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育人工作管窥
2018-01-30李敏
摘 要:不久前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高校图书馆面对新形势,当从“体现层次、正确引导、授人以渔”入手,为育人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育人;成才
在新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怀,用“九个坚持”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为高校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令人振奋,同时也催人进取,其讲话对高校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深感重任在肩。
毫无疑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图书馆员不会走上三尺讲台,直接参与教学,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馆员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将政治信念、知识与才能、世界观和人生观、情感与意志等作用于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教育体制和传统办学思想的因素,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规划。多年来,教育的过分细化导致文科的学生不学理工,理工的学生不学人文,造成专业狭窄,技能单一,有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有能力缺创新”,这种局面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对改变在校大学生的素质缺憾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体现层次、正确引导、授人以渔”方面,围绕“信息育才、管理育才、服务育才”的思路作文章,进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 体现层次,信息育才
在校大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入校不久的一二年级学生,另一类是有了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当亦属此层次)。前者进校时间不长,尚未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方向还不明确,凡是新知识都感兴趣,阅读书籍盲目性很大;而后者由于已经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心目中具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他们特别注重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信息。通常前者的阅读偏重于教学参考和消遣娱乐性书籍,后者则重视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向。
图书馆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要因人施“教”,区分层次。比如在借阅图书时对于低年级学生,就要耐心地向他们介绍检索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尽快掌握打开图书馆知识库的钥匙;而对高年级学生,则要主动向他们推荐与教材有关的、观点比较新的学术文献;对要求阅读消遣娱乐型书籍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有目的的阅读,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习惯,处理好专业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围绕他们正在进行的论文写作、毕业设计和科研课题,提供文献资料。简言之,要有针对性地把大学生进步的脚步引导到成才的道路上来。
2 正确引导,管理育才
高校图书馆应在引导方向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在管理过程中达成育才的目的。优秀的图书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和高尚道德的培养。图书馆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加强和改进导读工作,创新内容与形式,当好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向导。可以多开展诸如“新书通报”、“馆藏书目讲评”、“新书、热门书推荐”、 “读者报告会”、“专题书展”等导读活动,一定组织建设好由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整体导读工作系统,使导读不仅具有方向性,还具有深层性、新颖性。要立足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導学生正确选择书刊,将学生的阅读引导到高质量、有价值的图书上。
此外,为陶冶大学生情操,还要注重营造环境。通过在大厅内、楼道、阅览室中悬挂名人与科学家的画像与格言,在橱窗中介绍当代科技成就,展示各种文献,宣传社会道德规范以及进行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大学生成才的方向被引导默化为既体现自身价值又追求报国为民的积极向上的统一体。
3 授人以渔,服务育才
以前一讲服务读者,要么“以人找书”, 要么“以书找人”,是一种狭义的“要鱼给鱼”式的服务。如今高校图书馆必须更新服务理念,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从“授人以鱼”真正转变为“授人以渔”。
前些年,美国工程学会曾有一个著名的调查结论,即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知识,只占工作运用知识的12%,此外的绝大部分则需要依靠继续教育予以补充和更新。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才,必须由原先单一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转移到培养学生智能方面来,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而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即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这个信息中心恰恰正是培养教育这种自学能力的实施者。有鉴于此,图书馆的服务就要面向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善于吸收新知识,具备选择、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技巧。这种“授人以渔”的举措,正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有统计表明,大学生到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书刊进行自习或课外阅读的时间占课余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可见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成才责任重大,作用重大。目前,高校图书馆应该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努力,而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不仅是师者,更是使者,不能只做提供书本和信息的热心服务者,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使得大学生在高校遇到多少老师和教工,就有多少盏灯照亮他们的学习旅程。
参考文献
[1]王幸美.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4).
[2]赵红杰.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47-48.
作者简介
李敏(1969-),女,河北魏县人,晋中学院图书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和图书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