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地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018-01-31侯渚垚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树立高中地理

侯渚垚

摘 要: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且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高中生来说,单纯地掌握地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和环境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手段,了解现实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掌握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观念;树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85-02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过于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地理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情感因素。这是不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的。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变成学习的“机器”,无法掌握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人生态度。

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就要转变这种思维,摆脱传统学习观念的束缚,在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当然,环保意识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综合素养的基本要素。所以,我们在地理课堂上,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环保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明确环保的做法,从而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宣传环保理念,共建和谐家园。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对于如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结合生活,感受环保意义

环境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环保只有在生活中实践和遵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挖掘生活素材,发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要注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感受环保的意义。此外,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和老师讲解的知识之外,学生要注重对相关生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具体地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比如: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学习过程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在课堂的开端,老师就为我们播放了贵州省旅游的宣传片,在宣传片的观看过程中,我就回想到了旅游时见过的美好景色。

而且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同是中华民族的土地,为什么贵州的景色这么美,而西北地区的环境就这样恶劣呢?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资料的查询,我发现造成荒漠化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还有人为的因素。大自然的发展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是,人为因素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所以,要想防治荒漠化,就必须树立环保的意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充分感受到了环保的意义。

二、了解案例,树立环境观念

环境观念的树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树立环境观念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要想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就要增强对相关案例的了解。只有真实具体的案例,才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环保观念的相关知识。

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用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地理活动,同时,加强对案例的分析和探索,从而循序渐进地梳理环境观念。当然,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不仅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还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提高自身成绩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分布图,我在这个环节中就感受到了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之后,老师又为我们分析了1958年鲁尔区的工业结构,在两者的对比中,我能体会到钢铁工业的衰落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在案例的对比和课文内容的分析中就能够发现,要想促进科技的发展,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就必须树立环保的观念,同时,要发展新的科技,消除污染。最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讨论了如何开发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这样的环节中,我们就树立了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可见,案例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我们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掌握知识,明确环保做法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只是在思想上树立环保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明确了环保的正确做法,才是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环境观念的培养。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从中提炼出环保的可行性措施,在生活中践行环境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我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湿地的资料,然后,通过老师对于湿地作用的讲解,我明白了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紧接着,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当下湿地出现的问题:湿地数量减少、生物数量减少、水污染严重,这就导致了湿地的各种功能的下降甚至是消失。这时,我们就明白了保护湿地资源刻不容缓,那么,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人们治理洞庭湖的相关资料的整理,我就明确了保护湿地的具体做法。相应地,我也就掌握了保护环境的能力。可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知识的掌握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保护环境的能力,还能够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

四、小组合作,宣传环境理念

小组合作作为学习模式的一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有效的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在日常學习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环境问题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同时,学生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此外,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环境理念的宣传。

比如:在完成了《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学习之后,我们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内蒙地区土地沙漠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分析出沙漠化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有效办法。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对湿地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我们以这个数据为基础,向身边的人宣传了保护环境的理念,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我也会一直坚持环境理念的宣传。

五、结束语

总之,环境观念的树立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身的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案例,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明确环保的正确做法。此外,学生要注重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从而在交流和沟通中完成环境理念的宣传,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高慧.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2]王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学周刊,2018,(24).

[3]张春辉.谈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8,(22).

[4]阿斯雅.基于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树立高中地理
解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与价值观树立的关系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杜绝不良网络借贷
班级表扬日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者楷模形象的树立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