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言的作用,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2018-01-31陈燕
陈燕
摘 要:课堂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首要工具,教师幽默、睿智的语言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各具特色的语言,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童声童趣的导入语,能够把学生引入美妙的科学殿堂中;层层递进的提问语,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巧妙恰当的激励语,极易提高课堂效能;准确细致的指导语,更是给课堂锦上添花。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语言;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57-02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首要工具,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富有激情的语境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科学殿堂;教师精巧的构思,流畅的语言和层层深入的提问,更会把学生带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师生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反,教师虽然有着丰厚的知识,但没有精炼的语言做中介,学生一样不会进入状态,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语言的历练与选择,在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独具匠心地导入,引生入境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条件,所以教师往往非常重视一节课的开始,在多年的探究和听课中,我们往往看到老师们费尽心思去设计课的导入。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縱观课的导入可分为;谈话引入法,有趣的现象激趣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直接解释课题导入法。可是,在我听过的一堂科学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地球上的地形》一课时,独具匠心地利用了优美的诗句,把文学和科学进行了巧妙地融合。她是这样开始新课的:我乘着轮船欣赏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坐着火车沿着天路穿梭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开着汽车往来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观赏着祖国的美景和大好河山。那美妙的语言,配上祖国秀丽的风景图片和优雅的音乐,再加上教师动情地诵读,一下子让学生陶醉了,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科学课堂上,起到了引人入境的作用。正是这良好的开端,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幻的科学殿堂,把科学美和文学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师生真正地在享受科学。
生动的童话故事导入也是教师智慧的又一独特体现。寓言、童话是低年级孩子的最爱,也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利用生动的寓言、童话导入,往往能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先入为主地启迪学生。记得我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较容易地揭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能清晰地区分两个概念,我选择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作为导入。课始,我出示一张螳螂的图片,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你想到了一个什么寓言故事,这则小寓言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并指名让几位学生来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由于学生熟悉并喜欢这则寓言故事,所以他们积极地参与了进来,生动地表达了这则小寓言故事。接着我延伸性地提问:“螳螂捕蝉没想到黄雀在后,如果黄雀后面也有一个危险那会是谁呢?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到了“老鹰、眼镜蛇等”。我顺势引入课题:这则寓言里面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节课学生学得有趣又有深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层层递进地提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科学课堂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问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成败。一堂成功的课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利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追问,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打开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问题语言的设计就成了重中之重,让问题语言更准确、更精炼、更科学才能真正起到启迪思维的妙用。在教学《冷水与热水》一课时,我把冷水袋放入热水中,学生观察到冷水袋沉入水底,我接着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冷水比热水重的结论。我接着问:过一会儿会怎么样呢?学生就开始想,有的想到水会变热,有的就想到冷水袋可能会慢慢上浮。我紧接着就又提出,如果现在把刚才的冷水袋放入热水中,袋子会怎样呢?这引发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大胆的猜想,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问题的准确性,更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也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问题语言的设计一定要精心,同时还要抓住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契机。比如,在执教《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有的小组用一勺小苏打和一勺白醋混合,有的小组用一勺小苏打和三勺白醋混合,还有的用两勺小苏打和一勺白醋混合,混合后学生观察到了生成的气泡有的多有的少,这时我引导学生,要研究这种气体的特性,就要收集尽量多的气体,我们按什么比例混合最合适呢?语言不多但很有分量,学生就从几组实验中得出3∶1的比例最合适,为后面实验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巧妙恰当地激励,提高效能
众所周知,科学课上实验的效率和效果都是决定学生学习和课堂效果的重中之重,那么,提高实验的效能也就提高了课堂的目标达成率。实验效率提高的关键在学生的投入程度、实验纪律的组织和实验中观察记录的习惯。要让这些条件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最饱满的状态、最有序的组织和最良好的科学素养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去。课中利用巧妙恰当的激励性语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垃圾的处理》一课时,因为课堂环节较多,课容量较大,学生要经历模拟垃圾填埋实验、初次改造再次验证实验、分析讨论后再次改造垃圾填埋场等多次实验过程,所以提高实验效能尤为重要,我就利用了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引导激励学生去分工、实验、观察、记录,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当提出要模拟垃圾填埋实验时,我这样引导他们:“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好,实验做得又快又有序;哪个小组的同学更善于观察,并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开始实验。”一句话不但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还能使学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在开始设计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之前,我又以一句: “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同学的想法更新颖、更独特,做出的创意设计更科学环保”激发出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创造活动中,让创造之花在这个环节中结出了硕果,学生一个个奇特的创意得到了在场老师的称赞。
四、准确细致地指导,锦上添花
指导实验是每一堂课必须的过程,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一堂真正成功的实验课,往往成功在精心的实验指导上。因此,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时语言要流畅,问题要小,要求要具体,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听过一节课叫《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当学生收集好了气体,准备探究这种气体的特性时,教师就先让学生猜测,这种气体可能有什么性质呢?学生猜测可能让火燃得更旺,可能灭火等性质。教师及时引导,我们可以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去验证一下,在验证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道:注意安全,动作要快,不要早打开玻璃片等。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在一只手拿着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杯口时,另一只手轻轻抽开玻璃片,将火柴迅速放到杯口处,看有什么现象,观察到现象后再迅速用玻璃片盖住杯口。短短几句话就为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了铺垫,同时保证了下一个实验,即向燃烧的蜡烛上倒气体时,杯中气体的需要量。虽然这堂课中两个实验用一次反应的气体,但是学生实验成功率很高,这就得益于教师在实验指导上语言流畅,问题细小,要求语言完整而准确。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我们只有在教学引入时,给学生以启迪;在提问时,给学生以思考的激情;在指导时给学生以导向,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思思.科学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2,(4).
[2]刘红艳.让科学课堂的语言更有“科学味”[J].中华少年,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