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

2018-02-02刘新胜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责污染体系

李 华 刘新胜

(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2)

引言

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而且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的规模逐渐扩大,不能忽略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多数企业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发了很多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有必要对其污染治理模式进行选择,并构建一个治理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

1 企业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

1.1 现有治理模式在企业污染问题治理中的不足

就现阶段我国污染治理模式而言,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中运用的是集体所有制,能够把治理的所有权力给予企业集体的经济组织,将企业公共事物实现“私有化”,企业的集体所有权具有一定的虚置性;第二,水流和空气等方面的污染问题存在跨境转移的特点,根本不能利用“私有化”方式进行处理;第三,垃圾和企业污水等污染问题,不利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解决,运用的是把其进行“私有化”方式去处理,所以,非常需要建立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的相关设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投入。

1.2 企业污染治理模式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制度的设计问题上,并没有重视企业污染的治理问题。我国对于企业污染治理的问题进行立法设计。在污染问题治理时,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把立法资源和资金投入以及机构设置等之间倾向于企业,也就是在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上放在在环境序列的最后。第二,企业污染问题治理的投入非常缺乏。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资金的投入在政策性方面主要放在城市环境的处理和改善上,并没有运用在企业的发展中;第三,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主体非常缺乏。尽管我国在现阶段已经建立了一个把《环境保护法》作为核心的污染问题的法律体系,然而,企业领导者在这一建立上并没有真正发

挥职工参与的作用,这种政府不愿管和企业管理层不重视的局面,造成治理主体严重缺位,让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已经发展成为缺乏实体支撑的一个制度空壳。第四,企业在环境问责上不重视。尽管企业的相关部门能够对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重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对污染问题进行问责,有一些企业会问责。由于污染问题问责的管理人员都是“小人物”,加之,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口号与法律上,企业污染问题主要是化工污染,在监督上非常吃力,政府和社会以及媒体也很难对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因此,就企业污染问题来说,问责并没有被落实,而且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长了企业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发展,相关单位应该加强重视。

2 企业污染治理体系的构建

2.1 对经济体系进行构建

由于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造成或多或少地污染问题,所以在必须处理污染问题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经济的发展。鉴于此,要对和环保要求相符合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免息贷款等政策,此外,还要对污染治理好的企业一定的奖励。

2.2 对行政体系进行构建

就行政体系而言,其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构建。第一,要加大对于企业污染问题在治理过程中的财力和物力、人力的支持和投入,对具有统一性的企业环境综合性的执法机构进行构建,确保和行政决策有关的主体多元化和合理化与民主化以及科学化。第二,加强行政执法和企业两者间的沟通与协调,还要形成一个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关系;第三,要对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与限期进行处理,进而,保障行政执法效率与质量,实现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高效处理的目的。

2.3 对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还是存在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重要性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存在,非常有必要构建环保教育体系。可以出台一些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教育法,清楚用法律形式进行环保教育,还要利用多层级教育活动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

结语

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处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面对这种背景条件,需要重新探索和研究企业污染的治理方式,构建和完善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体系,促进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质量,确保企业周边环境可以得到改善,为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保障。

[1]周游.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杨志军.当代中国环境抗争背景下的政策变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问责污染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