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两课”教学中融入地域特色

2018-01-30龙娅李龄邹笑笑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六盘水育人思政

龙娅 李龄 邹笑笑

摘 要:高校的“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学“两课”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与学严重分裂。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创新“两课”课堂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及发挥社会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把地域特色融入教学,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两课教学;地域特色;思政教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探索在‘两课教学中融入地域特色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堂创新——以六盘水三线精神的传承为例”(课题编号:2018szk37)。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都是有目共睹。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受重视,表现为强调社会适应性,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等多重特征。以美国为例,1983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国家危机》中,政府痛下决心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对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1988年,在《重视优等教育》中指出智力和道德才是教育的目的;1993年,政府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教育改革计划,大力推进品德教育活动,以及1996年和1997年的国情咨文强调学校必须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把美国青少年培养为好公民。为此美国的高校通过学生工作机构采用职业咨询,心理咨询以及整合全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等一系列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未缺席,从党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紧跟形式。高校的“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冲撞的条件下,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选择和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及政治立场,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的角度和大学生素质情况的分析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类是从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思想政治课上好,易于学生接受。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侧重于理论上的探讨,而目前的研究则较少地把这二类问题结合起来,对思政课的课堂实践教学研究较少。

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如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学生易于接收的知识,使思政课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喜欢该课,并在这种喜欢中认同和接受相关的理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大学的“两课”教学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是要做到创新“两课”课堂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样化

传统的大学“两课”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以至于导致了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与学严重分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上“两课”期间试着把与课程里相关的内容与本地的特色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及环境入手,进而再延伸到理论知识上。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列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这两章节时,就融入六盘水三线精神的,原因是,六盘水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城市,可以这样说今天本省及本市的繁荣和成长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重视,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贵州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而时下的大学生则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对本省本地的文化、经济的发展认知不足,认为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过的生活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书本上所讲的知识太过抽象,笼统。故选取大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六盘水的三线建设成果,之后举办一场“扎根六盘水,服务六盘水,热爱六盘水”的座谈会以激励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热情。通过这些参观、实践及劳动者的讲座等形式营造一定的人文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也真切的让学生体会到政策指导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宽松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其次、发挥社会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集中在学校,而学校又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这种教育方式势必导致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终究而言,学生最后的归属在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层面。以六盘水三线精神的传承为依托,在课堂中将六盘水城市建设不同时期(三线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劳动者请进“两课”课堂,为学生现身说教,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非“高大远”的理论,请旅游局的领导做一场以“继续深化改革后,六盘水的成功转型”为主的报告,让学生明白今日六盘水的变化。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学习与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最后再分派任务给学生到家乡作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并把调查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感受改革开发新时期的变化,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通过此种社会因素的融合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和现实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從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探索通过引入社会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生参与性不强,学生接受程度较弱等问题,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也同时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第六部分的内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之要求。探讨在大学生“两课”教学中引入六盘水三线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开展一系列校内校外实践,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让学生从周围生活的环境真切的感悟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这种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传输实质性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一种可借鉴的新范式,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兴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探讨[J].江苏高教,2008,(5):126.

[2]张瑜,许笑笑.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路径探析——以“概论”课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6)183-185.

[3]潘冬梅.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理论观察,2012:(13)196-197.

作者简介

龙娅(1975-),女,苗族,贵州思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龄(1976-),女,回族,安徽定远,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邹笑笑(1981-),女,汉族,北京密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六盘水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诗书画苑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