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地区人文景观翻译初探

2018-01-31聂炎威原明明

关键词:潮汕地区人文景观汕头

聂炎威,原明明

(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广东 汕头 515063)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文化类的人文景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每年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来观光,这就要求各个景点提供相应的翻译,特别是英语翻译,以迎合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游客的旅行需求。人文景观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应,还要考虑历史文化赋予该景观的含义,保证翻译在译入语文化中达到信息传达和文化传递的效果。本实例研究着眼于潮汕地区的人文景观翻译,探讨在文化转向的框架下,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博弈下,如何将各个人文景观翻译成英语,是否呈现一个特定的趋势,以及形成这个趋势的影响因素。

一、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被誉为“海滨邹鲁”。因为潮汕地区的沿海之便,在19世纪之前一直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移民和商业枢纽。1858年10月25日,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书中把汕头评价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可见汕头的地位举足轻重。汕头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开埠通商后,与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潮汕地区一方面保留着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一方面呈现出中外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近代潮汕地区担任了中西交流的重要角色,但也见证着中西文化权力不对等状态下的相互碰撞。1860年汕头开埠通商的时候,中国正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的国家。外国文化的引入实质上是一种强行插入的形式,是一种强势文化,与此同时中国文化是弱势文化,因此西方中心主义是当时的主流。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国家的强盛和全球多极化的趋势促使文化从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向多元思想转变,文化开始以一个平视的角度进行交流。

二、后殖民主义翻译视角、厚译与人文景观翻译

(一)后殖民主义翻译视角与厚译

在文化导向的翻译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码,而是一项复杂而深刻的文化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借鉴后殖民的批判话语,主要研究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文化话语权力关系、殖民地国家文化和文化权力身份等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其中,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的概念可以采取较宽泛的定义,即包括一切文化活动中优势力量与弱势力量的对比,尤其是处于强势的英美文化与其他相对处于弱势的文化的对比。本实例研究探讨的译入语英美文化和译出语中国文化正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在翻译活动中,由这些弱势文化译入英语,多采用归化的译法,改变译出语文化以迎合英美文化。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由西语译入英语的文本中,观察到大量的归化译法案例;他指出,这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文化中心主义的暴力行动,是不平等交流的体现[1]。我国学者陈历明在研究中发现,霍克斯对《红楼梦》的翻译也采用了大量归化译法,体现了一种俯视的殖民主义态度[2];与之相对,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侧重于介绍中国文化,体现了一种平视的视角。

所谓人文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的因素为主的景观[3]。人文景观区别于自然景区,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密切,受到当地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影响。人文景观的翻译要求译者对源语文化内涵有全面的了解,以避免望文生义,产生翻译失误。王佐良说过,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实意义的文化人。为了使译文充分体现源语文化因素,克瓦米·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了厚译的概念(thick translation),指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批注、词汇注解等手段,将译文置身于丰富的源语文化和语言环境中[4]。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探讨了这一问题,指出厚译可以凸显译者的作用,对抗过度归化的翻译方法,从而避免弱势文化在翻译中被强势文化所同化[5]。目前,国内对深度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研究普遍肯定了厚译在传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章艳和胡卫平认为厚译是“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6];王雪明和杨子认为厚译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典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在厚译的形式方面,李雁做了文本外和文本内的划分:文本外厚译主要指各种介绍、图表、图片、评论、注释等;文本内厚译则包括背景翻译、描述性翻译等文内解释或增译方法[8]。

(二)人文景观翻译

人文景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然而,文化间的强弱、转型与稳定等客观因素对文化交流会造成干扰或影响,导致译者翻译选择的不同[9]。“翻译并不像人们曾经设想的那样,是‘原文的忠实再现’,相反,翻译过程渗入了权力因素”[10]。“从文化权力关系的视角看,翻译观是对待他者文化心态的直接反映,对待他者文化的心态是文化权力关系现实的产物”[10]。潮汕地区经历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到多元文化的时代变迁,因此对潮汕地区人文景观翻译的研究能揭示背后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角力。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58篇跟人文景观翻译相关的文章,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层面,探讨翻译能否实现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目的。如王婷[11]、刘峰[12]的研究谈论了人文景观翻译中因为对文化欠缺了解导致的误译错译问题。韩孟奇[13]、张志刚和孙燕燕[14]等人则讨论了人文景观翻译的指导方向应该是文化导向和游客导向的。这些学者都引用了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诱导型概念”,认为人文文本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唤起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觉。翻译应该传达景点的文化信息,从而吸引游客,而为了让游客更加容易理解,翻译多以归化为主。尹惠、田翠芸[15]则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分析,认为人文景观翻译要顺从适者生存的原则。国内关于人文景观翻译的研究虽然都有涉及文化,但是极少数研究是从两种文化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剖析人文景观翻译策略是否受到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文化话语权力关系、殖民地国家文化和文化权力身份等因素的影响。

三、潮汕地区人文景观的厚译

本研究收集了众多翻译范本,包括潮汕地区旅游景点、历史古迹、园林景观、各类建筑、街道店铺中的文本(如名称、介绍、指南、通告、标语等)及其对应英文翻译。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人文景观仅有名称的英文翻译,却没有详细介绍的英文翻译。因此,本论文将重点分析具有详细翻译资料的汕头八景的中英文文本,并以此作为潮汕地区人文景观翻译讨论的切入点。汕头八景的英文翻译刊登在汕头市政府英文网站(http://english.shantou.gov.cn),是最官方和正式的翻译,体现了最主流的翻译价值取向。

对汕头八景翻译的分析讨论,将从不同的厚译方法展开,以揭示译者如何在英文中构建中国文化语境,彰显他者,以抵制英美文化的优越感。汕头八景涉及较多文化负载词和专有名词,主要的翻译方法有近似翻译和音译加注释,而近似翻译又包含了使用通用词、添加限定词、简略翻译和描述翻译四种方法。

(一)近似翻译

1.使用通用词。

(例1)塔山的摩崖石刻“春潮八百里,南国第一州”。

The cliff inscriptions in Mount Tashan,e.g.,“the spring tides roll 800 miles in front of the first prefecture in the south”…

在描写礐石风景区山景雄伟这一特点时,原文引用了塔山石刻上的诗句“南国第一州”。“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然而“州”的概念因应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如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没有州。西汉设置的州不是行政区域。东汉末年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面积不断减少,数量不断增多。隋唐宋元时期州的概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因此,译者翻译的时候直接把“州”翻译成现代更通用的prefecture(行政区域)。“南国”则指的是中国南方,翻译成the south。

(例2)兵部尚书

Chief of the War Department

兵部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是六部之一兵部的长官,掌管武官的选用奖惩及兵籍、军械粮草、军令、关禁等。译者使用现代更通俗的词语Chief of the War Department(军部长官)来近似翻译。

(例3)整个院落由“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4座宅院构成。

The 4 complex houses are Langzhong Mansion,ShoukangDwelling,Shanju Chamber and Sanlu Study.

陈慈黉故居结合了传统潮汕民居“驷马拖车”和西式洋楼的设计。“驷马拖车”是以中间的大宗祠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次要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就是陈慈黉故居的“马”。这四座宅院属于传统潮汕民居,名称带有中国独有的建筑物名词。其中“第”指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里”指居住的地方,“室”指居室、房间,“书斋”指专门储藏书和读书的房间。译者分别翻译为Mansion,Dwelling,Chamber和Study,忠实地传达了原文四座不同宅院的含义。

2.添加限定词。

(例4)游泳跳水馆是汕头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也是九运会的比赛场馆。

The natatorium is a large public sports facility and the most modernized of its kind in Shantou.It was also a venue for the Ninth National Games.

“九运会”指的是2001年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加上“national(全国)”这一限定词,即the Ninth National Games。

(例5)故兵墓园

Qing Soldiers’Cemetery

南澳岛另一景点故兵墓园是为了纪念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驻守台湾和澎湖列岛殉职的199名官兵。因为是纪念这一批忠心耿耿的清朝官兵,而不是其他时代的官兵,译者特意加上限定词“清(Qing)”使译文更准确。

3.简略翻译。

(例6)七日红革命政权

Seven Day revolutionary regime

中文的“红”代表革命和流血牺牲。七日红革命叙述的是1927年9月23日“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地区,顽强抵抗国民党军队的攻击,30日撤离潮汕的七日革命斗争。译者为了减少赘述,省略“红”字的翻译,概略地翻译成Seven Day revolutionary regime。

(例7)礐石的风景洞穴幽奥,山岩幽境,石阶通幽,层次幽远,清静幽然,都突出“幽”字。

In Queshi Scenery Area,all the caves,rocks and steps are quiet and peaceful.

礐石风景区的特点之一是幽静,原文使用了不少跟“幽”字有关的词语进行生动描述,语言整齐华丽。中文讲求意境美,通过不同意象的拼接展现景区的清幽。但是英文侧重逻辑,如果逐字翻译成英文,会使译文啰嗦拖沓,影响游客的理解。因此译者对“幽”字的五个词语统一概略地翻译成quiet and peaceful。

4.描述翻译。

(例8)海纳三江,气吞百粤。

absorbing all sources from across the world and exerting an influence over the Cantonese region

礐石风景区的一个特点是雄伟壮观。“百粤”源自“百越”一词,秦汉时期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诸多部落,现在多指岭南地区。“气吞百越”即气势磅礴,影响足以覆盖整个岭南地区,因此译者描述性地译作exertinganinfluenceovertheCantoneseregion。

(二)音译加注释

(例9)礐,音确(què)。可于《辞海》或《康熙字典》查到此字的二个析义。

The word Que is defined in Cihai(the Grand DictionaryofChinese Language)and Kangxi Dictionary.

《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词典,具备词典和百科全书的功能。译者添加了注释the Grand Dictionary of Chinese Language。《康熙词典》是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的一本词典,则音译为Kangxi Dictionary。

(例 10)总兵府 Zongbing Fu(Regional Military Commander’s Headquarters)

南澳岛景点之一总兵府是位于深澳镇明清两代南澳总兵的衙署,因此“总”指的是南澳地区,而不是全省或者全国的总兵府。为了避免歧义,译者在翻译注释中加入“regional(区域的)”一词,以指明总兵府的地区含义。

(三)翻译不足

虽然汕头八景的译者使用了各种翻译策略来提供丰富的背景描述帮助外国游客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但是译文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具体体现在补充的信息引起歧义、补充的信息不足和关键的信息遭到删减等三方面。

(例11)南澳岛虽隶属粤地,清代康熙二十四年至民国时期,驻扎岛上的总兵府却管制闽粤二省及台湾的海防军务。

However,from the 24th year of the Qing Kangxi Emperor's reign tothe Republic ofChina(1912-1949),the regional commanders stationed on the island were actually in charge of all the coast defense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and Taiwan Island.

外国游客一般对中国历朝年代知之甚少,因此译者加上具体年份来填补这一信息差。但是译者加上的年份是1912年到1949年,这仅仅指的是民国时期,而不是清代康熙二十四年至民国时期这两百多年的时间,外国游客极有可能被这一补充信息误导。因此,建议在“康熙二十四年”和“民国时期”两处都加上具体年份以消除歧义,即翻译为“from the 24th year of the Qing Kangxi Emperor's reign(1685)tothe Republic ofChina(1912-1949)”。

(例12)还有带浓郁潮汕民俗气息的双咬鹅广场舞表演和工夫茶道表演。

… and local Shuangyao'e(geese fight)square dance and tea performance are staged in the residence.

双咬鹅舞是汕头澄海的传统舞蹈,用于表现澄海狮头鹅的神态和习性。狮头鹅因头部似狮而得名,体型庞大,有“鹅王”之称,在潮汕地区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译文注释简短,只是添加了“geese fight”,无法解释双咬鹅的意思,也无法传达狮头鹅在潮汕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若翻译为“Shuangyao'e costume dance(a traditional localsquare dance mimickingthe lion-head geese fight)”会更佳。工夫茶道主要指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地区的茶道形式,不仅包括沏茶、赏茶、饮茶等步骤,还涉及学习礼仪和修心养性等精神内涵。译者简单地翻译成tea performance,会使译文丢失部分珍贵的潮汕文化,最好翻译成“Gongfu tea performance(a ritualized ceremonyofthe preparingand presentation oftea)”。

在文化转向的视角下,翻译活动需要考虑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互动关系。在两种文化冲突的情况下,译者要么顺应强势的目的语文化,减少源语文化元素,要么彰显文化差异,抵制强势的目的语文化。以上汕头八景的厚译分析反映了译者希望译文忠实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提供了大量文化的解释性内容,使译文置于一个丰富的语境中,给外国游客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然而,译者在添加解释性内容的选择和方法上仍有进步和改进的空间。

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下,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深刻而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潮汕地区经历了殖民社会的变迁,其人文景观的翻译反映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博弈下的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对汕头八景的翻译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景观的译者有意识地使用了厚译的方法整合语言和百科知识,使中国文化渗透到强势的英美文化中,不断争取应有的文化地位。通过对译文进行大量的信息添加,译者希望中国文化逐渐地被接受、理解和欣赏。然而,翻译的目的和效果不一定完全契合,译文也存在补充的信息产生歧义、信息不足和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今后,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潮汕地区的人文景观翻译在多大程度上走进强势文化,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体现文化差异、协调文化冲突和促进文化的平等交流。

参考文献:

[1]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New York:Routledge,1995.

[2]陈历明.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兼评《红楼梦》书名的翻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32-35.

[3]周春华.浅谈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2):58-60.

[4]Appiah,Kwame Anthony.Thick Translation[J].Calloo,1993(4):801-819.

[5]Hermans,Theo.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J].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2003(3):380-389.

[6]章艳,胡卫平.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2011(2):45-49.

[7]王雪明,杨子.典籍英译中深度翻译的类型与功能“厚译”——以《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为例[J].中国翻译,2012(3):103-108.

[8]李雁.《红楼梦》法译本的“深度翻译”及其文化传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16-624.

[9]林竹梅.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10]吕世生.18世纪以来“走出去”的中国文学翻译改写模式[J].中国翻译,2013(5):29-34.

[11]王婷.人文景观的文化蕴涵及其翻译[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4):39-41.

[12]刘锋.文化视域下人文景点名称的翻译———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3(2):68-72.

[13]韩孟奇.论人文景观资料的英译[J].沈阳大学学报,2008(6):26-29.

[14]张志刚,孙燕燕.徽州人文景观文本的英译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75-77.

[15]尹惠,田翠芸.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下的河北省旅游文化翻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08-110.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人文景观汕头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诗画汕头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