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定营商
2018-01-31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大国增长奇迹,为大国发展道路选择提供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和平开创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新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快速工业化的40年。由于工业是一个有机体,一个大系统,工业化不只涉及企业层面生产技术的变革,更是民族国家的改头换面式的振兴更新过程,它要求所有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最大协调,并动员起所有阶层和各种自然、社会、政治资源,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和社会成本,对政府的市场协调能力和组织效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依靠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良好经济增长实绩带来的正向预期和全民的积极参与,从乡镇起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启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建立起基础更为牢固的社会信任,保障了快速工业化的顺利推进。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不断打破思想禁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40年。 以“增量改革”漸进式推进,在旧体制旁边或周围生发出新体制或新的经济成分,随着这部分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体制环境不断改善,逐步改革旧的体制。其中最大的成果当属中国非公经济的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加速器”和“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到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扩大开放,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不断出台。各部门各地方出台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带动了创业创新热潮,激发了市场活力。但与市场主体的切身需求相对照,还存在不小差距。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78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处在中等水平。
9月中旬本刊在广州召集部分民营企业家、企业高管座谈“企业营商环境的痛点和突破方向”,大家的共识是我国营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区域竞争将在传统的税收优惠、电力支持、简化办事手续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之外,重点关注人才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关键的是通过改革创造一个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和依法不依人的营商环境,真正激发企业家和新一代知识精英的创新活力。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实质上反映的是各地营商环境的差距。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马克吐温说,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区域营商的荣枯兴衰,皆拜当地整体大环境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