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添翼助力

2018-01-31徐晓芸

中学生物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题交流探究

徐晓芸

“教师究竟要教什么?如何教?”这应该是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问的一个问题。被誉为“翻转课堂先驱”的美国教育工作者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勇敢尝试,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上课模式:每堂课先就前一天晚上学习的视频进行几分钟的讨论;课堂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答之后,给学生安排当天的任务:有可能是做实验;有可能是探究性的实验;也有可能是定向问题解决活动;甚至有可能是一次测验。在翻转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把“教师”暂停,重放,直到确保自己学会了所有重要的概念。

其实,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即将课堂注意力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和学习上。课堂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帮助学生,而不是传递信息。因此每一位选择翻转课堂的教师,其做法都可以是不同的。

笔者受翻转课堂的启发,在初中生物课上不断地尝试,希望能找到适合所教学生学情的“翻转”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接手,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1 课例选择:适合学生的翻转研究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的,学生周末才能回家,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精力有限,因此,大面积地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是不现实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时间、精力、能力等),确定选择部分的教学内容,开展翻转课堂的尝试。

开学初,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初步拟定几个课题。教师拟定的课题只是作为参考,具体选择什么课题,决定权在学生手中。但教师有明确的要求,每个学生,即所在的小组必须完成一次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任务,课题可以小组讨论后自主选择,由组长负责在开学第二周上报课题。教师汇总各小组的课题后,组织组长商讨本学期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几个课题,具体每个课题由哪些小组来实施(一般每个课题下面至少有6个小组参与,有的小组积极性高,甚至可以参与到两个或以上的课题中)。为确保质量,一般一个学期选择3或4个课题比较合適。这样既让每个小组都有参与的机会,也不至于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根据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教科书,师生初拟的课题有:第十章“水中的生物”中的第一节“水中的动物”;第十一章“地面上的生物”中的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第十二章“空中的生物”第一节“鸟类”。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利用周末提前去做相应的准备。

下面以苏科版七年级下“鸟类”一节为例,讨论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

2 前期准备:积累翻转课堂的教学素材

2.1 教师层面

(1) 学期初公布本学期翻转课堂的课题。

(2) 根据小组报名情况,协调并确定各课题主讲小组(每个课题至少要有6个小组参与,每个小组至少参加一个课题)。

(3) 在准备阶段,与各组长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展。

(4) 做好学术导师工作。

(5) 在各小组需要时随时介入,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包括学生需要的标本、模型、技术上的指导等)。

2.2 学生层面

(1) 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商讨,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2) 根据组内的分工,各自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搜集要求每个学生参与。

(3) 汇总资料,商讨交流方式,如果需要制作课件,由组长与教师联络,安排课件时间。

(4) 在课题开展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把准备情况与任课教师研讨,根据任课教师的意见,做相应的修改,完善各方面工作。

3 案例: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教学过程节选)

3.1 导入

教师在课前循环播放汪峰歌曲《飞得更高》的高潮部分。

师:大家听过这首歌吗?想要飞得更高,汪峰在歌曲中呐喊出了人们的心声——像鸟一样自由的飞行。自古以来,人类从没有放弃过飞天的梦想,600多年前就有“万户飞天”,虽然这个大胆的梦想最终化成了灰烬,此后热气球、飞机等各种飞行器将人类送上了蓝天,但像鸟儿那样展翅飞翔依然只是一个梦想。

3.2 折纸飞机,体验飞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迁徙的鸟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有些鸟如北极燕鸥,甚至可以从北极飞往南极,你们想过吗:鸟类为什么具备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生:有翅膀、有羽毛……(预设)

师:有了以上条件就足够了吗?下面,我们从大家都玩过的纸飞机游戏中,看看能否找到线索。每个组的桌肚里有两张纸(一张厚,一张薄),选择一张折飞机,过会儿看哪个小组的飞机飞得更远!

学生分组折纸飞机。教师组织3位学生站在教室前面,站在同一个起点,朝一个方向扔飞机。飞得远的学生要说明:他在折飞机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将写有“飞” “减小阻力” “减轻体重” “足够动力”的彩色板贴贴到黑板中央。

3.3 小组展示交流,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3.3.1 学生分组探究(2~3 min)

为了避免课堂交流时 “撞车”,教师在课前已经与每个准备交流的小组做过沟通,每个小组已经选择好了一个探究方向,小组成员合作查询资料后,并制作了PPT。各小组就自己的探究方向,讨论:① 教师准备的材料中,有没有可补充的;② 组织语言,组员合理分工,确定主交流人。教师提醒使用活家鸽的学生,注意不要被它的尖嘴和利爪抓伤。

3.3.2 小组上台展示交流(约25 min)

展示前,教师提醒展示的小组成员要声音响亮。其他组的学生认真听,寻找错误,提出疑问或补充。

5个小组结合课前制作的PPT以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工具、课上的讨论交流,依次上台对5个探究方向进行展示交流,分享本组成员的共同探究成果。endprint

每组展示后,其他学生质疑或补充,展示的小组回答同学的问题。若学生在回答同学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引导,帮助解决。若交流小组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讲到关键知识点,教师可以“学生”的身份,向“主讲教师”提出疑问,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若仍不能解决,教师的导师作用就在此凸显了。整个交流的过程,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一名特殊的学生,他隐藏于课堂,但又绝非是个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解决疑难杂症、引发深度思考。在小组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地将学生说到的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应地板书在“三个主要问题”旁边。但在呼吸系统展示完后,教师又可以假装刁难一下学生:双重呼吸应该归类到哪里?学生往往只能想到要呼吸,就需要氧氣,而不能想到呼吸和能量释放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氧气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吸收氧气是为了分解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教师要适时地制造一些障碍,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通过教师的追问,既引导了学生该如何思考问题,又使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的框架,让知识变得系统起来。同样,心脏板块展示完后,教师继续设疑:心脏四腔、心跳快、心脏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这和能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让学生明白:心脏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全身细胞都能及时获得有机物、氧气,从而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能量。

3.3.3 总结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总结出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并切实体会到家鸽的形态结构生理方面都是与飞行生活密切相关的。

板书如图1所示。

3.4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探究完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之后,你能归纳一下鸟类的特征吗?

学生由家鸽这个个体到一般,自主构建鸟类的主要特征这一重要概念;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归纳鸟类的主要特征,感受到鸟的全身构造都是为适应飞行生活而设计的。

教师进一步追问:鸟类都能飞吗?能飞的都是鸟吗?

学生通过质疑,培养思辨能力,同时意识到生物中“特例”的存在。

4 对翻转课堂的再认识

4.1 翻转课堂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前学生自学,课上由学生主讲,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和学习上,教师看似轻松了许多,实则不然。首先,教师备课要更充分。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进入课堂时的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某些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可能已产生很多问题,通过互联网,可能解决了部分,但肯定也有不少自己和组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变化要求教师更充分地备课,从学生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查阅更多资料、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当然,教师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肯定也会遇到一些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必须得放得下身段,敢于承认,并要时常保有一颗好学、钻研心。

其次,教师对课堂把控能力要更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有些是基础知识性的,有些可能是与课堂无关的,有些是有价值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对,既要使课堂开放,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吝啬时间和精力,又要及时恰当地引导、点拨,使学生的探讨交流围绕课堂主题,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

4.2 翻转课堂的研究工作目前仅是一种尝试,仍需进一步探索

翻转课堂,目前也只是尝试。由于开展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前期做查阅资料等大量的准备工作,会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考虑到学生的课业情况,不可能大面积铺开,因而开展的课题还很有限。但从这次的期末复习和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在开展翻转课堂的内容板块知识掌握得特别好。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更切实有效地开展“翻转”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题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