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价值探析
2018-02-01黑珊宁梁静静
黑珊宁,梁静静,王 静
(青岛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
在医院的所有部门中,ICU即重症监护病房较为重要,要保障该病房内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则需要借助于机械通气来进行维持[1],而在该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无法进行交流,只能通过手势、眼神或者脸上的表情向医护人员传达信息,且该治疗操作较为繁琐,容易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产生影响[2]。因此需要采取有效促使予以护理,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恢复进度。本文基于此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5±2.7)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8±1.3)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手段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保障机械通气设备正常运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向患者详细介绍ICU的环境。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将ICU内部需要使用到的设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操作过程、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对该治疗有基本的了解,消除其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心理。②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因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无法进行交流,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从而影响到治疗进度,此时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耐心开导,保障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患者在进入ICU病房后,容易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患者的情绪,尽力解决患者存在的疑难问题,提高患者对病情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提升其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消极心理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插管次数)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出现消极心理的情况为:观察组2例烦躁,1例抑郁;对照组4例烦躁,3例抑郁,3例恐惧。观察组消极心理发生率为7.3%(3/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插管次数情况为:观察组分别为(10.2±1.3)d、(1.5±0.2)次;对照组分别为(22.2±2.3)d、(4.5±0.2)次。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插管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的疾病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较为危急的重症疾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ICU病房患者常需要借助于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患者在如此陌生且封闭的ICU病房环境中,极易产生将患者紧张以及恐惧心理,从而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不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治疗以及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中,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消极心理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插管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价值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恢复进度,此方法具有临床护理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