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中工程实践背景构建
2018-01-30侯县平
侯县平
摘 要:鉴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CDIO教育理念的要求,本文构思了以课程设计为载体构建工程实践背景,实现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CDIO;工程实践背景
工程管理专业诞生于工程建设领域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够适应大型复杂工程建设及其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的背景之下,属于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交叉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计算机及外语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养,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1],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需要。
工程管理专业的诞生背景及其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要面向工程实践,而这正好契合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于2004年联合创立的工程教育模式,代表工程教育中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主要环节。CDIO以工程实践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培养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工程实践,从而成为合格的工程实践者[2]。这要求教学过程必须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培养,既要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然而,由于经费、实验条件、师资力量、外部环境等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则需要开动脑筋,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设置规模小、成本低、时间短的实践内容,促使学生在加深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失为一种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而课程设计或课程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本文以《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构思通过课程设计构建工程实践背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特点
《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应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如何将投入到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施工生产要素(包括人力、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资金等)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使工程项目施工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项目既定的质量、成本、工期和安全等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施工组织概论、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及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目标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综合性体现在本课程是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需要较多的知识储备;实践性体现在本课程内容来自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探索和总结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具体的项目施工,以实现工程项目目标,取得预期效益。
2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应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然而,实际现状却是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脱节。这是因为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时,所进行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工程概念不强,由于课时、条件所限,不能够组织学生就所学内容及时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因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困难,或者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会在实践中真正应用。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安排在本课程授课之后,与课程教学存在时差,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单靠课程讲授不能适应课程特点,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难以满足CDIO教育理念的要求。
3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工程实践背景的构建
基于CDIO教育理念,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起工程背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实际工程项目或案例为背景,以课程设计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载体,从而为学生构建起学习的工程背景,能够较好的贯穿起整个教学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施工方案选择,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等需要量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保证质量、安全、降低成本等技术措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课程之初,就进行设计任务布置,让学生全程都带着问题和目标来学习和思考,变被动的知识接收为主动的探索。如在安排流水施工时,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去划分施工段和施工过程,自己设定一些合理参数,并完成工期的优化;又如让学生研究各个施工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从而培养学生以工程思维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流程和编制依据,深入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施工方案选择、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完成设计任务,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鉴于学生工程概念不强的特点,在进行工程背景构建时,可通过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实际场景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工程图纸、可能的情况下的工地参观调查、工程案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工程概念予以构建和加强。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角度来讲,这是增加学生的经验,是可行而必需的。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设计既要内容要充分又要难度要适中,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充分训练的目的。课程设计内容的恰当与否,教学效果的好坏,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予以完善。
4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设计构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项目实际确定流水施工的参数并组织流水施工,能够根据工期要求、资源条件、工程实际等编制、优化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具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对工程施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白工程管理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和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从而提升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同时,提升学生面对任务时的全局意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5 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CDIO教育理念要求必须要面向工程实践进行人才培养,然而这可能是实际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构思了以课程设计为载体构建工程实践背景,实现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佘健俊,申玲.CDIO理念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03):44-48.
[2]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林鹏,陈严.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