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功能对比
2018-09-04王俊红
王俊红,仇 伟
(1.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2.济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一、引言
虚义动词结构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在语言中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如英语中的give a glance,take a walk,do a favor,等等。在此类结构中,动词give,take,do等承担的语义比较虚泛,整个结构的意思是通过其后面的宾语glance,walk,favor等传达的。该语言现象在汉语中也非常普遍,如“进行调解、加以挽救、给予表扬”等。该结构同样是由虚义动词“进行、加以、给予”等与其后面的名动词“调解、挽救、表扬”等一起组合起来的,其中的虚义动词无法单独地承担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只能与其后面的名动词协作完成谓语的陈述功能[1]264-285[2]245-249[3]1-6。Sinclair将该语言现象定义为渐进虚化(progressive delexicalization)[4]113。
近年来,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虚义动词结构的研究价值,纷纷撰文探究这一独特而重要的语言现象,相关研究业已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轻动词分析”[5]1-10[6]81-91,“虚义动词纵横谈”[7]31-40,“基于语料库的典型虚义动词的句法特征分析”[8]197-203,“基于丰富语料的英语和美语发言中虚义动词短语的对比分析”[9]203-217,“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句法对比研究”[10]161-165,“英语虚义动词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研究”[11]14-19[12]51-56,“虚义动词结构的认知理据、构式功能和语义概念化特征分析”[13]40-44。由此可见,这些学者均对虚义动词结构的语义特征、句法特征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但是语言不同,表达意义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语言可能会倾向采用不同的虚义动词结构来表达。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说,虚义动词结构的运用既有共性又有不同。此外,鲜有学者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入手来求索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虚义动词结构的异同及发生理据。鉴于此,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别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三个方面对英汉虚义动词结构进行系统对比研究。
二、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功能分析
语言具有功能,功能通过语言得以体现,而语言的使用又离不开语境,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释,即语境支配语言的特征。虚义动词结构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述事件的基础上,必然会受到语境的制约。因此,分析虚义动词结构必须要结合它所依赖的语境。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境分为三个部分: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基调。它们分别对应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就虚义动词结构来说,其功能价值可以从这三大元功能的维度进行阐释,下面我们将分而述之。
(一)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概念功能
1.虚义动词结构的功能角色
概念功能主要体现为对及物性结构的选择。及物性是用来描述小句的,其结构是由过程和过程的参与者构成的。由此可见,在虚义动词结构中,虚义动词体现了过程,是过程参与者的载体,虚义动词后面的名词则属于非典型参与者,是过程的延伸,却表达了该结构的主要意思,因此,跟虚义动词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两者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例如:
(1)We have a walk.
(2)公安局 正在进行调查。
上面两句中的虚义动词“have”和“进行”语义非常弱化,箭头方向表示过程向名词的方向延伸,只能跟后面的事件名词“a walk”或名动词“调查”结合,共同传达该结构的完整的意义,因此虚义动词和事件名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虚义动词结构的隐喻观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指出,概念功能是指“人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述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各种经历及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认识”[14]48。经验意义按其复杂程度表现为三个层级:基本层(单成分)、构成层(若干成分组成的图式)和序列层(若干成分构成的复合体)。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典型实现方式分别是小句的结构成分、小句和小句复合体。当词汇语法层的某一经验意义发生“级转移”(rank-shifting)时,即另一语义被重新配置组合转移到其他层级的过程,就产生了语法隐喻现象。概而言之,语法隐喻指的是语言形式与概念意义之间的关系。根据二者之间一致性程度的高低,同一概念意义在词汇语法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即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是指选用与现实事态发展变化相符程度或一致性程度较高的表达方式,语言较贴近现实,表达更加直截了当,具有一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体现形式;而“隐喻式”是指选用与现实情况不一致或一致程度较低的表达形式,用曲折的隐晦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标记性[15]445。我们认为,虚义动词结构描述了概念意义与语言表达式之间的重新映射[16]22,即某一层级的概念意义重新配置后,转移到其它层级上的过程就是语法隐喻的过程。与此同时,小句中的其它成分如参与者、环境成分也会发生转化。例如:
(3a)He called last night.
(3b)He made a call last night.
例(3a)是一致式,体现的是行为过程,非常贴近现实,符合事件发生的本质过程。而例(3b)因为使用了虚义动词结构“made a call”,其范围是由例(3a)中的行为过程名词化的结果组成的,因此,使得原来的行为过程转换成了物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语法隐喻的过程。例(3a)和(3b)在表达式上彰显了下面的映射关系:首先,例(3a)中的called在句子中表示一个具体的行为过程,描述了一个动作行为;而在例(3b)中,它被a call所代替,实现了由动作向物体的概念转换,因而被重新映射为一个可操控的有形物体。其次,动作一旦被识解为一个有形的物体,就可以接受与物体相关的属性的修饰。如例(3b)中的名词call可以进行量化修饰为a call。语法隐喻在汉语中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例如:
(4a)我们班要评选新一轮的班干部。
(4b)我们班要进行新一轮班干部的评选。
例(4a)和(4b)可以理解为是一对同义句,但却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二者的映射关系体现在:例(4a)中的表示陈述意义的动词“评选”,通过词汇语法层的转移,在例(4b)中转换成了表述指称意义的名词,即实现了动词的指称化;同时,例(4a)中的参与者“新一轮班干部”在例(4b)中转换成了修饰语,体现了事件名词“评选”的特征。
然而,汉语中虚义动词结构中的事件名词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具有名词的特征,换言之,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一致式中的动词,通过语法隐喻,转换成了虚义动词结构中的事件名词,那么它首先具有名词的一些属性,即可以接受名词属性的相关修饰;另一方面,它或多或少的还保留着动词的一些用法。例如:
(5)教育部对招生各项工作进行再加压再强调。
例(5)中的“进行再加压再强调”中,“进行”后面的宾语“加压”和“强调”均受到了副词“再”的修饰,因此虚义动词结构中的名动词仍然保留了动词的一些特征。
此外,在语言发展的历程中,虚义动词结构中的动词和事件名词的搭配已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一般来说,英语中的虚义动词结构表示施事(参与者)的日常性活动或经历,亦或是对外界的探索及对外界作出的情感、心智等的反应,因此这一结构大多表示重复性或持续性的动态动作,少数是静态的动作。例如:
(6)Mary had a sleep for an hour.(具有重复性、持续性的日常活动)
(7)They took an immediate dislike of the new school.(对外界有意识的行为)
(8)She went to the Outlets to make some purchases for her family.(经常性的日常活动)
(9)The experts made a proper evaluation of their work.(对外界作出情感、评价反应)
由此可见,英语中的虚义动词结构往往表示更加具体、生动、形象的日常性的动作,口语化更强。而汉语中的虚义动词结构或多或少地是为了突出施事主体通过某种行为要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意志或决心。例如:
(10)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制定专门法律给予预防。
(11)关于对2016年上半年地方税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通报表彰。
(12)李希赴深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指导调研。
上面例子中虚义动词“给予”“予以”和“进行”的前面分别包含了行为动机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税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因此,虚义动词结构所在的句子往往前面都有一个做某事的行为动机或目的原因,后面的虚义动词结构大多表示对其采取的处置方式、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实现的某种结果。
(二)虚义动词结构的语篇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而是由具有一定社会文化意义的语篇来实现。衔接是实现语篇功能的重要语法手段。衔接主要借助于主位推进结构、信息结构等语法手段。语篇中的主位推进结构主要分为4类,其中通过英语虚义动词结构来实现语篇衔接的模式主要有3种:“延续型”“主位同一型”和“述位同一型”。例如:
(13)Sometimes I (T1) like to take a hot bath at the end of the day (R1).
(14)The hot shower (T2) helps me relax (R2).
例(13)和(14)的主位推进模式如图1示:
图1 延续型主体推进模式
在例(13)中的述位bath藉由词汇同义的衔接手段在例(14)中成了主位,从而把两句话衔接起来,承上传递已知信息,启下引出新信息,因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衔接的效果,引导着语篇向高潮展开。
英语中虚义动词结构实现语篇衔接的第二种模型是主位同一型,即前一句话的主位也是后一句话的主位。例如:
(15)What we talked about (T1) is that we ne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R1).
(16)It is giving this talk (T2) that inspires us to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we will face forever (R2).
例(15)中,说话者使用了简单动词talk,但在例(16)中选择了使用虚义动词结构give this talk。事件名词talk回指了上一句话中的talk,如此前后呼应,即虚义动词结构借助事件名词的回指,重提话题,进而起到了保持上下文衔接和连贯的作用。例(15)和(16)的主位推进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述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
此外,英语虚义动词结构实现语篇衔接的第三种方式体现在述位同一型,例如:
(17)A: Who (T1) screamed just now (R1)?
B:Cici (T2) gave a scream when she saw a spider (R2).
“scream”在上面对话中出现了两次,而且都是处于句子的述位的位置。说话者A在例(17)中,使用了简单动词screamed,而说话者B在回答的时候借助虚义动词结构gave a scream来重复上一句的述位部分,来描写Cici看到蜘蛛后的反应,实现了语篇的整体连贯的效应。
同样,在汉语语篇中,虚义动词结构的名动词也会借助回指上一句话中的主位或述位的方式来实现语篇的衔接。例如:
(18)中国的养老问题(T1)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现在及以后的老年人有一个好的安度晚年的条件,为社会有一个安定的秩序和好的形象(R1)。养老问题(T2),必须予以重视(R2)。
例(18)中,“养老问题”在这两句话中反复出现,并且分别占据了每句的主位位置,通过主位呼应实现了语篇的衔接性。
跟英语略有不同的是,汉语中为了承接上一句话的话题,往往会把虚义动词结构中的名动词提到句首,使其不再占据信息焦点的位置[17]15。例如:
(19)个别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先后收受近20个希望得到提拔官员的贿赂,在用人、用钱、决策等方面,很多事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像这样大搞家长制、一言堂的情况,在其它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如此状况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必须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予以杜绝。
由例(19)可知虚义动词结构中的动词是“杜绝”,名动词是“如此状况”,在这里,名动词“如此状况”是已知信息,回指前面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形成了“替代”关系,说话人将其提至句首,一方面是为了承接上一句中传递的已知信息;另一方面是为了承担该句的话题,为信息的传递提供铺垫,这符合信息流的推进并确保语篇的延续性。
概言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虚义动词结构是实现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其共性在于,两者都会借由某种主位衔接模式来引导语篇的信息流动,实现上下文的连贯性和可延续性。其差别在于,英语虚义动词结构体现的是“重述”,比如“主位同一”“述位同一”等衔接手段,而汉语虚义动词结构则是借助于“替代”这一衔接手段以实现话语延续的功能。
(三)虚义动词结构的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除了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主观意志等人际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说话者选择特定的句法结构来表达他/她的态度和行为。与简单动词相比,英语虚义动词结构听起来更加委婉礼貌。例如:
(20)“It’s lovely to see you again,” my grandmother said, “Give me a hug.”
(21)“We were expecting to have the whole afternoon, but since it’s a little cold, only an hour or two, ” Staley said. “We’ll go home, take a shower, and then back to the air conditioner.”*例(20)(21)参见“当代美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https://corpus.byu.edu/coca/.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原句里面的虚义动词结构换成单一的简单动词的话,那么原句就会给人一种突兀、不自然的感觉,甚至会威胁到对方。而虚义动词结构却能弥补这一缺憾,使话语听起来更加自然和亲近,给听话人一种行动自如或平等对待的感觉,从而缩小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正如Curme所言“人们在口语中不喜欢用一个实义动词来构成谓语,因为这种形式会让人觉得太过正式,太过拘谨。在口语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一种比较具体的表达形式。名词比抽象的动词更接近人们的情感”[18]167。由此可见,虚义动词结构中的事件名词充分发挥了使语气婉转缓和的功能。
汉语中也有大量的例子,例如:
(22)日前,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典型案例开展“三会一书两公开”警示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全省开展“三会一书两公开”警示教育的方式方法和主要内容等进行规范。
例(22)中,虚义动词结构“进行规范”虽未明示具体行为动作主体,但根据语境可知,行为主体是听话者。该句所传递的信息是话语的发起者发号施令,需要听话者必须实施某种行为动作。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存在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说话者处于更优越的地位,从而具有较大的权势,听话者处于权势地位较低的位置。因此,出于礼貌,说话者往往会采用一定的措词比如虚义动词结构来缓和紧张的关系,在下达命令维护自己权威的同时,又减少了对听话者面子的威胁,缓和了直接下达命令的语气,让会话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地配合工作的开展。
与英语虚义动词结构不同,汉语中的虚义动词结构还具有突出说话者的意志,增强于是的功能。李宇明曾指出语势是说话人的情感在语言中的反映。它反映的是言语情感的“量”,不同的语势代表不同的言语情感度[19]89。汉语虚义动词结构常常与“必须、坚决、一定、要、认真、迅速”等意志性强、决心大的副词搭配,突出了说话人较强的意志和较高的语势。此时,说话人和听话人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权势关系通常说话人处于较高的权势地位,听话人作为命令的执行者,处于较低的权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的权势关系使得说话人可以对听话人使用突出强调语势较强的程度副词,从而维护巩固了说话人的地位,突出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点明了听话人要听从命令、执行动作的必要性。例如:
(23)教育部强调,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要求,对一切存在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行为的幼儿园和教职工必须进行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例(23)中,程度副词“必须”和虚义动词结构“进行严肃查处”相结合,二者相互烘托,加强了情感态度“量”,突出了说话人鲜明而强烈的主观意志,强令或警告听话人必须严格执行。
三、结语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三个方面对英汉虚义动词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虚义动词结构均具有相同的隐喻过程,但汉语中,虚义动词结构的事件名词具有两面性。在语篇衔接方面,英汉虚义动词结构均为实现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其区别在于,虚义动词结构在英语中主要通过“重述”,而在汉语中主要通过“替代”的方式来实现语篇衔接的。在实现人际功能方面,英汉虚义动词结构同样也是同异并存,它们都是实现人际交际的重要表达方式,都具有缓和预期的功能。但汉语中的虚义动词结构常常与一些程度副词共现,往往是为了增强语势、突出说话人意志和立场的目的。简而言之,语言表达方式多样性源于不同的交际功能需求,人类整体上拥有相似的涉身经验和为实现功能而进行的有动因的活动赋予了虚义动词结构泛人类共享性,而人类语言使用的个性滤出的细节也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