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2-0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初潮肌瘤年龄

王 辉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是以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撑物的增生子宫平滑肌细胞堆积形成的,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群体中。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以及局部的生长因子间的复杂联系有关,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1]。现如今,在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可快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术后容易再次发生子宫肌瘤症状,给患者带来心理、经济上的负担。本文对150例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试图从中探讨出影响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50例进行了腹腔镜下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年龄分布于24~50岁,平均(36.41±2.52)岁。术前妊娠1~5次,平均(3.2±1.3)次。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并得到术后病理确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患有子宫恶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代谢障碍患者。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询问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与手术年龄,监督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患者的BMI数值。详细记录患者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以及分布情况。随访期限为1年。在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子宫肌瘤,并分析引起患者复发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术后半年后进行超声检查,若提示出现子宫肌瘤状况则判定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利用%进行计数表示,利用卡方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若对应P<0.05则表明术前、术后的观测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2 结 果

在150例患者中,37例(24.67%)患者于术后半年后出现子宫肌瘤复发。将37例复发患者命名为复发组,其余113患者作为未复发组。复发组的初潮年龄、手术年龄、BMI分别为13.5±3.4岁、33.4±2.8岁、25.7±5.6,肌瘤单发10例,多发27例,17肌瘤直径<5cm,20例>5 cm,肌瘤发生与粘膜下、肌壁、浆膜下的比例为7:14:16;未复发组的月经初潮年龄、手术年龄、BMI分别为14.2±3.2岁、36.4±2.1岁、23.4±3.1,肌瘤单发26例,多发11例,28肌瘤直径<5 cm,9例>5 cm,肌瘤发生与粘膜下、肌壁、浆膜下的比例为13:12:12。其中两组患者手术年龄,肌瘤数量、大小之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01,t=8.843,10.593,7.994。

3 讨 论

作为妇科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无症状表现,常常是在其他的盆腔、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20%~2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及下腹坠涨等临床症状[2]。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不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影响家庭和谐。因此,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相关研究的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取代了子宫切除术。但在子宫肌瘤剔除后,子宫肌瘤复发的概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创伤。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可能导致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间的护理干预改革提供方向。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患者进行手术时的年龄、BMI、肌瘤数量、大小等因素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有显著关系,且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的发病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年纪较轻的患者的激素水平较高,因此更易复发;而肌瘤数量多,体积大的患者在剔除时容易造成遗漏,完全剔除的难度较大。

因此,若患者手术时的年龄较小,肌瘤数量多、体积大,则在术后发生子宫肌瘤复发的概率较大。

猜你喜欢

初潮肌瘤年龄
变小的年龄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陕西省青春期少女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及其与体质指数的关系研究
女孩月经初潮后身高增长(预测)与骨龄相关探讨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十五岁少女还没来月经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