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沃土

2018-01-30徐靖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核心素养数学

徐靖

摘 要: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不仅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而且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综合与实践;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提出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低年级的“综合与实践”主要是“实践操作型”。所谓实践操作型,是指以学生独立或与同伴参与实践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马云鹏教授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10个,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影响呢?如何在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我将聚焦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有效利用“综合与实践”,使之成为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载体。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的教学。在第二个环节“猜一猜”中,一共安排了三项活动。第一步,先让学生抓一把蚕豆,并数出这把蚕豆的粒数。第二步,引导学生利用对一把蚕豆粒数的感性经验,先猜一猜一把花生米大约有多少粒,再通过数一数加以验证,帮助学生积累估计的经验。第三步,引导学生利用对一把蚕豆和一把花生米粒数的感性经验,再猜一猜一把黄豆的粒数。估计物体的数量是人的一种能力,也是数感的表现。学生估计物体的数量,需要有清楚的数概念,需要对被估计的物体有所了解,并对有关数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通过这三项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二、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低年级“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去操作,去体验,从而对事物产生直接感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的教学。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指南针(或方向板)进行实际的观测活动。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人数不宜多,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由一人手持指南针(或方向板),其他人都进行测定和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活动,让组内所有成员都充分活动。接着在校园里确定一个观测点,借助指南针(或方向板)找出八个方向的景物。然后在充分观察和交流之后,把主要景物填写在表格中。最后全班组织交流,充分展示和交流各小组的观测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以强化学生对物体间位置关系相对性的认识和体验。通过活动,不但巩固了有关的方向知识,学会使用测量方向的工具,提高辨别方向和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增强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三、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能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并加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运用知识的综合性,而且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因此,“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载体。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商店》的教学。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开办“小小商店”,进行模拟的购物活动。首先,在教室里筹办一个简易的小商店。商品由学生自己带来,每件商品的价格由学生自主确定。接着,安排几个学生当售货员,把物品卖出去,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余学生当顾客,每人都要买一件或几件物品,计算自己应该付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经历付钱、找钱的活动过程。然后,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买物品的活动。最后,回顾进行的购物活动。通过对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帮助学生整理购物经验,加深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这样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幣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高了在购物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应用人民币知识的意识。

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许多问题的解决要经历统计的过程。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获得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因此,“综合与实践”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你的好朋友》的教学。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了解自己的好朋友,需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想了解你的好朋友的哪些方面,通过调查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引发对此调查活动的兴趣。接着进行实际调查,引导学生把所确定的调查项目整理在记录表里,再展开实际调查,并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填入记录表里。然后让学生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出来。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使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显性化,进而依据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或作出正确的推断和决策。比如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了我的好朋友大部分都会打乒乓球,我的好朋友大多都喜欢蓝色等等。这就是统计活动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还逐步获得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经验,培养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五、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与实践”是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因而必然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扬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综合与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在“想想拼拼”环节中,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先用七巧板中的2块拼出图形,然后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出图形,最后用七巧板中的4块、5块、6块拼出图形。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地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拼图的兴趣,引起求异的意愿,促进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拼拼说说”环节中,要求学生用一副七巧板图形,拼出的图形不再限于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还可以拼出如房子、羊、船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图形,使学生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图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拼图活动中,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各种平面图形,巩固了所学的图形知识,而且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综合与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全程参与,让学生更充分地经历“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促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综合与实践”的重视,认真对待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沈重予,王林主编.小学数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指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核心素养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