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2018-01-31苗汝昌
高 华,苗汝昌
(山东科技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引言
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将业务提升与思想塑造紧密有机结合,将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紧密有机结合,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运用各种途径,统筹发挥综合效应。研究生是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更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其政治素养和道德观念事关国家未来发展,事关社会和谐与安定,事关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1]33-34。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体现管理的要求,发挥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路径,探寻更加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附带的、附属的、附加的,而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内容和重要部分。只有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业务培养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人既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且是变化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从本质上而言是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工作,故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研究生个体的在校学习成长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2]20-21。从个体的价值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来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客观现实环境、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作用下的智力、体力、道德和精神的全面发展[3]106-107。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既要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又要充分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克服,自觉融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让自己得到更长足的发展[4]88-89。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一)忽视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特征的差别,管理成效较低
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特征存在很大差别,不宜以本科生管理模式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有着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心理和生理相对成熟,但也容易产生偏激心理,不能采取惯性模式管理[5]128-129。具体来说,研究生多数介于22—35岁间,处于青年后期或者成年期,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他们的心理需要趋向较高层次的成就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且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个性发展已经基本成型,心理相对趋于成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成熟[6]43。但有些研究生也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化趋向明显等问题,如更重视个体利益,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朴素、团结进取的作风弱化。相较于本科生的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在研究生群体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管理回馈,降低了管理成效,弱化了教育引导效用[7]80-86。
(二)部分研究生个体实际独立能力低于预期,造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双向错位
1.部分研究生渴望经济独立与现阶段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突出。研究生渴望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满足其学习、生活、社交的支出需要,但当前的培养体制和社会现实决定了其不具有完全独立性,易产生物质利益的负面思想波动,且此思想波动易在境况相当的研究生群体中产生共鸣[8]103-104。
2.研究生在社会交流方面相对独立性与集体凝聚力缺乏之间的矛盾突出。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培养模式,且学习任务和目标项目化、分散化、多样化。分散多样化的人际关系造成了研究生整体管理工作中表现出团体协作意识不强,自我中心的个体意识与班、团、项目组等的集体意识冲突明显,带来个体发展和现实学习、生活、就业的多方压力。这就导致研究生班级概念不强,缺乏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形成小圈子行动、群体亚文化,从而造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双向错位。
3.研究生培养种类的繁多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协同一致要求矛盾突出[9]65-66。研究生培养在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培养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培养要求不同,学习需求和过程设计也就不同,在学生日常管理协同一致的工作要求下,易误导管理者形成管理错位[10]66-67。
(三)管理引导与研究生个体都过于重视业务提升和科研发展,忽视了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研究生培养往往过于强调科研和业务能力,相对而言,对综合素质提升重视不足,有时过于关注、考评研究生在科研、学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被弱化或忽视[11]145-146。要求研究生群体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良好的科研能力是必须的,同时提升其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12]66-67。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高校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养、品格修养格外重要,研究生只有在拥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品行的前提下,才能够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由此要避免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培养的唯一标准[13]124-128。而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就必须建立以导师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服务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多维度、全视角的育人新模式[14]65-67。
三、高校“三全育人”的内涵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就是要求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师德师范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参与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全过程育人,即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时间乃至更长时间里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真正实施无间隙、无间断培养模式,通过整体把握、全局引导、逐步实施、循序渐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过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优秀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教职员工应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特殊问题等做出适当调整,做到因材施教,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5]47-48。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和途径实施教书育人,包括各类学生组织的建设发展、学风建设、评奖评优、党团组织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全局把握、协调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以全员参与育人为前提,全过程育人为实施载体,全方位育人为重点,将“三全育人”渗透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贯穿始终,成为管理者和全体教工的基本职责和共同价值[16]88-9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指出教育工作应该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三全育人”,是践行《纲要》根本要求的有效途径。构建研究生“三全育人”教育管理新模式,可以针对研究生的不同需求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重塑研究生政治道德修养和学业规划,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树立起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17]9-13。
四、构建“三全育人”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建立符合研究生教育管理特点的“三全育人”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大都由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开展,学校层面统筹协调,二级学院组织落实,但工作中也存在着分工不够清晰、权责不够明确的问题,加之政治辅导员普遍存在人员短缺现象,研究生管理事务繁多,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时和本科生一并安排推进,有时又分开单独进行,导致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和接收有误等情况,容易产生管理的疏忽和漏洞。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有效管理,必须理清管理体系,划分明确的权责机制,保证信息传达途径畅通有效。还要着力完善研究生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并严格落实执行,避免发生有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甚或制度本身就含混不清的情况。另外,学校和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过程中,应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2.提升管理者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缺乏、个体素质不均衡等问题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完善和稳定管理队伍是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应着力造就一支专家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研究生群体的诸多特殊性决定了研究生管理方式与本科生管理方式的不同,这就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研究生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加强针对性的学习,掌握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对研究生管理予以充分重视,通过组织专门的研究生管理队伍培训以及与兄弟高校交流等,汲取良好的管理经验和方式。此外,研究生管理者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群体,真正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生活状态,及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取得研究生的信任和理解,做研究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二)优化“三全育人”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1.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部分高校,研究生政治辅导员多被事务性工作缠身,能用于和学生深入开展思想交流的时间较少,因此研究生思想教育仅靠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校各相关部门与单位相互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有效形成育人合力。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确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格塑造、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学术科研等方方面面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导师个体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所指导研究生群体的素质水准,这就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导师+学生群的辐射模式”“多导师+多学生群的辐射模式”,才能形成学院乃至全校范围内的全员育人格局,在此基础上完善导师育人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2.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第一,严格研究生党员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序,切实保证吸收到党内的研究生具有代表性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第二,加强对于在本科期间已发展为党员的研究生的持续教育,教育他们在日常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建设好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专业多元化和人员分散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建设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党支部的重要性。按年级或专业划分成立有凝聚力和信服力的研究生党支部,有利于针对研究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独立地开展工作,促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第四,选好配齐研究生党支部的干部队伍,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学习科研、工作能力、群众基础是衡量标准,且要主动作为、引领示范,有效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三自作用”。要借助研究生党团组织及研究生会、班委会及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组织和平台,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研究生“三自作用”的发挥,引导研究生开展创新特色工作,实现有序的自我管理,助推自我发展和教育。要加强党团组织协同建设,从党支部中选派优秀党员到各团支部参与团的工作,实现党团组织的协同共建,同时也有利于在团组织中发现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学院要重视研究生会的建设和发展,配备专门的人员指导日常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研究生会干部;学院也要给研究生会配备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及必要的经费支持,放手让研究生自己组织、举办各种形式与各个领域范围的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广大研究生锻炼自己,展现自我,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也能让研究生在紧张的学习科研氛围中做到松弛有度,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目标已逐步由过去单一的研究型精英培养目标转变为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共存的局面。目标的变化决定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期提高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满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形成合力,同时建立一支稳定且素质高的研究生管理队伍,发挥好导师对研究生的全面教育管理作用,充分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将有效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力促进当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