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
2018-01-30岳胜男
岳胜男
摘 要: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档案数据资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样广泛,优化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体系,科学配制档案资源,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对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使用需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管理;数字化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还要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着力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1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具体问题
1.1 管理人员问题
管理人员应当具有数据信息意识,大数据时代突显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较为低下,档案管理人员不掌握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操作方法,不能有效的挖掘数字化信息资源,因此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1.2 档案技术问题
档案技术不过关,缺乏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不具备优质的档案管理系统,因此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目前,基层单位的数字化档案设备还有待完善,还要在大数据理念下加快档案设备的更新力度。
2 大数据时代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基本原则
2.1 依法治档原则
提高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解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贯彻依法治档原则,不断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科学化进程。首先,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档案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在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档案管理工作格局,重点取消档案管理的行政模式,围绕着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构建业务模式。其次,科学设定档案管理工作岗位,明确合理的数字化体系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分工,强调优化岗位绩效模式,发挥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价值。第三,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构建档案数据信息的运行机制,做到专兼职合理分工,部门门密切配合,形成完善的档案运行体系。
2.2 共享服务原则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大数据时代依靠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质量,还要建立共享服务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提高档案服务公众水平。首先,建立档案的实时服务体系,树立档案服务理念,把服务用户作为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满足公众的档案应用价值。其次,完善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渠道,构建全面的档案资源体系,合理开放档案管理制度,尽量发挥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与文化教育功能,全面提高档案的服务民生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档案服务。第三,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使命,强调服务绩效,重视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档案服务工作效率,解决传统的档案服务工作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
2.3 主导联动原则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服务联动机制,由传统的纸制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向快速发展。首先,应当提高宏观层面的档案管理作用,注重完善档案运转机制,发挥具体档案管理部门与用户平台建设作用。其次,开发微平台,以现有的新媒体技术提高档案运转的效率,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着力满足用户的智能化微档案运用需求。第三,解决典型与个性化问题,在完善运转系统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数据个性化供给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3 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策略
3.1 完善大数据档案管理思维
更好的依托大數据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还要完善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思维,丰富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改革效率。首先,加速普及大数据的基本理念与工作方式,强调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其次,健全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围绕着档案数据资源开发构建优质的档案管理工作团队,在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保证档案数字化项目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运行,全面优化档案数据化管理工作制度,形成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第三,进一步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在依托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发挥基层档案管理连带责任部门的作用,形成完善的档案数据供给机制,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快速发展,并且依托集体力量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全面创新。第四,重点围绕着档案数据信息应用与查询进行创新发展,在建立智能化检索平台的基础上满足用户档案及时检索需求,形成科学的档案运行机制,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高效运行。
3.2 创建大数据档案管理机制
促进档案数据信息管理机制的快速发展,还要构建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机制,确保档案数据运行环境的安全,提高数据信息档案的运行效率,更好的实现数字信息的共享,从而不断推动档案数字信息改革的快速发展。在加强档案管理平台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体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发挥不同机构的促进作用,着力在技术保障的基础上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力度。具体应当做到加强不同类型档案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深度交流,针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模式档案的有效分析,找到档案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因素,构建完善的档案数据交互系统。在满足档案数据系统性、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发挥档案数据信息的业务工作支持价值。在档案数据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档案管理标准的差异性,做到在具体辨析不同档案业务差异的基础上,提高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水平,从而形成完善的档案数据信息的管理、储存、交互与共享原则,共建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为发挥数字化档案的价值提供基础条件,更好的形成档案运动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3.3 开发大数据档案管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不仅要实现档案数据化目标,还要在有效存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开发可用于档案自动上传存储、自动检索校对、自动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化档案管理平台。档案管理者只有围绕着大数据技术不断进行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断运用大数据系统辅助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档案管理机制应当发挥分层管理的作用。首先,强化数据信息传递层与存储层的管理能力,利用计算机构建完善的数字档案存储机制,确保档案可以实现多元化与多形式数据存储。其次,加强对数据存储层的管理与优化,重点针对第一层数据信息进行调节与监控,保证数据信息质量,提高数据信息的运转效率,加强对数据信息安全保障,解决数据冗余与数据全面性、准确性不足问题。第三,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现有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全面挖掘档案数据信息的新增价值,从而更好的发挥档案数字化系统的信息检索与服务供给优势。第四,提高档案数据信息的灵活性,进一步优化档案数据信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开发系统化的数据平台,在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价值存储同时,全面完善档案数据信息的供给周期,延伸档案服务链条,实现个性档案化数据推送。
3.4 确保始终坚持数字化方向
大数据时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还要从根本上坚持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向,坚持由传统的档案管理向数据信息化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发展。在现有硬件条件水平下,贯彻大数据理念,不断完善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发展计划。首先,探索档案数据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改革方案,在传统纸制档案数据化存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档案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更新及新技术引进工作,做到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向数字化方向的快速发展。其次,充分利用智能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对已存在的数字档案的状态、服务模式、运转机制等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档案数据信息的跟踪、存储、优化、监管与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第三,还要根据用户的快速检索需要,考虑用户能否得到高价值的档案信息,进一步开发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做到将数字化档案与数据检索技术相结合,提高档案数据信息的综合化管理水平,并且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服务标准,满足人们对档案数据个性化使用需求。
4 结论
大数据时代应当进一步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围绕着数据共享的档案使用需求,完善档案数据信息的传递运转机制,着力优化档案个性化服务水平,满足档案管理建设的时代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建勋.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265.
[2]肖媛.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J].办公室业务,2016(01):132.
[3]武云.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J].档案与建设,2015(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