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理想课堂教学秩序

2018-02-02梁翠玲

教育界·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李广秩序理想

梁翠玲

【摘要】对理想课堂教学,朱永新教授有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练习度、延展度等“六度”的阐释。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理想的课堂教学秩序又有哪些构成要素?文章从李广治兵士兵自由、便利个性张扬,散文“形散神聚”、收放自如谈起,指出要达到新课程改革追求的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的重要目标,“形散神聚”是课堂教学新秩序的最优选择,李广治兵是教师专业成长中课堂教学应追求的一种风格,并进一步指出理想课堂教学秩序的三个关键要素:教师的观念,从依赖权威到依靠威信;课堂的规则,从外在的他律到内在的自律;培育的对象,从关注学生到发展师生。

【关键词】理想;课堂教学秩序

追求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对理想课堂教学,朱永新教授有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练习度、延展度等“六度”的阐释。理想课堂教学中,有秩序,有理想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关键要素呢?

一、李广治兵的启示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1]这是《史记·李广列传》有关李广、程不识治兵的记载,大概的意思是说,李广的部队散漫,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只是在远远的地方布置了哨兵,人人都感到便利;程不识的部队严明,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要求很严,夜里坚持打更,文书军吏处理公文簿册要到天明。一个简约,一个繁复,风格迥异的治兵,虽然有“未尝遇害”的相同结果,却让士兵有不一样的境遇和感受:一个是自由便利个性的张扬,一个是压抑疲惫身心的摧残。如果程不识治兵是传统课堂教学秩序的模板,李广治兵就应当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展现。

二、形散神聚的启发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追求,也是散文精品的极致。“李广治兵式”的课堂教学秩序基本上达到了“形散神聚”的要求。“李广的部队散漫,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晚上也不打更自卫”这是“形散”,一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活,身心得到舒展,个性得到张扬;“只是在远远的地方布置了哨兵,人人都感到便利”这是“神聚”,一如课堂教学学生守纪有度、严守规则中,教师远远控制、能放能收的自由。李广由于“人人自便”的治兵,使士兵直接做出了“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的反应,这是“实效”,一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学习,乐于与教师一起学习,教师也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提升了业务,提高了水平。

三、理想课堂教学秩序的诠释

有人这样解释课堂教学新秩序: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共同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媒体及手段,进行双向建构、深入对话和有效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使师生双方都浸染其中的有序或无序的状态。这可能有些繁杂,如果简练的话,那“手牵一根控制远飞风筝的细线,让风筝自由翱翔”应当是课堂教学新秩序简单又形象的诠释。在新课改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要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预期目标,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和谐成长共同进步的要求,“形散神聚”必然是课堂教学新秩序的最优选择,李广治兵应当是教师专业成长中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一种风格。

四、理想课堂教学秩序的探寻

1.教师的观念:从依赖权威到依靠威信

传统课堂常有安静的教室,老师刚一离开便出现“鸭子吵塘”的景象。其深刻说明,课堂教学表面的井然依附于教师的高压,是传统社会“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先验权威”的留痕,而非学生自主、自愿的要求。随着“自由、民主、开放”观念的涌入,信息、知识通过传媒的海量流淌,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吸纳知识的增多,课堂教学中教师师道尊严的先知者地位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原本依附于教师“权威”的“权”之魅力逐渐消失。耍权威,学生将不再理睬。威信,具有相互依存的双重特性,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依赖于学生对它的信服。相对而言,威信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史记·李广列传》的片言只语中,李广威信的来由可见一斑:爱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同饮同食,作战时身先士卒。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秩序的主要维护者,必须像李广一样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像李广一样一有空闲就习武练剑,不断地充电,丰富学识,不断地思考,丰富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必须养成良好的人格,像李广一样,没有将军的架子,真心关爱学生,与士卒同饮同食,就像“扭着屁股永远长不大的孩童”的特级教师李镇西,永葆一颗童心,以率真的人格与学生相处,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一生以巨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艺术,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此,教师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便会“多乐从李广”。

2.课堂的规则:从外在的他律到内在的自律

“正部曲行伍營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程不识严明的军规,导致士卒疲于应付、疲于奔命,最终促发士兵产生“苦程不识”的心理。一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迫性规则,大多建立在少数人的意愿基础之上,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无视学生的主体、无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常常得不到多数人的主动认同,往往会令学生不能自愿执行。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规则应当是所涉及范围内所有成员共同意愿的产物,必须根据学生对课堂学习自由的理解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来制定,不仅要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自由,使学习活动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特级教师李镇西有关班规的做法应当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规则的典范。在李老师的班上,班规是师生共同制定的,也是师生共同需要的。班规中,既有对学生的各项规定,又有对教师的要求,不准拖堂、不准粗暴的批评人,包括不准接打手机等。班规中不仅有对师生违反规定的处罚,甚至还设有负责处罚执行的监督机构[2]。在李老师民主而又“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理解,互相学习,同甘共苦;而规则既是教师的需要,又是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规则既容易为学生所认同和接纳,又便于学生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及内部观念,从而提高其遵守课堂规则的自觉性;课堂规则就会从他律变成自律,课堂教学秩序就会进而成为学生自愿遵守的一种习惯秩序。

3.培育的对象:从关注学生到发展师生

风筝能够自由翱翔,是因为放飞风筝的人攥着一根控制风筝的细线;李广的士卒能够“人人自便”,是因为带兵者在远处布置了侦察敌情的士兵。新课改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自由讨论、自由质疑、自由发言。但自由不等于教师对学生的放纵、不负责任,或放弃管理,也并非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由于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受已有认知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其思想、行为和见解等往往出现偏激现象,导致学习活动偏离教学目标。要促成学生的良好教养、预定目标的最终达成,教师就必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调控课堂的技能,最终促成师生的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教师调控技能,教师就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交流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交往方式,构筑师生双方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的调控技能,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场所,考虑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不同目标以及不同情境,打破单一的班集体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一起生成、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如此,叶澜教授“课堂是师生人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的观念才能最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M].岳麓书社,2011.

[2]李镇西.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广秩序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秩序与自由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孤独与秩序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