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字之源,品字之美
2018-02-01纪素芳
纪素芳
一年级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鲜好奇之感,同时又极易分散注意力,这对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倘若,我们能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科学识字,了解造字原理,就能做到识字有“法”,“法”中寻“变”,“变”里悟“美”,保证学生识字的新鲜感。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学生耳熟能详,本首古诗中有“觉”“知”“眠”“啼”等几个生字,我们追溯它们的造字之源,就能收获丰富美妙的识字教学魅力。
一、拆分重组赏“觉”美
生:不好看。太长了!
师:是的。我们老祖宗和大家有一样的认识。就把“学”字底下的“子”字去掉了,把“见”字往上一提,你们觉得现在这个“觉”字,怎么样?
生:很漂亮!
师:“觉”这个字,有两个读音———“jué”和“jiào”,这两句话,哪个小朋友会读?
(1)我觉得今天上课的老师很可爱。
(2)美美睡上一觉,今天上课我表现特别棒。
指名学生朗读。
像这样,通过一拆分,一组建,“觉”的字形美、字义美融为一体,更为巧妙的是“觉”的“一字多音”的朗读辨析。与当前正在进行的课堂相融合,学生们既欣赏了老师的可爱,又进行了自我鼓励,更拉近了师生的亲密感,充分挖掘了生字背后的思想情感美。可以说整个识字教学环节,学生兴趣盎然,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觉”字的美妙。
二、图文结合赏“知”美
生:我知道,春天来了,花儿就开了。
生:妈妈说,春天来了,小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小朋友举手如林)
汉字形象的结构是一种美的结合。以上“知”字的教学借用两张形象的图片组合,辅以教师形象生动的字义诠释,在学生了解“知”形和“知”义后,教师不满足于此,紧扣课文“春天”的话题,以“有关春天,看看哪位小朋友知道得最多?”的追问,既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又激起学生的竞赛心理,在多重刺激下,学生对“知”字的审美式识记必定印象深刻。
三、链接生活赏“眠”美
师:小朋友,“眠”字左边是“目”,表示和眼睛有关,“眠”是指闭上眼睛要睡觉了。“小青蛙回洞里睡觉啦,就叫冬眠。”瞧,春天来了,冬眠的小青蛙睡了长长的一觉,忍不住从洞里跳出來了,一蹦一跳,小朋友们觉得它们可爱吗!
链接生活,体验美丽,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有人说,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可爱的动物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青蛙冬眠”融知识和生活为一体,让学生生动体会了“眠”字背后的美妙意蕴,更妙的是教师的导语又融合了生字“觉”的一字多音的应用,一举多得,美哉!
四、想象补白赏“啼”美
师:小朋友,你们看,“啼”的左边是———
生:口。
生:和嘴巴有关。
师:右边部分谁认识?
生:我知道。看电视,古代“皇帝”的“帝”字。
师:对了。它表示“啼”的读音。那合起来“啼”的意思就是———
生:叫。
师:“鸟啼”就是———
生:鸟儿在叫。
师:春天来了,百鸟啼鸣。听,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它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呀?
生:嗨!农民伯伯,春天来了,赶紧播种啦!……
师:喜鹊唧唧喳喳,它们欢叫些什么呢?
生:春天真美,真像一幅画!
……
师:鸟中皇后百灵鸟来了,听,它的啼叫声怎样———
生:动听。
生:美妙。
生:清脆。
……
师:春天来了,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小鸟声音。用诗中的诗句来说———
生:处处闻啼鸟。
“啼鸟”是古诗《春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意象。“啼”与“帝”的对比后,理解“啼”义,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百鸟啼鸣”的场景,让学生与布谷鸟、喜鹊、百灵鸟对话,寓识字于语言表达之中,“处处闻啼鸟”的含义理解也在学生丰富美妙的表达中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