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2018-01-31朱娴
朱娴
摘 要:固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这样的条件限制,会让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更加枯燥刻板,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在高校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排除了多方面的局限,有利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上升到更高阶段。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步入高校阶段,随着学习内容不断增加,难度持续提升,带给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思想政治作为思想教育科目的作用也更难体现出来,为了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体现思想教育的本质,碎片化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专注于内化思考,显然是十分有利的教学方式,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
一、碎片化学习概述
碎片化学习,显然其重点是在于碎片二字,碎片二字可以代表碎片化的零碎内容,也可以代表碎片时间。简而言之,是摆脱传统固定教学模式,让学生将任何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拓展学习范围的学习思想。特别是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化趋势之下,到达高校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更大,为了避免压力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利用分散化的教学思想,讓学习的内容分散开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投入学习、思考与探索过程中。思想政治作为思想教育科目更是如此,教师必须要学会将思政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理念转化为学生生活当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会将理念落实到行动当中,这便是碎片学习的要点。为了贯彻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师必须要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的内容,包含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意识到这样的本质,教师便应当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倾向生活化、碎片化,这样才能让思政教学不脱离其思想教育的本质[1]。
二、碎片化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
(一)摆脱限制
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思想政治并不是一门教人的科目,而是一门育人的科目。书上的理论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只能够作为范例参考。想要做到融会贯通,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接触到相关的理念,并且落实下去。除去在课上的讲解以外,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互平台,建立起讨论组,使学生完成碎片式的学习。在课下看到的社会事件,都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例如教师在课下浏览网络过程中看到幼儿教学机构的学生受到虐待的事件时,便可马上分享这样的事件,与学生在网络上针对性的展开讨论:“幼儿权益该如何保障、该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等等”。这样的课题讨论不会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也不需要限定在某个时间、地点去进行讨论,是最为顺其自然的学习模式[2]。
(二)贴近生活
思想是引导一个人生活的核心,所以思想教育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为了让思政教学有更好的成果,必须要让学生的思政知识学习更贴近生活,融入更多接地气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落实于行动。高校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比较多,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参与社区开办的公益活动,陪伴社区儿童参与艺术课程,为孤寡老人排演娱乐节目等等,充分发挥碎片化时间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方向指导。只有将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让教学内容真正融入生活,学生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三)家校合作
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思考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课上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学生的原生家庭环境,则会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更大的影响。特别是思想政治科目,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更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引导家长利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让他们得到正面的引导,学到正面的理念。零散的沟通与引导,是学生学习人生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可能时时都与学生在一起,因此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是十分必要的[3]。
新媒体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休闲时间,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但在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碎片化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学生需要做知识的主导者而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沉溺、依赖网络,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校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人生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思想敏感、压力大,容易被误导。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走向正确发展道路、摆脱思想误区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利用碎片化学习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只有这样,碎片化学习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实现,学生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楠,邹有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堂”教学法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7,4(16):171-173.
[2]陈思源.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黄英.景观社会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23):12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