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018-02-02徐玉芝

黑河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优化教学提高

徐玉芝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应当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从培养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着手,让农村小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意义,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逐步从低效走向高效。

[关键词]优化教学;学习兴趣;农村学生;提高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就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导入新颖,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只要有个好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明显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能够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课堂导入的形式很多,如故事导入。在教学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用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导入,从而很快地让学生认识了分数。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提问同学们谁吃的饼最多?这样就掀起了激烈争议的浪潮,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又如,表演导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上台表演,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再讲授新课,学生就听得很明白了。

二、重视直观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农村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较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拿出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在黑板上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由于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不难看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老师运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在观看中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既顺利的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联系日常生活,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农村学生,他们对生活中实际物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此物品的“直观形象水平”,他们更关注的是物品的外观和实际用处。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我提前搜集了一些各種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对“货币”在直观上有一个印象;其次,经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自己通过“数一数”“量一量”进行实际对比,开始区分各种纸币和硬币。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告诉学生“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让学生们把对实物的认识,上升到理解实物数学关系的高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一些生活上的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对于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还是可以应付的。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解决,这样远比我们详细的讲解来得有效。

例如,教学2-45 时,我举了一个生活实例:“爸爸给小光2元钱,让他去买练习本,每本需付0.8元,问小明买一个练习本应怎样给营业员付钱。”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很快得出,小光拿1元钱给营业员,然后营业员给小光找回0.2元,小光还剩1.2元。教师又问:“为什么不把2元钱都给营业员呢?”学生说:“买一本只要0.8元,付给营业员1元钱已足够,如果都给营业员,另外的1元钱营业员仍旧要还给小光的。”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接着教师出示例题2 - 45 ,要求学生用刚才买练习本付钱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学生很快地发现只要在2中拿出1来化成55 ,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由此,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乏味,而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四、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农村小学生动手能力强,课余时间喜欢自己亲手制作简易的玩具。因此,学习新课时,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又能勇于实践。动脑和动手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好的知识来源于动手。通过摸、画、比、说等一系列生动具体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瓷砖的边长,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瓷砖6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endprint

五、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时被愉快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盛夏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农村的学生对于蜻蜓、蝴蝶和树叶都不陌生。这样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六、利用好奇心理,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兴趣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激发。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 )+( )=17;( )=( )-5,我先通过看谁找的答案最多,让学生比一比谁更聪明。然后,找学生汇报结果,我对每种答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创造性解题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农村学生喜欢这门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价值,让数学教学逐步从低效走向高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跨越,让数学真正成为农村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刘樹枫.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2]姜小玲.激趣、设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 [J]. 吉林教育 ,2001,(02).

[3]王静静 .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J]. 学苑教育,2010,(01).

[4]翁贤英.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责任编辑 陈始雨)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优化教学提高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