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谍战剧因何风光不再?

2018-02-01王一博

看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谍战剧陈晓谍战

王一博

从早年的《暗算》《潜伏》掀起的谍战高潮,到近两年《伪装者》《麻雀》引领的谍战“偶像化”,谍战剧一直是国产剧重要的类型之一,又不断发展变化。

但到了2017年,諜战剧似乎陷入了低潮期,全年没有出现一部有影响力的爆款作品。谍战迷们本把希望寄托在年底的《红蔷薇》和《风筝》上,但同档期播出的两部作品,却没有形成预期的热闹“对打”局面。

“大女主”谍战剧

《红蔷薇》的故事围绕着女谍报人员夏雨竹的成长展开。这位生逢乱世的千金小姐,在不断遭遇人生变故后投身革命,成长为一位谍报工作者。爱情、友情、亲情上的爱恨纠葛,每一次动荡,都改变着她的命运。“我没有演过这么丰满的人物,她是从18岁到40多岁。人物的转变和蜕变的(故事)线,真的是很丰富。”夏雨竹的饰演者杨子珊用“很酷”来形容这位女间谍。

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是一部典型的大女主戏。导演金晔曾参与郑晓龙作品《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的拍摄,而正是这几部戏开启了近几年的“大女主风潮”。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面,这些普通的女人们,她们真的很普通,不像我们看到的007邦女郎那么潇洒。”金晔希望能通过这部电视剧,让人们认识那些无名的女英雄。

这在以往的谍战剧中并不多见。事实上谍战剧从来不是女性的主场。枪战、摩斯密码、智力较量,背后暗合了男性观众的革命想象。一旦自带英雄光环的大男主出现,女性角色即刻被边缘化。

智力较量、正邪博弈、双面间谍,谍战戏也比一般的偶像剧更加考验演技的层次性和深度。细微的情绪变化不能给得太多——如果观众都感受到了,“敌人”怎么能不怀疑?但又不能给得太少——又无法让观众体会到谍战剧的妙处所在。正因此,此前《暗算》《潜伏》等谍战剧都是由演技细腻的中年演员出演。反过来,这些作品也成为柳云龙、孙红雷的代表作。

曾经的谍战热潮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把柳云龙奉为“谍战之父”。2005年,柳云龙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暗算》播出。和他搭戏的是大学毕业才四年的新人陈数,以及刚凭“傻根”为观众熟知的王宝强。这部剧中出现了不少关于摩斯密码、窃听等谍战技术的情节。尽管放到今天来看,《暗算》对这些技术的展现还颇为浅显,但在当年,却让很多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暗算》改编自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随着电视剧的走红,这位曾有过真实军事情报学习经历的作家,一时间被更多人所知。2009年,麦家另一部作品《风声》改编的同名谍战题材电影上映。李冰冰、周迅、黄晓明、张涵予等全明星阵容,让这部电影在当年拿下2.7亿元票房。

谍战戏曾风行多年,比如《夜幕下的哈尔滨》《最后的较量》《敌营十八年》《红色电波》《风云1949》《绝密1950》等。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1732个被调查者中,有70%的观众表示,半年内至少看过两部谍战剧,23%的观众超过三 部。

在这股谍战剧热潮中,《潜伏》是不得不提的一部。2009年,《潜伏》在北京、东方、黑龙江、重庆四大卫视上星播出。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潜伏》当时在北京卫视的平均收视率高达9.1%,大结局收视率甚至超过了 14%。

《潜伏》直接将谍战剧推向了高潮。

这股谍战热一直烧到了2010年。但问题也随之而出。盛名之下,《潜伏》《暗算》不断被模仿,很多电视剧不过是为了蹭“谍战热”。谍战题材不断被消费,跟风现象严重,观众恨不得赶紧换换口味。再加之《蜗居》《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现实题材剧迎风而上,不过两年,谍战热便遇冷了。

五年后,《伪装者》的出现将谍战剧“改头换面”了一番。片方启用了胡歌、靳东、王凯等一批偶像演员。在人物造型上,同样呈现出精致、年轻化的特点。《伪装者》播出后,收视率时常破2,稳坐同时段排名首位。这次,谍战剧换上年轻面貌,卷土重来。

谍战剧和现代剧的撞衫

在《伪装者》之后,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主演的《麻雀》,赵丽颖、陆毅主演的《胭脂》,陈学冬主演的《解密》相继而出。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向《伪装者》靠拢,都呈现出偶像化、青春化的倾向。演员上,片方都选择了年轻偶像派演员,甚至是当红的流量小生,背后坐拥一大批粉丝,这保证了作品的收视率和话题性。造型上,这些剧集都向时装化靠拢,帅气军装、皮衣或者优雅旗袍、民国洋装,把演员们衬托得更加青春靓丽。

但是,这股热潮还不能和几年前《潜伏》所引领的谍战热相提并论。自它们出现起,就一直伴随着质疑。最大的质疑是对这些年轻演员演技的批评。尽管“流量生花”们给谍战剧带来极高的关注度,却无法带来撑起作品的演技。

《解密》中,陈学冬塑造的痴迷数学的破译天才,只让人看到“呆萌”,却没有英雄气概;周冬雨在《麻雀》中饰演的徐碧城,遭网友吐槽究竟是人物太“傻白甜”还是演员演技差。李易峰更是被曝拍摄《麻雀》时频繁使用替身演员……影评人李星文曾说过:“偶像加谍战有很多,以《麻雀》和《解密》为代表。虽然最终收视率还不错,但口碑普遍不好,尤其是在网络自媒体中,口碑非常差。集中表现在对小鲜肉不会演戏导致谍战的力量感、烧脑感、人物命运的无助感都出不来的讨论上。”

除此之外,与史实不符的部分也遭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质疑。“《麻雀》中周冬雨穿了一身近年来才流行的拼接式风衣;《胭脂》中赵丽颖一身牛仔衬衣搭配束腰包裙,手上拿着流苏小包执行任务。这二位的着装放到偶像剧中完全没有违和感。”吉林电视台编辑宋春雪曾撰文细数谍战剧在造型上的不合理。

还有网友把《解密》中身穿黑色紧身训练服的陈学冬,和《余罪》的张一山放在一起,调侃这是谍战剧和现代剧的跨时空撞衫。服装史研究者洛梅笙则在微博中写道:“虽然拍了那么多解放前的谍战戏,我几乎没见过有人真正做对过这个时段的造型的。”

值得玩味的是创作者的态度。文章和马伊琍在《剃刀边缘》中的奇葩发型,曾引发争议。对此,马伊琍却辩称:“我敢说没有任何一个年代的戏跟我们的造型有雷同。”主创们对时尚、个性造型的“丧失理智”的追求,让明明属于历史剧范畴的谍战戏,空剩谍战之壳,变成一场模糊时代背景的造型杂 耍。

成也偶像,败也偶像

导演金晔和艺术总监郑晓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红蔷薇》要“去偶像化、弃想象化”。

剧本最初是由电视剧《红高粱》《青岛往事》的编剧赵冬苓执笔。两位青年编剧周萌、王莹菲随后加入进来,为剧本添加了更多戏剧性的桥段。在打磨剧本的两年中,金晔和周萌、王莹菲一起,一头扎进史料里。等电视剧开拍时,剧本已经改到第十稿,夏雨竹的原型也扩充到三位历史人物。

为了还原真實,剧组在美术、道具、服装各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考据。小到档案袋的颜色,大到男演员的西裤式样全部贴合历史,“像陈晓穿的那个西裤是大腿裤。我们现在看到可能有一些作品里面,就是为了身材好,都是修身裤。但是二三十年代民国的男子穿的都是宽腿裤,宽宽大大的。”金晔说。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红蔷薇》和此前火热的《麻雀》《胭脂》《解密》等剧的不同。后者,大多依靠流量明星、时尚穿搭和浪漫主义谍战情节,迎合大批年轻观众的口味,却让谍战剧面临胡编乱造、不符史实的指控。

然而,观众的反应让《红蔷薇》主创们的“宣告”显得自作多情。观众似乎还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偶像演员身上。

12月28日,《红蔷薇》播出到第24集,陈晓饰演的肖君浩终于再次登场。此前,这位男一号只短暂出现过四集,便以“回日本”为由,暂时消失了,有粉丝宣称停止追剧,表示要“等陈晓回来”。随着肖君浩归来,《红蔷薇》的收视率迅速从此前的0.6%左右升至0.9%。社交网络上的话题也从“陈晓何时回归”变成“陈晓终于回归”。

肖君浩成功抢走了原本属于女一号夏雨竹的风头。从这个角度来说,《红蔷薇》在“大女主”化的尝试上不太成功。而陈晓对于《红蔷薇》的意义,几乎等同于《伪装者》中的胡歌以及《麻雀》中的李易峰、张若昀。这暗示“去偶像化”的《红蔷薇》,最终还是被年轻观众们贴上“偶像化”的标签。

近期,还有另一部谍战剧《风筝》和《红蔷薇》对打。导演和主演是那位被誉为“谍战之父”的柳云龙。没有流量明星,仍然是熟悉“老味道”,柳云龙的回归让一批老谍战剧粉“热泪盈眶”。

《风筝》早在2013年就已拍摄完成。原定2014年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播出,却遭遇临时撤档。这一等便是三年。但《风筝》的成绩显然无法和十二年前的《暗算》相提并论。播出初期,收视率仅维持在0.7%左右,在社交网络上也并未掀起太大的水花。

另外一边,靠《潜伏》大火的孙红雷也玩起搞笑人设频上综艺,这个曾经霸占荧屏的本土题材,似乎深陷尴尬之境。

猜你喜欢

谍战剧陈晓谍战
谍战剧中的“双重文本”与“角色-观众”间的隐性置换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AI谍变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编读往来
《那年花开月正圆》东方开播 孙俪:和陈晓一言不合就开打
谍战剧偶像化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