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收入、GDP与税收的增长

2018-01-31何浩浩

现代企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非税税收收入财政收入

何浩浩

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即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一个缩影,而其中税收收入又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税收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其增长速度明显就加快,而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建立起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机制来很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税收一般都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中国1985年以后由于先后分两步实行利改税,原来国营企业向财政上交的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资金保障。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0639亿元,增长24.8%。而国家税收收入从2007年的45621.97亿上升到2011年的89738.39亿元,短短的五年之间几乎增长了1倍。受此灵感的启发,本文以中国财政税收收入为主题展开,影响中国财政税收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政府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两个部分,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之间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其次,影响税收收入的宏观经济指标有许多,税收的增长离不开经济的增长,即GDP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多年来, 我国税收收入和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很少考虑内生性的问题, 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左端, 又可出现在方程的右端, 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为了阐明税收与GDP 之间的动态关系, 结果表明税收与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而国家财政支出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国家是否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支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

一、数据来源及各项指标

为了分析税收与其他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在前期寻找数据时发现若是使用全国或一个省的数据进行分析,样本容量偏小,若是为了增加样本容量将年份前移,很多年份的数据已经难以找到,从而影响模型的拟合效果,而且绝大多数的研究仅是时间序列模型上进行的分析,而很少有此类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现阶段,关税、海关代征税(含出口退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少数数种存在跨地区纳税,造成纳税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分离。GDP核算则遵循“在地口径”,跨地区纳税的税收收入计入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地的GDP;各地税务部门按照本地实征入库的税款进行统计,不论该部分税收收入是由本地还是外地常驻单位缴纳。另外,用全国的数据掩盖了省级之间的差异性,如果用一个省的数据又无法代表全国的情况,为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加以分析。所选取的经济变量有:2007年-2011年31个省级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地方财政支出总额,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级年度报告。根据STATA面板数据导入的相关步骤规则,操作得出如下STATA即将拟合的数据。Province1-31和year1-6在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比较凯恩斯理论,消费受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那么税收也受到国民收入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示为:T=f(Y),税收与国民收入之间可能并非存在着这种标准的线性关系,但这种观点却也说明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以全国各省税收收入为因变量,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为自变量,31个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区分别i=1,2,3,4........31表示。t= 1,2 ,3,4,5,t=1代表2007年,t=2代表2008年,t=3代表2009年,t=4代表2010年,t=5代表2011年,其中taxit表示i地区的第t时期税收收入(亿元),gdpit表示i地区的第t时期GDP(亿元),zcit表示i地区的第t时期财政支出(亿元)。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采用Stata12.0软件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结果,根据stata操作的结果建立如下模型:taxit=-145.88 + 0.0584324gdpit+0.1615026zcit

1.回归结果经济学初步解释:与预期的一样,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呈正相关,GDP是影响税收收入的最基本因素。R2= 0.8015,F=277.12。①对于gdpit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长1,则税收收入增加0.0584324,而且通过偏回归系数发现国内生产总数的增长高于税收收入的增长。GDP是影响税收收入的最基本因素。②同样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每增加1,则税收收入增加0.1615026。③该案例中,负的截距项没有任何意义,R2 = 0.8015数值较高,表示两个变量解释了税收收入80.15%的变动。

2.假设检验。①对模型显著性检验:H0: β1 = β2 = 0;H1:β1 ,β2 不全为 0,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3.040.7976,说明在本案例中两个解释变量更好,但是可能还有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没有加入到模型中,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工资等,本文主要从GDP和财政支出角度出发,对于其他变量也就不再加以说明。④多重共线性检验:利用辅助回归方法,做gdpit对zcit的回归。再结合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出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统计显著,说明gdpit和zcit之间存在共线性。结果显示,gdpit对zcit相关系数为0.7693可以说明两者共线性,但是辅助回归中的R只是多重共线性的一个表面指标,它不一定增大估计量的标准误,因为由公式可能出现R值很高的,但是如果方差较低或者x^2较高导致方差较低,t值较高。根据方差膨胀因子的公式算出方差膨胀因子为2.4499。

根据前面所述的taxit=-145.88 + 0.0584324gdpit+0.1615026zcit模型检验,我国的税收收入、GDP和财政支出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GDP的增长和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同步进行,虽然从系数可以看出GDP的增长幅度更加大于税收收入,同时财政支出的加大也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其中解释变量GDP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在经济学理论上是合理的,如GDP的增长说明国内经济形势良好必然会增加各项财政支出,怎样对于这样必然存在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整,拟合出更加优质的模型是本文尚未研究到的,在后期将进一步深入。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期,市场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应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众所周知,政府要实现其政府职能,必须依赖于财政的收入,合理的税制结构应该是以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为指导原则的一套宏观税负水平適中、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并与国际规范相适应的新型税收制度。至于财政收入方面,可以看出其中非税收入在各省市间影响不是非常明显,相比较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微弱。

对于模型构建出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税收在同地区间造成的差异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本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税源基础;另一个方面,各省产业结构的差别造成了税收收入的不同。GDP 会对税收的增加起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正向拉动作用;这充分体现了税收计划管理模式对我国税收收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一期税收收入增加后, 下一期税收计划往往会随之提高, 继而引起以后多年税收计划的增加。此外, 当税收受某外部条件冲击后, 会给GDP带来反向的冲击, 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滞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我国国家税收的增长远高于GDP增长,针对这一事实,本文建议应对税种进行调整,通过宏观政策和税制调整的手段,使国民收入和税收保持同比例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培育一些地方税种,例如,房产税,可以将房产税作为地方征收的一大税种,加大对房产税的改革。虽然说,转移支付在对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能使得地方政府对其产生依赖性,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实施全面而有效的监督,提高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水平;第四,要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非税收入管理,使不断增长的非税收入在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税税收收入财政收入
多措并举堵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漏洞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国家治理背景下非税收入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展望
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