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2018-01-31宋佳
宋佳
摘 要: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如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论文旨在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径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途径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逐渐明晰。概括地讲,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体包括: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部分。本文在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的。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第一,体育课分项目走班教学并加大管理力度。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大膽尝试改革,体育课实行分项目走班教学制,无论从学生兴趣还是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面都起到显著效果。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有明显的水平提升,能通过项目联系真正掌握该项技能。但由于走班教学在管理难度上比传统课堂加大,出现部分学生集合慢、甚至不到的现象,对此类现象要常管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
第二,体育大课间的质量提升。通过大课间的集合、解散,规范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协作式”跑操提高学生体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专注力。不断提升其跑操质量,在音乐的指挥下真正能达到无人看管、做到无需评价、班班一个样,充实活动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
第三,主题式运动会的开展。通过开展主题式运动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丰富体育文化生活、增设大量趣味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比赛中,让每个学生能通过活动增强彼此之前交流的同时达到身心都得到锻炼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四,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通过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进一步实现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第五,校本课程。结合场地和学生需求以及体育学科计划开展各项目的校本课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育测试达不到中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不注重体育锻炼,体质越来越弱。除了注重文化类学习,身体健康、体质增强也是不容忽视的。体育锻炼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纠正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通过科学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多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对来自学习等方面上的压力。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用科学的方法辅助,这样科学而又健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健康,达到国家对中学生体质要求的同时,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忽视尤为明显。学生应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只有强健体魄才能支持以后的学习。在学校,利用科学的运动途径,比如跑操、做眼保健操、上体育课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来让自己动起来。
现如今,我国对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关注度非常高,之所以制定《中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来考查学生的体质情况。通过体育测试成绩,把体质情况实实在在反映给学生,使学生对自身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体质现状,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除了科学的方法、摆正体育锻炼态度、培养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更要迈开步子,付之于行动,这是通向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义献:
[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16.
[2]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2015(4):26.
[3]钟卫东.以有效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16(5):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