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

2018-01-30王拉则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王拉则

【摘 要】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数学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中的解决问题教学本就要求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新课标的四部分内容中明确将“实践与综合应用”纳入其中,对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程标准的这些提法对于目前的教学实践有着相当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指导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的多数孩子多属于独生子女,区乡就读的孩子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蜜汁中,凡事有家长代劳,动脑与实践基本与他们无缘,克服困难只需要张嘴就有人帮忙解决,他们与生活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故此,造成这些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不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缺乏恒心与毅力;学习中情绪化较重,普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中闭门造车现象严重,知识与生活严重分割;解决问题时眼高手低,智力发展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严重不平衡。

因此,有目的有意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让问题与生活尽可能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引导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时候,先根据题目的描述,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直观感受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明白题目中的树可以看作点,树与树之间的距离相当于线段,再转化为图示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由抽象的文字描述到与实际的结合,再分析转化为线段图示,不仅清楚知道植树问题有三种情况,而且弄清求植树棵数相当于线段图上的端点数,求间距相当于求线段表示长度,还知道现实中要依据描述注意区分是一侧还是两旁植树等。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植树问题还可以灵活变化为爬楼梯、锯木头、敲钟经过的时间等。让学生读题目的时候能够结合题意,明确题目描述相当于植树问题,并能够积极主动对照题目分析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求端点数还是求间距,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其次,解决问题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由解决问题的性质决定。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任何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现实,分析数学问题脱离生活实际就成为空洞的教条主义,这样的教学只会培养读死书的学生,只会让学生闭门造车,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

简单的语言描述中,如果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真实含意,从而就无法准确进行分析,当然就不可能正确解决问题。又如:有270千克含水分80%的葡萄,要制成含水分10%的葡萄干,需要蒸发掉水分多少千克?

这是一道典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在分析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与生活实际脱节的分析,简单的将270千克看成是两个不同百分率的标准量,忽略掉10%所对应的葡萄干的重量已经不再是270千克。如果结合实际认真留意一下,题目中不含水分的纯葡萄重量从未变化过,只是由原来占总量的20%变为占问题的90%而已,结合实际弄清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解决问题与生活有效结合是学生健康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为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是为培养能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服务。

学生今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将会是未来走上社会后对待问题的态度,学生面对问题时的习惯将影响到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的习惯。今天,当他们面对问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时,能够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将条件与问题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反复探索求解决,那将来他们的习惯和努力也将会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总之,解决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得越早越好,越能够减少因家庭早期生活习惯不当和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缺失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对生活的感受,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解决困难时的意志,还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努力与坚持,并学会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尽可能全面而不孤立,学会与多方面的情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杰,杨明春着.成长的阶梯:贫困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肖秀萍.國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评述[J].中国教育期刊,2002(5):57-60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左晓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01):101.

[8]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