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018-02-03汤力
汤 力
(嘉兴和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性评价和管理理论始于1983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首先提出,将其划分为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描述4个阶段。我国在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09)中对“风险评估”一词的定义是指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通过辨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的过程。其能够高效、系统地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使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能准确地判断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的风险,便于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一、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现状
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起步较晚。2007年我国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提出了运用风险分析法评估职业危害及其严重程度的概念,但没有给出具体的风险分析评价步骤和方法。王海军等将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化工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为预评价报告中风险评估分析法的应用提供参考。阴海静等针对合成油项目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2010年起有害作业分级标准相继修订出台,包括《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200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宾海华等以《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依据,采用暴露等级评价对电镀行业进行了风险评估。2011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首次提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概念,为我国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将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该文件是在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行业进行的分类,该管理目录的公布与实施,对推动我国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和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研究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方法有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吸入风险评估补充指南(以下简称美国EPA模型)、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罗马尼亚模型)、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新加坡模型)、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导则(以下简称澳大利亚模型)、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操作指南(以下简称ICMM模型)等,其原理方面各具特点。
(一)美国EPA模型
美国EPA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手册(F部分:吸入风险评估补充指南)》中,针对工作场所空气职业危害因素的特点,开展致癌风险评估和非致癌风险评估两个部分。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暴露时间、暴露频度、暴露工龄和暴露平均时间等指标估算职业暴露浓度,然后评估其职业危害风险水平。该方法能定量和定性地评估致癌和非致癌的风险水平,可评估特定暴露周期多个微环境和多个暴露周期的平均暴露浓度,也可评估多种化学物和不同暴露途径累积风险水平。冷朋波等将EPA模型应用于家具制造行业,对甲醛和苯系物等的致癌风险进行评估。韩丽芳等采用EPA模型对灯具制造业中汞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认为其对荧光灯制造企业汞危害的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有指导意义。EPA模型适用于暴露在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下的健康风险评估,且仅适用于吸入暴露途径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由于其依赖于化学品吸入毒性的数据,导致该方法严重受制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暴露途径以及对现有毒物的基础研究程度。
(二)罗马尼亚模型
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根据风险所致危害的严重性与可能性两个因素,提出两者函数关系的曲线概念,并应用矩阵法评估风险等级。该方法为定性评估方法,适用于化学、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评估出工作场所每个岗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后,可综合计算工作场所总体风险水平。余晓峰等运用该方法对某贵金属冶炼厂中化学毒物、高温、噪声及粉尘的危害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与现场检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一致,并认为该方法可用于贵金属冶炼厂中噪声、高温、粉尘和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但有研究认为该方法未能考虑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化学毒物水平,无法用于评价短时间接触超标浓度造成的危害。罗马尼亚模型适用于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但局限性在于需要依靠评价者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对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等级进行判断,主观性强,不同的评价人员使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
(三)新加坡模型
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是根据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计算风险值,将风险值划分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该方法为半定量评估方法,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的划分标准较客观,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但仅限于化学物质,不适用于物理因素。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应用新加坡模型对家具制造业、化工行业、蓄电池行业、造纸行业、焊接行业等进行风险评估,对其他行业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量。由于新加坡模型只适用于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不能适用于物理因素的风险评估,因此其实践运用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澳大利亚模型
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导则主要指根据风险计算手动板或计算器来评估风险水平。该方法主要根据危害所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生产影响、环境破坏等后果的严重程度,结合暴露频率、出现危害后果的概率,通过一个风险分数计算器计算危险度分数。王莎莎等将该模型应用于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估,认为其有助于发现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唐睿等用该方法对某氢氧化钾和聚氯乙烯树脂化工企业中化学毒物进行风险评估,认为其可综合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方法在分级时容易出现主观偏倚,建议进一步细化分级标准。
(五)ICMM模型
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主要根据危害后果、暴露概率、暴露时间等指标计算风险水平,也可根据包括健康危害与暴露发生可能性的矩阵组合,以及健康危害与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暴露水平的矩阵组合,以矩阵法定性评估风险水平。付朝旭等采用ICCM模型对金属矿山企业的硅尘职业健康开展风险评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汉锋等对煤码头煤尘职业健康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岗位。目前该方法也被应用于金融机具工程项目、印刷和蓄电池等行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中,评价结果均表明其并不局限于采矿业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中。
三、结语
过去的几十年,职业卫生的先驱热衷于暴露的测量,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应用相对较少,在职业危害评价中引入风险评估,可以更系统地评价危害因素,有利于深入了解危害因素的起因及影响范围。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重视暴露的评估,从而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做出判断。我国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数应用研究处于对方法的简单套用阶段,缺乏深入探讨,这些方法的运用需要评估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和理解我国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同时,缺乏国家标准的支撑也导致了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估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中,因此,不断优化方法,进一步量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估的标准依据将是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的当务之急。
在日常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工作中,应熟悉不同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结合危害因素的特点确定风险评估分析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分析方法的评估结果,可适当选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以做出更客观更准确的风险评估结论,有效指导开展职业危害的预防管理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