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音乐永远的夏天

2018-02-01邹向平

人民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吉隆坡音乐节东南亚

17十月仲秋之时,离赤道线不远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仍然夏意盎然,坐落在城郊茂密热带森林旁的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黑匣子剧场人气满满地举行了两年一届的“音桥(Sound Bridge)当代音乐节”(10月6日至7日)。2009年,两位曾经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钟启荣和余家和在游学欧洲多年之后,最后回到马来西亚的故土,定心下来承脉祖辈下南洋开拓新天地的基因,竖起了现代音乐的标识建构“首届吉隆坡当代音乐节”(KL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当年我有兴趣于这件事情,曾与作曲家同事前往助兴。

前景与背景

现代音乐在马来西亚的开展或许不是偶然所为。处于马六甲海峡通道的马来西亚有三千一百多万人口(大约与陕西省的人口相当),这个上天赋予的开放地域,历来处于东西文化和商品贸易的“十字路口”——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中心。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和广阔海域中有两万多个岛屿,总人口约有6.01亿,而马来西亚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明代郑和下西洋,从福建出发途经南洋,直达欧州和非州。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贫苦中国人“下南洋”谋生,数辈华侨人将中华文明与经济成果传播发扬光大。从终止。相隔六百年后(1405—2017)又籍“一带一路”的新策再起浪潮。“音乐桥”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桥,其主要建造者钟启荣显然是一位活力四射的人物。作为70后作曲家,他的业绩已经相当显著{1},但作曲并不能满足他的音乐梦想,他更热心于在东南亚地区现代音乐的推广和发展。于是他积蓄多年在欧洲跟随世界大师研修现代音乐和传统西方音乐之精华,发扬华夏祖先生存奋斗的精神,在开放竞争的海洋环境中寻到一条光亮的音乐之桥。

“音桥”艺术总监钟启荣博士介绍说:“2009年,吉隆坡当代音乐节是以德国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e)赞助的东南亚青年作曲家工作坊和比赛为起点,2011年,以同样方式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又举行一次。音乐会也在印度尼西亚另外两个重要文化城市日惹和雅加达巡演。2013,在泰国曼谷的Mahidol也用同样的“东南亚青年作曲家工作坊和比赛模式举行。在2016年,歌德学院的这一模式在菲律宾马尼拉以较小的规模举行。而在马来西亚举办音桥,则是从2013年开始的”。

2017年的“音乐桥”音乐节已是第三次在吉隆坡举办。这个建构在以马来西亚当代作曲家协会(SMCC)和C工作室(Studio C)基础上的双年现代音乐节,实际“操刀二人档”是钟启荣和余家和。他们联合当地致力于推广现代音乐的同仁们,多次举办公益性的现代音乐美育活动,得到社会的赞助。其支持机构有音乐学校、音乐团体,也有个人和皇室成员。据了解,吉隆坡的主体艺术机构如国家交响乐团等并不认为现代音乐是主流,以至于钟启荣玩笑的称自己搞的是“地下组织”。于是乎,我们这批热心加入去捧场的人就被他称之为“音桥丐帮中国分堂”!

“十字路口”的双重格局

马六甲海峡通道作为东西方共认的文化与贸易“十字路口”各有其着不同的力度与方式。从现代音乐文化方面来看,西方国家以德国为首在东南亚持续投入了较强的支持力度,譬如德国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近年来一直实施着对现代音乐人才的支持计划,成为西方文化引进与输出双赢的代表性机构之一。

据钟启荣介绍,从2009吉隆坡当代音乐节起,东南亚青年作曲家工作坊和比赛就由柏林Ensemble Mosaik为主要的乐团参和指导;2010 歌德学院全费资助九位年轻作曲家,也特邀另一位印度尼西亚年轻作曲家一同到达姆斯塔特(Darmstadt)夏天作曲营上课和观摩。在2011年以吉隆坡当代音乐节模式易名为“Young Composers in SEA Competition and Festival 2011”东南亚年轻作曲家比赛和音乐节在印度尼西亚万隆教育大学校举行,由柏林Ensemble Mosaik、万隆的印度尼西亚加美兰Kyai Fatahillah乐团和指挥Robert HP Platz演奏了10位入选年轻作曲家的作品。

2013年东南亚作曲家比赛和音乐节在泰国Mahidol大学,由柏林Ensemble Mosaik演奏, 指挥Enno.Pope和作曲家们自选的亚洲传统独奏乐器和演奏家,演奏了新的协奏曲作品,入选的作曲家分别来自马、新、印、泰、越。

歌德学院于2013—2017在韩国和TIMF音乐节另主办了由他们受邀评委推荐的4名亚洲年轻作曲家的比赛,名为“Asian Young Composers Showcase”。

从2009至今,许多参与2009吉隆坡当代音乐节和其他东南亚作曲比赛和音乐节的年轻作曲家已经是作曲博士毕业和在读,这是从前在东南亚未有过这么多的作曲博士专业的盛世!

笔者获知,对于受邀出席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的音乐家、艺术家无论学生或老师,只要曾经是在德国学习过的,其路途和相关费用都可以申请到德国政府提供的帮助,并负担赴东南亚各国进行演出的现代乐团的全部费用。在这种强文化措施的扶持下,东南亚的现代作曲活动正在节节攀高。而中国与东南亚的华侨虽同宗同源,但支持音乐家艺术家在东南亚国家从事音乐文化的交流还缺乏机构性的支持,在培养双向交流的年轻后代以延续中华的发展与吸学习海外文化方面也还有待于提高力度和加强措施。发起“音桥”活动的华裔作曲家钟启荣等人正是在这种时机下,不只是满足于吸取大陆源头的深厚滋养埋头个人作品,且每年都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四方活動和进行创意开发,其桥梁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桥内桥外各有戏

“音乐桥”之所以称为桥,其旨还在于不把音乐节封闭在学院之内,也不搞成单纯的现代作品介绍会和观赏会,而是以演奏家、作曲家、视觉艺术家、舞蹈家(编舞)和合唱组织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学术讲座,工作坊和比赛点评会等多种方式呈现,这对青年学子和普通听众无疑是一个福音。2013—2017三届“音乐桥”都贯穿了这一思维,形成对“音乐节”模式化的突破。endprint

回顾往届音乐节的模式,大体有以下特点:

1.小型化和持续主题。每次音乐节大约二至三天,音乐节连续使用类似主题,例如2009音乐节主题:“城市景观”;2013音乐节主题:“马来西亚的声音”;2017音乐节的主题:“与城市接轨”和“马来西亚的声音”。虽然主题连续但节目内容翻新。2013音乐节,有两场音乐会、两次开放排练和一次作曲家研讨会,作品注重电子音乐、视觉艺术的结合。2015音乐节,除东南亚的音乐家之外,还邀请括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68位艺术家和18个艺术机构参与。中国作曲家温德青的长笛独奏《牧童之笛》、叶国辉的五重奏《徒歌》、钟启荣以五行为题的系列作品《源》在音乐节上亮相。2017 “音桥”扩展为七项活动,仍然包括了六十多位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的音乐家、宫廷和现代的舞蹈家、多媒体艺术家的参与,思路开阔,不断将现代音乐的定义更新。音乐节的论坛以《当代音乐创作的跨媒体趋势之三》为主题,邀请7位演讲嘉宾一同探讨如何推广当代音乐与跨媒体之间的互动和创作,其中包括中野浩二(日本)、Otto Sidharta (印度尼西亚)、Jean-David Caillou?觕t (法国)、邹向平(中国)、余家和(马来西亚)、黄志雄(马来西亚)及吴圣雄(马来西亚)。

2.以高水品的演出乐团推出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按钟启荣的话:“本地作曲家难得有个平台可以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听见。即使学校有教导音乐艺术,却又都以技术指导为主,较少有跨域或跨界合作的机会”,“桥”在衔接教学和跨界、作品与社会听众见面和互动两方面都名副其实。德国著名现代乐团“马赛克现代音乐乐团”(Ensemble Mosaik)和“香港创乐团”(Hong Kong New Music Ensemble)的演出便为观众聆听优质的现代音乐提供了保障。

3,探索东南亚特色乐器与西方乐器结合的多种可能性。民族特色乐器与西方乐器的组合不是一句空话,作曲家需要了解传统乐器的实际演奏,譬如:南洋特色乐器越南独弦琴(Dan Bau)、泰国二弦琴(Saw U)以及古筝等其记谱及演奏方式与西方乐器大相径庭。实际创作中西方乐器的音量往往大于特色传统乐器,这不是仅仅依靠麦克风来扩音传统乐器的音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些传统演奏者在参与西方合奏的时候不会五线谱,是不是可以用传统乐器的符号来代替五线谱?这是青年作曲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际排练中提出的富于挑战性的话题。2015第二届“音桥”上,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曲者就尝试通过一支中(低长笛)、中提琴与中阮;钢琴与打击乐、钢琴、投影现场电子和三个舞台外的音乐家;长笛、小提琴、打击乐和投影;印度舞蹈大师与中阮、长笛和四重奏;为木管和拨奏乐器、打击乐、磁带现场电子乐和现场视频等多种结合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探索。

现代音乐将不会只是小众

经常亮相“音桥”的音乐家有从中国学成回国的马来西亚中阮演奏家王美颐、男中音歌唱家麦志豪、钢琴家王正惠博士及张美玲;外籍长笛家木埜下大佑(Daiske Kino-Shita),打击乐家马克·莱菲斯(Max Riefer)、中泽沙央里(Saori Nakazawa)、中提琴家凌艺廉(William Lane)、美国的天狼星弦乐四奏奏和马来西亚海外归国的年轻中西乐演奏家们。作曲家除了马来西亚当代作曲家协会的成员外,还包括德国的迪特尔·马克(Dieter Mack)、印度尼西亚的米歇尔·阿斯马拉(Michael Asmara)、菲律宾的乔那·拜斯(Jonas Baes)、泰国的及莱杰·斯大本胡(Jiradej Setabundhu)、新加坡的何志光博士等等。“音桥”的常客还包括行为艺术家张吉安、“手集团”打击乐团总监吴圣雄、书法家彭庆勤、印度舞大师拿督·兰利·易卜拉欣(Dato Ramli Ibrahim)、爪哇面具舞大师阿恭·古那弯(Agung Gunawan)等人。今年,旅德钢琴家谢亚鸥、谢亚双子, 台湾的笙演奏家沈翎玄,美国的打击乐家开乐阿昆秋(Kyle Acuncius)和日本的打击乐家神谷纮実(Hiromi Kamiya)的加盟更为“音桥”增加了不少看点。就“音桥”获得社会机构、团体和个人的捐助的情况,也从某种角度证明了“音桥”的社会热效应。每届的总赞助(现金和其他赞助形式)约12万5千至13万元(人民币)左右。

以前有人称,搞现代音乐的人在各地都是小众,但世界各地加起来就是大众。其实这话有一点自持清高的味道,并未认识到现代音乐普及的必要性。“音桥”多年坚守的恰恰是当代音乐无处不可为,且它是当代人的文明高点和身份认证。综观2009以来“音桥”平台的扩展和壮大,已经不止于小众,而是来自东南亚以及来自亚洲、欧洲、澳洲和美国的杰出音乐家、艺术家们带领着一大批热衷创新艺术的年轻人的共同参与,并形成了日益令人瞩目的现代音乐气象。

{1} 钟启荣是马来西亚顶尖的作曲家,获奖无数,得奖记录包括: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艺术研究院Marcel Hastir大奖(1999年、2003年)、第四届波兰安德烈?帕努夫尼克青年作曲家奖(2002年)、第二届首尔国际作曲塞大奖(2003年)、2003年德国马克斯雷格国际作曲家比赛(2004年)、马来西亚国油爱乐交响乐团国际作曲大奖(2004年)、汉城尹伊桑国际作曲家比BMW大奖(2007年)、波兰华沙卢托拉斯基奖第二名(2006年)、Giga-Hertz-Award 2009特别奖(德国尔斯鲁厄ZK电子音乐声学中心)。他也获得多个团体和机构邀请成为驻院作曲家,包括Akademie der Kunste(德国)、Herrenhaus Edenkoben(德国)、亚洲文化协会(美国)、Henri Pousseur中心(比利时)、SWR Experimental Studio(德国弗莱堡) Civitella Ranieri Foundation Fellowship (美国 /意大利),韩国传统国乐中心,瑞士Ignm-vs-Forum Wallis和香港春天工作坊演艺中心。他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库塞维兹基音乐基金会奖学金的马来西亚人,同时也获得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文化成就奖)。 在2014年,英國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Huddersfield University)基于他对东南亚当代乐坛的贡献而颁发全额奖学金和在2016授予哲学博士学位。钟启荣博士是C工作室的艺术创意总监和马来西亚当代作曲家协会的副主席(2011—2016)和主席 (2017—2019)。也担任2009年吉隆坡当代音乐节和马来西亚当代作曲家协会当代音乐节“音桥”2013, 2015和2017 的艺术总监。2016—2017上海音乐特聘作曲教授。

邹向平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隆坡音乐节东南亚
吉隆坡独立广场
马来西亚·吉隆坡
马来西亚·吉隆坡
音乐节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2013年12月吉隆坡天然橡胶交易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