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微课之我见

2018-01-30桑彩虹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提高

桑彩虹

摘 要: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是近年来新型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深受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然而,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次微课大赛中,我通过观察音乐教师的微课作品,发现了一些问题。本人在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后,提炼出提高音乐微课制作的要点,并作一表述,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微课教学;存在问题;提高;制作要点

一、 音乐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主次不分明,偏离了教学重点

微课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一两个完整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两个重点主题,有引入、讲解和结论,要主次分明。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有些参赛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压缩在十分钟之内,有些将录像课截取成微课。失去了教学目标聚焦“微”字的特点;缺失解决“微”难点的过程和实效,难以实现“微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初二年级音乐微课《让世界充满爱》,微课制作的重点应该是在学唱歌曲后感受和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感悟、体验、表现爱的美好!而不仅仅是教唱过程。十分钟的微课,如果只体现了教唱歌曲的一个过程,那就偏离了教学重点,失去其意义和有效性。

(二) 主题不鲜明,偏离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一节优秀的音乐微课,必须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要充分体现音乐的特点。有的微课关注点在非音乐要素之外,缺乏音乐性,不能很好地体现音乐学科特点。例如音乐欣赏课《京剧的行当》一课,侧重点在观察脸谱、画脸谱、看着装,不讲唱腔,不听不唱,那就游离在音乐之外了。

(三) 忽视学生主体性,不注重知识生成

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生成性过程。对于微课中一系列活动而言,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容器。所以,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不能因为没有学生,而无法呈现学生的回答和活动情况,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点的生成、难点的解决过程,老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作多种预设,并根据预设的回答,预设音乐意境。例如初中年级音乐微课《摇篮曲》,老师只关注了弱起小节、节拍等音乐知识的学习环节,音乐知识的讲授没有与歌曲相关联,缺少学生的生成过程,使这节课就显得平淡无趣、缺乏创意。

二、 音乐微课制作的要点

(一) 音乐微课的选题“小而精”

选题在“微课”的使用上是十分重要的,微课教学,时间通常在十分钟左右,因此,选题短小精悍、立意明确、内容精炼、主题突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微课”最大的效果。教师应该分析出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有效地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

另外,微课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更多是徒劳的,因为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会更佳。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美的画面、声色兼有的视频。例如:在《非洲歌舞音乐》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非洲歌舞音乐》中出现的马林巴等乐器都很陌生,是提及较少的音乐知识。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感受非洲音乐特点等,教师可选择微课进行讲授,采用多变的画面、精美的视频,展示其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方式,突出非洲歌舞音乐特点,教学过程短小精炼,不仅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 音乐微课的内容“真而实”

“微课”与传统课堂不同,但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都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微课的内容真实有效。在设置场景时,要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和音樂鉴赏水平,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提取知识点,利用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的微课,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课《草原放牧》时,由于第一节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较多,如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等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只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教师可通过《草原放牧》这首作品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殿堂,通过分析《草原放牧》这首作品,利用加粗、加重、色彩对比、画旋律线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形式要素等,切合学生实际,将音乐的基础知识结合主题音乐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恰到好处的主题音乐,能让整节微课悄然增色,更添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 音乐微课的整体效果“巧而妙”

微课的主要呈现模式是视频,音乐微课视频应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融PPT、音视频为一体,将知识性与资源性的巧妙结合,较生动、完整地呈现某个知识点,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围绕这一教学活动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新课导入、发声练习、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唱不到位,学生对附点节奏、切分节奏、重音等把握不准,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可运用微课中的歌唱音视频教学来弥补教学中的缺陷,在唱歌教学中改变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唱《银杯》这首歌曲时,可利用微课中的生动音响、图文颜色的变化,解决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难点节奏型,标示出重音的位置,让学生模仿马蹄声的节奏感,巧妙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化解歌唱教学中的难点,增强演唱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

总之,微课作为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探索和实践,使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细语.中学音乐微课有效教学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中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提高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动画音乐进入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