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阅读教学的面纱

2018-02-01蔡水英��

考试周刊 2017年91期
关键词:品味写作阅读

蔡水英��

摘要:“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可以采取的有效手段有读、品、写等。

关键词:阅读;品味;写作

阅读教学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尽可能的把思考、判断、归纳、赏析等机会还给学生。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我们分析中招、高招试卷,发现阅读占的比重很大,都包含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那些语文成绩不高的,当你问及原因的时候,他们都说是阅读失分太多,不知道阅读从何下手。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讲究阅读教学的策略,掀起阅读教学的面纱,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读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其中包含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等多种方式。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老师心目中都应拥有读的一席之地。但现实课堂时间却大多被讲文、分析所挤占,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而且又雁过无痕。洪振涛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点缺乏学生亲身感悟的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有效地读。其中朗读是一种眼、口、耳并用的创造性的活动,诵读更有助于语料的积累和语感的习得,在面对极具文学味的佳作时,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准语句的起止停顿,读出语言的快慢缓急,读对语调的轻重抑扬,通过这样的诵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余映潮老师在讲授郦道元的《三峡》时,先让学生读准带“山”旁的字和带“氵”旁的字的读音和它们的意思;二是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三是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四是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接着读译文,然后背诵课文,通过这样的阅读,三峡四季的美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也就能够逐步显现出来。

宋代的哲学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进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遇到一些重点片段更要精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当下课的钟声响起时,文章的情节达到高潮,这高潮部分应该让学生精读,因为里面倾注了哈默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情感,以及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也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只有精读才能更深切地领悟。

遇到比较长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默读时学生凝心静气,能真正走进文本,而且速度是朗读的几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大量的信息。《邓稼先》一课有六个小标题,内容涉及面广,采取朗读的形式,时间过长,只能采用默读的方式,从而加快课堂的进程。

二、 品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的核心内容,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志之一。所谓的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语、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平时我们就要坚持不懈地开掘、探索、感悟,去发现典范作品语言艺术的宝藏,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鉴赏审美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品味,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孔乙己》中,他排出九文大錢,其中的“排”字,能不能改成“掏”字?孔乙己是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一生都没有中举,总是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他总是要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于和短衣帮为伍。他遇到机会,总是要显摆一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改之后孔乙己的这种心理就没有了。

《回忆鲁迅先生》的结尾这样写道:“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其中的休息就不能改为“去世了”。这里作者觉得鲁迅太累了,每天一直劳累到极限,直到工作做完,直到第二天天亮上床休息,天天如此,现在他就像他每天那样,工作完了也累到了极点,他去休息了,永远的休息了,如果换成去世了,这些意味和情感就都消失了。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辞极有分寸,“略输、稍逊”,并不是一概否定,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三、 写

我们要让写挤进课堂,学生在阅读课上也需要拿笔写一些,它是读的一种深化。读写结合,是很好的运用语言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经常结合课文,给学生较多的书面表达的机会,也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训练策略和手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写预习笔记、写批注、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仿写、续写、补写等。学习《长江》和《筏子》时,让学生先查阅写作背景,写预习笔记,进行课堂交流。因为两篇文章都写于1961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学生了解到这个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长江》的作者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筏子》里面的艄公,他身上的勇敢、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

《项链》和《皇帝的新装》两课的结尾,都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我们可以巧用这个留白让学生进行续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生动形象地写了百草园的景色,描写景物很有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麦琪的礼物》有明暗两条线索,我们可以让学生两条线索进行互换,对课文进行改写。

学习古诗词时,有很多经典名句,让学生写批注,进行赏析,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里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新重用,自己能有一番作为的情感。文章结尾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简介:蔡水英,河南省许昌市,河南省许昌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味写作阅读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