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护理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2018-01-31褚艳婷
褚艳婷
(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江苏 苏州 215006)
医学研究上,已经确定献血是血液来源最安全的方式,献血者作为社会特殊化群体,无偿献血成为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当然,在献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恐惧、焦虑、出汗等不良症状[1]。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阶段的采血护理应更专业,根据针对性。本文通过400例无偿献血者的资料总结,对比和分析优质护理的作用。现将结果和相关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集200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男性208例,女性192例,年龄19~50 岁,平均年龄(28.69±9.0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献血人员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指导献血人员正确填写献血资料,对符合献血标准的人员进行体检和化验,采集血液后叮嘱患者片刻休息后便可离开。
1.2.2 研究组献血人员给予优质护理,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实施以下护理内容:(1)献血前护理人员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保持微笑,降低一些人的恐惧感,准备相关急救物品,并准备适当的食物,在献血后建议献血人员食用一些食物。在献血人员体检过程中,以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使献血者了解一般的献血知识。在献血资料填写上,护理人员需要于患者进行详细的引导,全面了解献血人员的体质,对存在感冒等症状患者不可直接献血[2]。要注意献血人员的隐私;(2)献血中护理:献血时采血人员可根据需求为其准备一杯热饮,缓解其精神压力,在献血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应由护理人员安排献血顺序,对当日不能完成献血的,应提前告知,并且态度要和蔼。采血护理服务中对献血人员密切关注,确保其尽量多得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采血过程中要专业技术,遵循无菌操作严格采血,严格控制细菌感染,选择具有弹性,粗且直的血管,使采血更方便[3]。采血人员手上动作要快,并且通过主动交谈的方式降低一些人员的恐惧感;(3)献血后护理:采血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按压采血血管处,按压时间3~5min,观察被采血人员的面试,出现不适症状要对其进行能量补充。嘱咐患者休息10min 后,未出现不良症状安排其离开。
1.3 观察指标
观察献血者的疼痛和献血后的反应,数据统计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报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完成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不同护理后疼痛,不良反应和血液报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疼痛16例(8%),不良反应12例(6%),血液报废7例(3.5%)。研究组患者疼痛8例(4%),不良反应2例(1%),血液报废2例(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存在紧张现象是正常的,在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通过熟练的手法和正确的沟通降低其疼痛感,使患者能够在献血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消除紧张感。优质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全过程进行护理,才采血穿刺之前进行必要的语言沟通,分散了献血的注意力,在护理中具有明显效果[4]。献血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于献血人员的操作、采血的环境、献血者的情绪等,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随着献血者对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不良反应逐渐减少,而在献血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的将其情绪紧张、冷汗头晕、惊厥等症状,通过良好献血环境的营造、以及基础知识宣传,同时采血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提高,进而有效减少疼痛或紧张导致的献血反应[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后,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报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了该护理方法在献血者护理的作用。
综上,在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可在献血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