却习惯用主动形式表达,由于学生通过对母语逐字翻译生成英语表达,从而将主动态延用到英语。A中1以及B中1,2都为主动态,其中A1形式、句意基本正确;B1为完全的中国式英文,不符合英文逻辑;B2因采取主动态而导致句子含义不明确。A2,A3以及B3虽使用了被动语态,但A2,A3为汉语逐字翻译,为主题句,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B3中“was asked”已经表达被动含义,“asked”后不定式不需要再次出现被动态,此处为过度被动错误。对于被动语态的应用,一位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说:“我很少主动使用英语被动语态,一般能用主动我都不会用被动,因为感觉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用起来很费劲。”一位通过六级的学生说:“我平時会刻意去使用被动态,因为我们老师说英文里多用被动,但遇到不太确定的地方,我还是会转用主动语态。”可见母语语言习惯会迁移到二语中,了解二语语言特点有助于避免母语干扰,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干扰。

五、结语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中英文被动语态差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在被动语态使用中常犯错误大致为17种,且母语负迁移是错误形成的主要因素;2)其中12种错误是由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包括8类结构上的干扰,4类应用上的干扰;3)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中英文被动语态结构的差异以及中英文语言特点的差异。本研究同时也存在缺陷,学生出现的干扰错误除了由于母语负迁移的作用,还存在多种其他因素。为了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更有效地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要求学生重视中英文差异,明确中英文被动语态的结构特点及其在使用中的适用场合;归纳总结自身在使用中的错误,分析原因并从中得到启发。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语负迁移被动语态错误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在错误中成长
中职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与教学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怒”与“努”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