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习惯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2018-01-31焦凯
焦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惯培养;核心素养
一、教学生会听课,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一)促动脑
与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相比,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要求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作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说想法
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进入到五年级之后接触到了“小数乘除法”,孩子对于算理的把握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教师才训练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例如:12.6÷0.28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指着相对应的位置说:“为了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我们将0.2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为了使商不变,我们要将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这时,我们就将原式转化为1260÷28,先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1,表示1个千,把1个千平均分成28份,不够分,和百位上的2合在一起,表示12个百,把12个百平均分成28份,还是不够分。再看十位上的6,合在一起表示126个十,把126个十平均分成28份,每份得到4个十,所以4商在十位上,4个十乘28得到112个十,126个十减去112个十,得到14个十。把14个十平均分成28份,不够分,连同个位上的0,表示140个一,把140个一平均分成28份,每份得到5个一,所以5商在个位上,5个一乘28得到140个一,140个一减去140个一等于0。”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的掌握有了明显好转。
(三)规范数学语言
在说的同时还要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们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如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时,不光要求孩子能根据规律完成后面的算式,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又能规范孩子的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将规律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教学时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
总之,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
三、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比如,口算的家庭作業,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在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张俊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要素及其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48-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