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1-31高智
高智
摘 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中学各学科都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堂;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抓好德育,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努力把德育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一、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教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首先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学生。如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关爱学生、对学生有耐性和信心,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的榜样,以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影响他们。而且这也是德育渗透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样一来,也是给学生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影响。其次,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精神,还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些需要以具体的文化知识为导向,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德育的教学来说,言传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中,也是展现其风采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从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利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成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我国在历史发展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案例或者作品,来吸引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说辞和教育。如:在讲到我国的灿烂文化、科技成就、文化成就时进行情感的渲染,托物抒怀,以此为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如在讲到我们历史上的美术成就徐悲鸿的《奔马图》时,这样解释,它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这些讲解,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师要在活动课程中体现德育教学
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就要在活动教学中予以体现。活动教学可以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帮助,考察学生的团队交流与合作精神,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关于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探究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体现什么精神,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怀。”在交流分析中实现优势互补,帮助程度相对差的学生分析,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来说,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载体。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是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同时更是对优秀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传承,在这些历史知识中,体现着宝贵的精神文化,其中有爱国主义,也有英雄主义,以及亲情和师生情谊等,这些都是我们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教学的渗透,那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以高中历史知识为依托,进而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不僅是简简单单的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更要深入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当中,去分析当时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发扬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以及宝贵的品质。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讲解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同时,充分挖掘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质,进而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
总之,我们在进行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历史学科德育的强化和渗透,把学科的德育渗透作为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重心,为我们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教师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继续探索在更大的空间去渗透学科德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