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2018-01-31李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校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全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下面从高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深入探讨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期间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教育模式。现代社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着重探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模式创新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它具有深层和表层的表现,表层的表现主要包括人们对利弊、得失、善恶、美丑等方面的权衡和取舍,而深层的表现则主要包括人们的人生目的、意义、使命、态度等的思考。因此,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其表现各不相同。而核心价值观则指事物或某一件事赖以存在的部分,指人的自觉意识,并由这些自觉意识形成的观念中,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人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諧,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一、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 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向社会人转变身份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不断地成熟稳定,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趋于稳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人才,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导向性,为了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更多青年人的价值观,需要在大学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需要与社会发展大方向保持同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国家实力竞争逐渐转变为国家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方面需要有合格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出现了新的理论创新发展,而当代大学生则在这场理论创新发展过程中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在大学生的参与下,能够快速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三) 能够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着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因此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同时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确保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现状
(一) 高校内部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主
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施。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有学习的知识大都是教师强行灌输,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因此,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他们的出发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
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许多学科的课堂学生参与机会比较少,大多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太多学习的兴趣,所以也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作为补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三) 高校与社会其他团体未形成合力的教育模式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而言,除了学校是首要教学的环境场所之外,家庭、社会也是学生受教育的常态环境。并且家庭、社会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大,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效地结合,将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社会要加强好人好事的宣传和报道,同时也要严惩道德败坏分子,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高校要不断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学习内容与当下的社会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家庭要摒弃以分数高低评价孩子的思想,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endprint
三、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低,所以整体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为此,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理论知识期间,某些现实热点和社会焦点被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主动地涉及此类话题。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物价、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腐败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不仅要探讨学生对此类问题“怎么看”,同时还要探讨针对此类问题“怎么办”,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在运用所学内容期间,也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地认真专注。
(二) 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信息技术也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运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由于新媒体对信息资源采集比较充分及时,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人人都迅速地接收各种信息的时代,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信息素材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的发展。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还要对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加强监管,从而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也能有效避免大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学习材料,不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而且还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利用日常化、生活化材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完善,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环境是其日常生活。因此,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学期间,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探讨,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实施日常化的教育教学,即将教学的内容扩展到课堂之外,也就是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比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平台,然后在学习平台上可以探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问题或现象,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多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师对学生探讨的问题要做及时的总结,并对学生探讨的话题也要主动地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四) 要利用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创新
大学的教学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办的各种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积极调解大学、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做好配合,巩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综合型人才。
(五) 丰富教材,创新教育模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转变,除了上述主要的方法之外,还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运用,让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也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丰富纸质教材内容作及时的修订,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校园网络建设,并重视校园网的舆论影响,为大学生提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校园网络舆论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团队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教育教学的形式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丰富,而网络则是实现这一途径的主要工具,因此要注重网络教育的重要性。
四、 结束语
目前,在国际化形势的变化影响下,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受西方国家的冲击日益增大,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积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金亮,郝艳君,姜丹.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教育模式[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130+138.
[2] 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2):67-75.
[3] 陈颜,张志坚,陈金龙.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15-219.
[4] 徐娟娣,乔婧芳,吴艳虹,薛继龙,童永正,洪一鸣.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15-16.
[5] 朱春花,任晓龙.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四维”立体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421-423.
[6] 高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454.
作者简介:
李媛,湖北省十堰市,汉江师范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