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2018-01-31杨梅花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高职院校

杨梅花

摘 要: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社会的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效性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本文重点进行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为如何更好地创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原因分析

当今时代是高等教育发生巨变的时代,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高职学生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早在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强调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要求从2008年开始所有高校开设本课程并规定相应学时。在教学大纲中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十年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现状仍旧堪忧,通过对本校部分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对职业、职业与专业、职业规划意识、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发展决策等方面了解甚少,规划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根据当前现状追本溯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学生自身角度,时代背景赋予了“先天缺陷”

目前,“95后”已然全面进入大学学习,这一代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是在物质充裕的条件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激流中冲击的一代,他们是在信息互联的碰撞中矛盾的一代,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一代人,他们具备自信、个性、崇尚自由、自我意识强等诸多优点,但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先天缺陷”:

首先,充裕的物质生活使得“95后”高职学生从来不为生活所困,需要花钱基本张嘴就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他们的父辈们基本已积攒了一定的物质,包括金钱、房子及其他。由此“95后”一代几乎用不着为了生计而愁,也就不急于为了生计而绸缪,仍然停留在童心未泯的玩的时代,普遍成为了“慢成长”一代,很少去考虑职业及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

其次,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仍然还是以学业为重,打不破体制教育的怪圈,对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认知相当欠缺,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未来、设计未来,而“知己”恰恰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必经步骤,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内因。当学生自己还没悟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老师、学校、家长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遇到瓶颈的首要原因就是时代背景“95后”一代的“先天缺陷”。

二、 从学校教育角度,培养机制造就了“后天障碍”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通过努力把目标变成现实,如果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学生肯定对未来很迷茫,对学业失去动力。由此学校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目前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仍然不够,从学校角度分析表现为:

首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不强。纵观最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短短几个课时的理论教学,基本停留在比较空洞的说教层次,很少根据不同专业的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业形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培养机制也只能让学生对职业规划停留在一个概念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机构。专业的指导机构应该有专业的指导老师组建,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师资,基本由各院系的辅导员和思政老师来担此重任,辅导员忙于各类繁杂的琐碎的学生工作,思政老师也奔疲于专业教学,最多就是去参加了一些基本的相关培训,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与毕业生后续发展基本脱节,对指导过的学生没有实践印证,甚至可以说对自己指导的案例到底有几分把握,连指导老师都没什么底气,显然是达不到应有的指导效果的。具有实践指导经验师资的缺乏可以说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硬伤”。

再次,各部门多头管理导致落不到实处。因为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所以平时基本由就业指导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浅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一旦要進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需要动真格了,深层地去研究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要做出一份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往往又由院系辅导员来辅导了,平时没有这方面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的辅导员当然辅导不出优秀的规划书来,由此出现多头管理,没有实效的结果。

三、 从家庭熏陶角度,家庭教育导致了“原生影响”

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发展尤为重要,而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的职业、亲子关系、婚姻状况、价值理念、文化程度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对职业的看法和选择方向。“95后”一代的父母他们自己年轻的时候都是没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代人,可见想要他们在这方面对孩子有科学的指导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的职业发展生涯在现实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很多“子承父业”的现象存在,让这一部分孩子打小就对某一职业有感性认识,从而慢慢发现喜欢上这一职业,自然而然高考志愿就填报了这一专业,因为是从小就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定下的目标,所以大学不至于迷茫。但大多数家庭并没有这样让孩子得到某一职业的熏陶,甚至有可能在孩子面前无尽的抱怨自己的职业,让孩子从小就对某职业心生恐惧。从而培养不了对某职业的兴趣,直到大学毕业仍然一片茫然。

基于以上对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不足确实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原因所致,要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需要多方面努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曾李红,鲁伟.《学业指导与生涯引航——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08.

[2]李富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高职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