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提升的实践研究
2018-01-31谢秋利
摘 要: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探索自然奥秘的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
一、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学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还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新课改下生物科学这门课程就要求在学习生物科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接下来就以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提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二、 核心素养和生命观的概述
高中生核心素养是在进行高中生课堂中通过学习知识融会贯通,获取属于自己关于理解思路,语言、写作能力等知识结构,形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无私奉献、尊重生命等情感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生命观一般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部分,对于中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自然生命,了解社会生命的价值,最后从精神方面得到提升和扩展。任何一个生命首先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然后才具有社会职能和身份,谁也不可能取代谁,也不会被谁取代,每一个生命体都值得被尊重,学生应该学会保护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植物的生命,最后能让学生形成一种阳光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生命观。
三、 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提升的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素养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对最新的科学成果和发现了解得比较少,对于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不是很明确,对于所掌握的知识怎样运用到更高知识的探索方面认识不足。
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教育改革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但就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仍然以学生成绩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一方面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要求,是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就是,学校教育的实际行动与教学任务和要求出现偏差,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育人意识不强,课程资源挖掘不够深入,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导致浪费,这也是导致教育改革不能全面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真正做到提高成绩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齐头并进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提升的重要举措
(一) 提高高中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上文说到生命观一般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部分,对于高中生生命观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渗透到对人才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科知识、社会道德、健康的心理和精神其实都是围绕生命而形成的,而生命则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命观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比较狭隘,对于生活在身边的生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植物、微生物等就容易忽略,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可以认识到各种不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了解到生命存在的广泛性。
(二)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目前课程的改革也是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更改完善,在生物学科上,教师也要明白教学的目的,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扩充知识,给学生传递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新闻报道或者研究方法等最新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课堂气氛。
(三) 增加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展现生物教学的实践性
教师在对生物课堂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环节反复推敲,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划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实物观察、视频演练、生活案例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次,增加学生的互动频率,在老师进行演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起做,自己选择原料,对于每一步骤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写出观察日志。最后进行实验评价,每个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实验现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进行解答和完善,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作出评价,有效地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比如在学习生命的孕育和成长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或者自己饲养一只小动物,观察它们从出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或者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内容时,通过观察植物的真实反应,一天一天的变化,还有花开花落,体会生命的奇迹。
(四) 创新课程安排,拓展学生思维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源于实践,与生产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要真正的切身感受,那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能感受生物生命的神奇变化。比如在学习植物知识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去植物园里进行现场教学,学生用眼睛直观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特点,对植物形成一个动态的认识;在学习动物知识的时候,带学生去农场参观,比如说对于蚕变成蛾的过程,学生可以把蚕幼虫带回家,亲自饲养,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什么时候变成蚕茧,什么时候化成蛾,亲自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与繁衍、蜕变。通过亲自饲养,学生不仅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还能通过观察、分辨、归纳和总结,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也能从这个过程中,了解生命的繁衍过程,敬畏每一个生命体。
经常开展生物学科室外活动,学生接近了自然,接触了社会,进而从精神上明白生命的重要对每一个个体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敬畏每一个生命个体,不随意伤害别人,不伤害动物,不随意践踏花草,破坏树木。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促进良好生命观的形成。
五、 结束语
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包括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对自然的态度和敬畏,对生物学科中“生命观”的分析也是对提高高中生整个核心素养有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并且进行多方面延伸学习,成功塑造高中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洁.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染色体变异》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7):94-95.
[2] 王丽.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思考[J].教育艺术,2017,(04):71.
[3] 司鹏飞.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名師在线,2016,(12):23-24.
作者简介:
谢秋利,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