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8-01-31杨显金

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阳市香菇食用菌

杨显金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河南南阳473056)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结构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促使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有利于农业清洁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1],并对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增收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对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今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商榷。

1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南阳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年产量、年产值连续多年居河南省首位,也在我国北方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新形势下,巩固以香菇为代表的木腐菌产业,大力发展草腐菌、积极开发特色菌,已成为促进南阳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南阳市食用菌产业有了较快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全市食用菌干鲜品总产56.13万t,其中香菇43.26万t,木耳3.61多万t,杏鲍菇0.29万t,平菇鲜品产量5.55万t,金针菇鲜品产量0.86万t,其他菌菇2.56万t。西峡县拥有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10个,带动20万农民从事香菇生产,年产值2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45%和菌农收入的70%以上。

1.2 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全市食用菌加工企业200余家,规模加工企业80家;其中,初加工企业33家,精深加工企业47家;年加工能力15万t以上,其中深加工2万t以上。南阳张仲景大厨房有限公司年加工香菇10万t(鲜品),生产香菇酱7000万瓶,产值4.5亿元,公司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1.3 品牌效益日益突显

南阳市培育了仲景、龙乡、正儿八经、伏牛山、九顺达等食用菌知名品牌。西峡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基地县、全国十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县。西峡香菇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6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西峡县“西峡香菇甲天下”和“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称号。

1.4 组织化水平大幅提高

南阳市食用菌的组织化水平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市拥有食用菌种植大户590个、专业合作社312家、家庭农场20家、公司10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入社农户达到12 000余户。

1.5 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南阳建立培育西峡双龙、内乡夏馆、桐柏朱庄等10多个大中型食用菌专业市场。西峡双龙香菇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干品集散地之一,年交易额达15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西峡香菇80%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2016年,香菇出口企业62家,出口量达到4.63万t。香菇出口货值达7.6427亿美元,占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货值的25%,占南阳市农产品出口货值的75%,为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1.6 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南阳市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契机,建立完善食用菌相关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编制了《南阳市香菇标准综合体》,新增南阳市香菇产业地方标准7项;西峡县着力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73处,形成标准化流水线,大幅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产品结构不合理

2016年,以香菇为代表的木腐菌总产量达到49.13万t,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87.53%,其中香菇占总产量的77.07%。以双孢蘑菇为代表的草腐菌总产量7万t,仅占食用菌鲜品总产量的12.47%,尚处于零星分布、无序发展状态。整个食用菌产业呈现香菇一菇独大状态,木腐菌与草腐菌栽培比例不协调;另外,珍稀特色菌开发不够,栽培品种较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2 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但南阳市食用菌生产存在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及产品深加工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另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企业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推广机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不够深入,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发展合力[2]。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

南阳市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较大,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生产主要集中于西峡、方城、桐柏、南召等山区县,仅西峡县年产食用菌达到20万t以上,占全市总产量的35.63%。宛城、卧龙、新野等平原县区,尤其是高标准粮田生产示范区,由于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食用菌产业发展较慢,个别县区产量不足0.5万t,不仅浪费大量的作物秸秆资源,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3 发展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食用菌产业实施“三大转移”:一是由木腐菌向草腐菌转移。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粪等栽培草腐菌,拓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新途径。通过引导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草腐菌产业。二是由山区向平原转移,改变县域间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局面。当前山区县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平原县区发展较慢,因此在巩固山区发展木腐菌的同时,利用平原地区秸秆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草腐菌。三是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并举转移。稳定提升现有木腐菌,积极开发特色珍稀菌,加强驯化本地野生菌,推广市场前景好的草腐菌及珍稀菌类,形成多菌并举的局面。

3.2 实施标准化生产

深化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成果,健全完善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贮藏、保鲜等各个环节标准,加快推进食用菌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引导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一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集中打造一批食用菌专业乡镇、专业村。巩固提升现有木腐菌生产基地,扶持建立一批草腐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市草腐菌标准化生产;建设珍稀菌类示范区和本地野生菌类驯化示范区。

3.3 推进产业化发展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不断升级。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培育壮大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开展精深加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三是完善流通体系,创新交易方式。巩固提升现有交易市场,加强市场软硬件建设,提高交易水平,扩大交易规模;积极推行农业电商、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四是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产业利益调节、分配、保障、约束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3.4 强化品牌创建

一是以“西峡香菇”的宣传推介为引领,大力实施食用菌品牌创新、带动工程,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叫得响、立得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南阳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巩固扩大以香菇产品为重点的国际出口市场。二是建立、完善食用菌质量、评价、信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QS(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等认证,尽快与国内和国际产品标准接轨,提高产品竞争力。

3.5 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的市、县菌种管理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强对全市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审查,开展普法宣传,加强菌种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强化行业内部监管,确保食用菌生产用种安全。二是健全市、县、乡三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食用菌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构建从生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等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食用菌人才、资源,发挥院市合作优势,开展食用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研究,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菌材替代品、木腐菌草腐化、野生菌驯化、标准化栽培、智能管理、保鲜与精深加工、菌渣利用等研究,实现高效栽培、产品保鲜、产品加工新突破。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作用,重点引进、试验、示范一批新优菌种、新技术,及时为菌农和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品信息、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4 小结

近年来,南阳市食用菌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在新形势下,食用菌产业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方能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南阳市香菇食用菌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阳市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