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
2018-01-30孙广武
孙广武
摘 要: 中国传统语言学也就是旧称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字形,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字音,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字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这里所说的字义应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词义。所以训诂学的研究相当于现在的词汇学,重点在于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的解释。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生字的学习,词义的解释,还是文章的串讲无不和训诂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处处会遇到训诂、时时会用到它,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是不能没有它。关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前人论述甚多,我们在这里不做赘述,在此我们只是讨论一下训诂学的那些具体方法和知识可以来指导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主要从形训、声训、古音通假、义训以及古书辞例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训诂学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形训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用例
汉字是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的构形符号本身就具有表意的功能。现在由于字形的演变和书体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汉字已经看不出其构形符号中的表意性能,但是在古文字阶段像甲骨文、金文等过时根据字义来绘制或者组合形体结构的,字形和字义之间往往有着直观的联系。因此汉字的形体结构的这种特征,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达到解释字义的途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据形索义”的“形训”这种训诂方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专门分析汉字的字形、以寻求汉字本义的字书,许慎根据“六书”把汉字分为六种类型,“六书”就成为历代学者讲形训的圭臬。六书中的“转注、假借”被普遍认为与形训没有关系、无从形训,多从“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书进行。关于“六书”与汉字教学以前有过专门的讨论,这里不做赘述,在这里再补充几个例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原文和课下注释中“户”字出现两次,分别为:1、上册教材第20课《山市》,97页“窗扉皆洞开”的脚注“〔窗扉〕窗户”;2、下册教材第10课《木兰诗》,64页“木兰当户织”的脚注“〔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教材的编者将“窗扉”解释为“窗户”,而“窗户”是“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窗的窗,这一种具体的事物。《说文解字》载“扉”,“ ,户扇也。从户非声。甫微切”,也就是说“扉”是户上的一扇。《说文解字》载“户,護也。半门曰户。象形。凡户之属皆从户。侯古切。”也就是说“户”是单扇的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是一个词,是由“窗”和“户”组成的偏义复合词,专指“窗”这一种具体事物。从全文内容看,作者要表达的应该是:楼上的门和窗都开着。因此,该处的注释应该改为“〔窗扉〕窗、户”或者“门窗”。相比较而言《木兰诗》中将“户”解释为“门”就恰当的多了。
二、 古书辞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用例
古书中常有一些较为固定并且特殊的表达形式,这些特殊形式的结构比较复杂,既有语法方面的,又有修辞方面的。并且这些辞例是无法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规律以及行文习惯来解释,传统训诂学家研究、分析他们的结构特征,分别归类、条例化,就称之为辞例。我们利用这些辞例的结构特征来分析文言文、指导语文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一) 对文的运用
对文是指前后文之间的句与句或者词语与词语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语的语法功能也相同,并且词义相同或者相反的现象。利用对文的结构,可以方便我们根据已知的词义来推断未知的词义。
《曹刿论战》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注释说:“信,信实;请,实情。”这条注释如果用对文的条理来分析,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必以信”“必以情”是对文,信与情无论是从语法功能角度,还是词义角度都应该是相同的。“信”的意义不应该是信实、实话,检索古书没有这种解释。“信”应该就解释为“信用”,必定遵守信用的意思。“情”检索文献材料虽然有实情的意思,根据对文应该理解为诚信。“必以情”是说查狱必定要诚切。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相闻”偏正结构,是一组对文。“相”是“闻”的状语,依例推断“交通”中“交”也是状语,修饰“通”,因该理解为“交相”。
(二) 互文的运用
互文,也称作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这种修辞的形式为:上下文中的两个部分,看似不相干两件事,实际上是相互呼应,互相补充,互相阐发,两者是一件事。造成上下文之间互相交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从而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木蘭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与“壮士”是互文、“百战”与“十年”也是互文,意思是将军士兵在多年的战争中身经百战,或死,或伤,没有死的终于还家。不能理解为将军们身经百战都战死了,壮士们十年以后归来了。再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当窗”“对镜”是一组互文,靠近窗子、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花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为互文,“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为互文,是说木来匆忙奔走市场购买出证所需的各种物资;再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雌兔”也是互文,是说雄和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
(三) 变文的运用
古人在作文时忌讳使用重复的语言,在上下文有重复的词语出现时,多用近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这种情况就是古书辞例中的变文例。我们可以利用变文替换的特点,依据已知的词来推断未知词的词义,虽然病不能完全准确解释,但至少可以推断词义的大致范围。
《关雎》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第四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第五章“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流”“采”“芼”三字为变文,意义应该相近。“采”是采、取的意思,“采”“芼”也应该是“采”的意思。“友”“乐”是变文,都用作动词,所以“友”不是朋友的意思,应该与“乐”同义,是欢愉的意思。 (未完)
参考文献:
[1]郭在贻.可以阅读《训诂知识与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83,9.《释“当具”——兼谈训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通讯,1980(07).
[2]由于2016年起开始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目前只出版了四册,在实际讨论过程中我们会加入部分原人教版教材的部分内容.
[3]拙作《“六书”与初中语文汉字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4]拙作《“六书”与初中语文汉字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