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美——浅谈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30管甜甜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废旧材料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管甜甜

摘 要: 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为此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而在我们小学美术教育中也应让学生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的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节省教学资金,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高度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便针对创新美,废旧材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创新;废旧材料;小学美术教学

一、 提供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美术手工课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占据美术教材很大比重。不同的课程需要学生准备不同的材料,老师再根据课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进行示范、引导,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慢慢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大量的材料需求,会让部分农村孩子感到压力,导致一些手工课程因为材料准备不齐全,最终没有开展下去。

废旧材料在课堂上的再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些既符合美术课程计划又方便准备的课程,让孩子们就近取材,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可用之才。将生活中弃之不用的“废品”变成课堂上难能可贵的“宝物”,再借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和创意无限的大脑,把它们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装饰着我们的校园!

二、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课堂内容

在完成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在我们的身边,都会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剩下来的废旧材料,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创造,不仅可以促进废旧材料的再创造,创造它们的价值,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的精神;而且也可以实现学生审美品位的提高,使他们的审美品位通过作品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增加他们对废品的利用能力。

一些比较小巧的废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起来,然后根据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通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实现废品的再创造,对各种物品进行美化,创造出花盆、小挂坠等,节省了购买摆件的资金,有效地避免了浪费。这件事情在刚开始进行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创造出来的成品也不会太好看,但随着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设计出现的产品越来越具有美观性,学生在看到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物品很漂亮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再收集材料,并开动脑筋力求出来的产品更加好看,最终实现良性的循环。当然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和问题:

(一) 安全问题

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生命安全,所以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废旧材料创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件废品材料都是安全无公害的,真正地做到废品再创造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因为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对危险的认知程度还不够,不能判定什么是危险的。所以在进行废品材料准备中,教师要去掉材料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譬如将质地比较坚硬、具有杀伤力的竹子,进行去角、磨光等工序。只有经过这些供需,才能保证在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不会被划伤。

(二)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每个废旧的材料自身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材料的具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是办法进行美术作品的创造,在能够体现他们独特性的同时实现产品的美观性。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多下功夫,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在上课期间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三) 以学生兴趣为主体

学生只有对某件事先产生兴趣,才会促使他们参与到创作中去,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他们完成。并且去思考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以及做这件事情的几种方式和方法,扩宽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堂效果尽量达到最好。所以教师在进行废旧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迎合学生的兴趣,做到引导性教学而不是强制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废旧材料改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审美情趣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比较有表现欲,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夸奖和认可。教师可以将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废旧物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收集整理后,再通过美术课堂将其改造成一些有趣的物品,如车上的小挂饰、书桌上精致的笔筒等,能让学生在收集、创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创新的好习惯。

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运用废旧材料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寻找生活中可用废弃物的时候,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去发掘每件物品特殊的“美”,并学会用美术技能和方法将这些“美”展现出来,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告诉他们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改变以前教学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的现状,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 總结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学会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动手能力。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货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应用废旧材料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J].名师在线,2018(07):39.

[2]丁一芸.废旧材料在小学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索[J].学园,2017(32):112.

[3]顾菁.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95.

[4]黄雯君.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废旧材料应用价值[J].学苑教育,2016(20):18.

猜你喜欢

废旧材料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