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科学”流言榜

2018-02-01蝌蚪五线谱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8年1期
关键词:引力波流言酱油

文/蝌蚪五线谱 编辑/丙丁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1.被困在电梯里会窒息而死吗?

流言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句话——“如果是被困电梯内,首先要先冷静,因为电梯的有限空间里,氧气的量也是有限的,机体在平静时耗氧量少,所以尽量保持镇静,可以使被困者在短时间内不会因缺氧而窒息。电梯下坠时,要快速把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

真相

事实上电梯轿厢不是封闭空间,不会有窒息危险。

此外,如果电梯在运行而且楼层按钮有用的话,说明电梯根本就没坏。如果电梯故障,这时候把每一个楼层按一遍没有太多作用,一些电梯会就近平层并开门,而大多数的电梯都会自动回到基站复位的,这时候一般是按不了按键楼层的。

2.沐浴液内含防腐剂,使用10年或诱发乳腺癌?

流言

近日,网传一篇名为《请使用块状肥皂沐浴,十年后你就明白了》的文章称,沐浴液含防腐剂且会诱发乳腺癌。文章还提到,医界在乳腺癌切片中,发现了一种叫做Paraben的成分,一种藏在沐浴液中的防腐剂。文章甚至断言,“Paraben不会造成病变,但是一旦超过十年就可能诱发乳腺癌”。

真相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主治医生傅少梅表示,Paraben会导致乳腺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一方面,目前国内外没有大型的临床试验能够证明这种防腐剂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另一方面,这种防腐剂在人体表面停留的时间较短,人体吸收的成分也微乎其微。所以说,这种防腐剂能导致乳腺癌的说法是危言耸听。目前,乳腺癌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有多重因素诱发或者导致乳腺癌。

根据专家的说法,癌症的病因至今没有明确。但是网上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致癌产品”,涉及各种食品及日用品,消费者们需谨防被此类谣言欺骗。上述谣言中提到“十年后诱发”“千万不要碰触”,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的极端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必信以为真。

3.吃水果能替代蔬菜?

流言

蔬菜和水果可以说是除主食外摄入量最多的食物。有些挑食的人会觉得蔬菜口感粗糙、难以下咽,而水果香味浓郁、酸甜可口。有人不爱吃蔬菜,觉得蔬菜和水果差不多,多吃点水果可以替代蔬菜。

真相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大多数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要优于水果,所以水果可以补充蔬菜摄入的不足,但不能代替蔬菜。

同样,水果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含量比蔬菜丰富。水果中的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是蔬菜所无可比拟的,而这些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大多数水果是可以直接吃的,一般情况不需要加热,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因此,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

4.吃虾皮补钙可不可取?

流言

虾皮,素有“钙的仓库”之称,很多老年人把虾皮当做补钙佳品。

真相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虾皮中钙含量高达991毫克/100克,但虾皮中也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大量的盐分,其钠含量是牛奶钠含量的136倍。如果吃太多虾皮,钙可能能够补上来,但是对于血脂和血压却是极其不利的。不论是有血脂和血压问题的人群,还是所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都不适合把虾皮作为补钙的来源,它还是应该用作于做菜时的配料。

5.摇头真的可以治脑瘫吗?

流言

近日,一个“婴儿被医生剧烈摇晃脑袋”的视频被广泛转发并引起网友热议。在事发医院的官网上,有该医生所在的“康复理疗科对脑瘫患儿的治愈率在80%以上”的说法。“摇头疗法”曾被传有着“治脑瘫”的神奇功效。

真相

新闻中提到的按摩疗法,2014年中国康复学会在卫生部的资助下,进行了循证研究。通过分析比对过往的脑瘫研究和病理,对脑瘫治疗进行指导。其中确实提到,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患儿的运动及神经功能发育、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等,但是证据很少,而且是等级最低的IV级。目前的学界共识是,脑瘫没有根治的方案。既然没有根治的方案,那么,“治愈率达到80%”就无从说起了。

6.升高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流言

因为天气原因,每年一到冬季,网上就会出现很多“教你如何增强免疫力”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五花八门、来源不一,内容却是大同小异,例如:人的免疫力和体温有关,体温升高1℃,免疫力就会增强不少;现代人因为吃了太多冷饮、吹了太多空调,体温往往偏低,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真相

体温升高确实会影响免疫力,但这个影响,好坏皆有。

细菌代谢产生的毒素、病毒释放的血细胞凝集素等,都有致热作用。如果致热物质过多、体温调节跟不上,人体的体温就会异常升高,也就是常说的发热。

发热以后,一方面,可以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甚至通过高温,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比如人体的白细胞,在38℃~40℃时,活性最大。另一方面,免疫细胞不是只有白细胞一种,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就会因为体温上升而出现活性下降。

总体而言,体温升高会加速物质代谢;干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水分丢失、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等症状;还会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7.水果月饼其实都是冬瓜馅?

流言

水果月饼一直颇受欢迎,但也有一种说法一直在流传:“包括凤梨味在内,所有水果月饼全是冬瓜做的!”

真相

“在食品加工,特别是月饼制作中,冬瓜一直都是主力军,这在很多年前就是了。比如传统的什锦月饼,冬瓜就是重要的馅料之一。”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成涛说,其实冬瓜做月饼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冬瓜纤维含量很高,达到0.7%左右,且本身纤维较粗,非常适合做基料。水果如草莓、哈密瓜等,本身纤维较少,单纯用他们做馅料很难成型。并且常见水果水分较多,也难以长期保存,加入冬瓜蓉可以延长保质期。

王成涛教授认为,冬瓜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也没有脂肪,因此食用对人体没有危害,并且月饼本身也是传统节日食品,一般人不会吃太多,所以不必担心健康安全问题。

8.麦当劳用鸡将彻底告别抗生素?

流言

麦当劳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公告,将于2018年起停用抗生素鸡。这意味着2018年以后,麦当劳用鸡将彻底告别抗生素。

真相

2017年8月23日,麦当劳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将于2018年起要求全球的肉鸡供应商开始逐步停止使用人类抗生素——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药物中“最高优先级的抗菌药物”(HPCIA)。

H P C I A是“最高优先级重要抗菌药”(Highest Priority Critica11y Important Antimicrobia1s)的缩写,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系列抗菌药的统称,包括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第三代及以上)、大环内酯和酮内酯类以及糖肽类和多粘菌素。这些药物人类与动物都会使用,但使用后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增加,所以使用条件限制严格。

抗生素分类极其复杂,HPCIA仅是以优先级为标准的一批药物。比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HPCIA,但HPCIA中分为人用和兽类专用两种。像泰乐菌素就属于兽类专用药,而我们常听到的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同为大环内酯类的人用抗生素。如果针对特定疾病,动物也可用人用抗生素,但在人身上严禁使用兽类专用药。麦当劳这次发布的新闻,很容易被曲解成完全停止使用抗生素,其实麦当劳表达的是到2027年,吃到的鸡肉是不含HPCIA人用抗生素喂养的鸡,而未对正常兽类专用药物做出明确说明。

9.运动饮料真有那么神奇吗?

流言

运动饮料是运动的必备单品,它不仅能高效补充水分,同时还能更好地促进电解质恢复平衡、补充能量、防止低钠血症及水中毒,让运动员表现更出色。对于非运动员,运动饮料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运动饮料能让你更健康。

真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饮料不仅不是健康的日常饮品,相反它还会带来一部分健康问题。比如说,一些日常运动,运动强度适中,时间短并没有大量出汗,没有造成电解质的流失,喝运动饮料反而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电解质而增加身体的负担,特别是肾的负担。而且,过多地摄入运动饮料会产生牙釉质的去矿化作用,增加龋齿的风险,喝多了小心“烂牙齿”。

10.热柠檬水可以治疗癌症?

流言

热的柠檬水(水温低于60摄氏度)救你一辈子! 冻柠檬水只有维他命C,加热后的柠檬水会变成“碱性水”。每天饮用,对谁都有好处。柠檬被证明能够补救所有类型的癌症,杀伤癌细胞的效果比化疗强一万倍。

真相

首先,柠檬水是酸的,这是因为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柠檬中的有机酸,不可能在单纯加热的情况下,变成碱性,使得原本呈酸性的水变成碱性水。

其次,“碱性水更有益于健康”这种说法通常建立在“人与人的体质不同,有的是酸性体质,有的是碱性体质,碱性体质比酸性体质好”的基础上。但实际情况是,根本不存在什么“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所以人体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人体pH值保持稳定,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最后,至于网络上盛传的“柠檬水治癌效果比化疗强一万倍”,其实早就被证实是一个谣言:目前根本没有比较化疗和柠檬的抗癌效果的研究。

11.“防引力波辐射服”,真的有用?

流言

自引力波被发现以来,网上许多商户迅速推出了“全球首发!由高科技纤维制成的防引力波辐射吊带背心,专为孕妇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银纤维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辐射服”。

真相

对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谈到,在引力波被发现的报道广泛传播之后,网上出现了众多的引力波产品,大部分都是用于防引力波辐射的。因为大家只要看到“辐射”这两个字就会“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经到达地球了,当然要想办法防引力波辐射!而专门为孕妇做的防引力波辐射服似乎最畅销。

其实,如果孕妇能够感受到引力波的伤害,也就不需要上千个科学家花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花了美国科学基金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经费做引力波的探测了,只需要让孕妇告诉我们被引力波击中是什么感觉就行了。

引力波无法被屏蔽,因为引力波能够穿透宇宙、穿透地球。当然引力波也不需要防,因为引力波对我们的影响远远没有我们自己呼吸对自己的影响大,好的影响、坏的影响都算上。

12.关节炎是直接冻出来的?

流言

长期或严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及免疫防御能力,使软骨面溃烂、破损而发生炎症,患上关节炎。

真相

大多数骨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一些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直接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祸首。

几乎所有的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员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而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即蝙蝠和树獭。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其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

目前,已知的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

受凉后腿痛确实是骨关节炎的表现之一,但寒冷并非是导致骨关节炎的直接原因。虽然不会因为受冻直接患上骨关节炎,但关节受冻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和滑液分泌减少,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这就增加了关节的负担和受伤的可能性。如果已患有骨关节炎还会加重相关症状,因此寒冷天气下重视保暖关节并没有错。

13.自家榨油比购买的食用油更安全?

流言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食品安全,于是很多人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馒头、面包、饺子等自己在家“DIY”,就连油也要在家自己榨,网上大火的家用榨油机,一天能销售好几百台。

真相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蒋彤表示,自己榨油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杂质脱不掉,油比较浑浊,这种浑浊会影响油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植物油中本身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比较多,容易氧化变质。有了这些杂质后会变得更无法妥善保存,而且放得时间越长,越容易氧化,食用也就越危险。”

其次,不管是花生、大豆还是菜籽,都有被黄曲霉素侵染的可能。蒋彤表示,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曲霉素超标,“而自己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黄曲霉素的致癌性是很高的。因此,自己在家榨油并不比买超市的油安全。”

14.没有“GB18186”代码的酱油会致癌?

流言

根据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的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酿造酱油代码为GB18186。凡没有这个代码的酱油,都是化学黑焦糖勾兑产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场上所有酱油,不管是哪里名牌,只要没有这个代码一律不要购买!

真相

在国家标准中,GB表示强制标准,只要某家厂商制造和销售,就必须符合相关规定;GB/T表示推荐标准,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遵循的话,就在瓶身上标准。

自2017年3月23日起,酿造酱油的标准(GB/T18166-2000),已经变成了推荐性级别,不再强制执行。也就是说,GB/T 18166取代了GB18166。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减少检验步骤、降低流动成本。

而 “酱油致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配制酱油中普遍会用到一种可增加酱油色泽的添加剂——“焦糖色”,这种添加剂中含有“4-甲基咪唑”。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清单中,“4-甲基咪唑”属于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2B级)。

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清单中,致癌物被分为“确定(1级)”“很可能(2A级)”“可能(2B级)”“未知(3级)”“可能不是(4级)”几个层次。其中,1级和2A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级致癌物则无需过度紧张,因为其致癌的可能性“在动物和人群的证据都不足”。

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日前也发布声明称,关于“4-甲基咪唑可能致癌”的说法,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得到国际上权威机构的一致认可。我国食品相关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允许添加焦糖色素,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

阮光锋表示,按照目前的检测数据,人们每天从酱油中摄入的“4-甲基咪唑”也是完全符合国际相关规定和法定标准的。消费者只需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不必担心“酱油致癌”。

15.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

流言

“左右脑年龄测试”风靡微信朋友圈,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根据测试可以得出左右脑的“年龄”。

真相

“左右脑年龄测试”最近流行于网络,但不久就因诱导分享被封。而且,有程序员研究了左右脑测试的后台代码,发现结果是随机的。更有人输入相同的答案测试多次,发现每次的结果都不相同。

“它一点都不科学。”从事脑科学研究50多年的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说,“其实,至今许多人对左右脑都有误解。人的大脑测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不像称一个物体的重量那么简单。它需要对人脑进行全面的测试,比如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直觉思维、推论能力等。”

1981年,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当时,他有一条结论是:一般来说,左脑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比右脑好一些,而右脑在图像图形处理上,则要优于左脑一些。但这个说法在日本被歪曲了。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做民间教育的时候,提出了“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的说法并将其推广。这种说法后来传入了中国,又演变出了“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形”的版本。

“2000年前后,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大会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专家开始反对这种源自日本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种谬误。”沈政说,在这之后,国内教育界不再说“开发右脑”,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推行“全脑教育”。

16.降噪耳机会损害听力?

流言

降噪耳机为了降噪,主动发射了声波去抵消噪音,对听力损伤其实更大。

真相

日常的噪声里面,大多是中低频阶段的声音,比如地铁、高铁以及飞机上的噪声等。生活中高频的噪声是比较少的,但一些警示声,如车喇叭音,有部分高频的成分。

传统的耳机分为密闭式耳机和开放式耳机。密闭式耳机的被动降噪量比较大,戴上之后,环境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小。不过这样做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比如,我们戴上耳机走在路上,就有可能因听不到喇叭的声音而带来一定的风险。

而开放式耳机即在听音乐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声音也会听得比较清楚。所以像是在马路跑步这样的场合,过去往往提倡使用开放式耳机。

传统的密闭式耳机只能实现对中高频声音的降噪,要实现对中低频的降噪很困难。为此,人们开发出了主动降噪耳机。面对噪声,它不是被动地屏蔽,而是主动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在耳内与噪声形成干涉而抵消。主动降噪耳机在中低频的降噪效果很好,在高频的降噪效果比较差。这样,它既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噪声,又不会影响紧急情况下尖鸣的喇叭等警示音。

事实上,主动降噪耳机对听力肯定是有好处的。这是由于听觉有掩蔽效应,在一个比较吵的环境里面,比如噪声环境是70分贝,那至少要将音乐放到75分贝或者80分贝时,才能压过噪声。如果周围环境的噪音只有30分贝,那么45分贝的音乐就可以听得很清楚。

正因如此,当周围很吵,我们不自觉就会把音乐声音调得更大,不然就会有很多细节听不到。周围环境越吵,声音调得越大,对耳朵的损伤就会越重。特别是有的手机为了保证音乐里低音的效果,还会用一些补偿的手段让低音更大。

猜你喜欢

引力波流言酱油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买酱油
流言
发现引力波
买酱油
买酱油
我把酱油打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