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思考

2018-01-31陈早田

时代金融 2018年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措施问题

陈早田

【摘要】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是事业单位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创新性举措,但是在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所以事业单位有必要分析自身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工作现存问题,并整合事业单位关于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工作的成功案例,思考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政集中支付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改革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综合性改革。我国各级事业单位自开展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以来,勇于挑战、探索创新,部分事业单位先后进行了“科技+制度”、“互联网+平台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等推广、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这些实践毕竟只是部分试点或者各级事业单位的成果实践,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改革实践具有很强的不平衡弊端,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或困难重重,或进入“瓶颈”。因此集中分析现阶段突出问题,并结合成功经验思考改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制度的完整认知和执行力度

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制度虽然是面向全国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但是实际推广应用中的确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如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各方条件充分区域的政策执行力度较高,在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制度普及推广和应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而很多基层事业单位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闭塞,对财政平台集中还缺乏全面认知,推广实行进度及执行力度较为缓慢且整体所占比例较大,严重影响改革的整体进度。这种区域层级落差与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制度为了深化财政改革、深入基层、加强廉政建设、惠及民生的目的相悖。

(二)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系统建设中对先进技术利用不足

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是集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财政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提高财政工作效率,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集中支付对财税库银之间的联系性、衔接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目前并未在优化衔接方面采取行动;也没有建立适应平台集中支付管理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信息化、数据化时代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系统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然而事业单位能否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建设准确“把脉”、准确“开方”还有待观察。

(三)保证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实行的相关机制设置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关于财政管理的制度亦需要优化,整体而言缺乏能够保障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实行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支持加强新财政管理模式推广运行,但是不同单位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實际发展处境,需要在大环境中实现自我优化、自我完善;传统的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流程不能适应新模式,预算管理、监督、层级权利划分等如何调整;如何妥善处理新模式层层支付形式导致资金管理过程更复杂等问题都反应了一些事业单位关于财政平台集中支付运行的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的矛盾。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措施

(一)加强对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认知,提高人才素质以强化执行力度

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借鉴学习、经验交流、人才培训等措施加强认知,强化人才执行力。发展相对缓慢的事业单位可以学习先进经验,打破既有模式,拓宽财政电子支付平台建设新思路。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团队考察学习活动,到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管理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参观学习,积累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为了加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事业单位应该做好培训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间可以加强联系,联合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小范围座谈与大面积培训相结合,政策宣传与业务技术讲解相结合,深入预算单位现场指导与电话答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上级事业单位可以选派业务与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帮扶、宣讲,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业务与技术培训,由上到下凝聚合力推进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覆盖工作。如去年山东省在新的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系统正式上线之前举办了4期1600人次的操作培训班,大幅度提升了后期执行效率。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支出执行日报制度,加大支付协调力度,强化集中支付支出进度责任制,多措并举强化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执行力度,助力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深化改革。

(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系统信息化

推进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信息化,要完善事业单位硬件设施,推进支付的电子化实施,深化财政系统电子化管理。作为首批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省份,河北省自2015年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引进应用了“电子凭证库”、“安全支撑控件”、人行财政两端备份等新技术巩固支付电子化管理,于2016年完成省级财政专户电子支付模块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平台的测试并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县级覆盖率将达到83.7%;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财政财务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政府采购业务处理系统等相关财政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并紧抓大数据时代机遇,集中收集整理电子化数据,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和数据不断积累为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和预知性决策支撑,旨在实现省级集中支付“全部业务、完整流程、所有资金”统一纳入支付电子化管理。如各级事业单位以科技创新促进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快速、高效、规范、标准管理,如山东省创新采用“电子套章”的印章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了凭证库之间、凭证库与业务系统之间和业务系统之间“三层”电子对账机制实现自动对账,通过有效衔接财政支付信息与部门单位核算信息、优化电子支付前置系统、打通资金清算快捷通道以优化业务流程等,这些关键业务环节取得成功实践被兄弟省市广为借鉴学习,成功打造出省内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品牌。

(三)完善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实现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精细化管理endprint

事业单位应该着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顺利实施构建良好框架,打造和谐有利的环境。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立完善首先要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同步,要积极学习政策、规定、会议内容,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政部关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财政票据核销管理的通知》宣布自2018年起停用手工财政票据,全面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等相关政策内容都为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了新思路。事业单位合理设定内部岗位和操作规程,分事设岗、相互制衡的方式防止职权滥用,优化会计审核工作,通过对所有岗位设置初审和复审两岗为财政平台集中支付上好“双保险”,系好“安全带”;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强化监督管控力度,对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现金支出等重点领域和资金支付进行重点监控,保证政策落实到位。为资金支付设置“门槛儿”,划分采购资金的数额区间,制定不同的拨付申请流程;并开设“绿色通道”,高效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增加岗位互补环节,如通过设置业务ABC岗将原来的支付时限5个工作日縮短到3个工作日,全面完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增加流量、缩短时限,促进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提质提效。根据新《预算法》规定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支付流程、强化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对集散账户清理工作做出新要求,同时强化部门监督机制,利用好“互联网+财政监督”模式,全面助力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全面覆盖”。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是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利用,加强廉党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源源不断的政策制度的支持财政平台集中支付深入发展的“温床”,事业单位应该在国家政策规定的保护下,提高认知、培育人才,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化这一“电子引擎”优势,发挥财政平台集中支付的财政“造血”功能,帮助纳税人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切实落实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蔡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74-75.

[2]冯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162-163.

[3]汪亚琦.Y农科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